邊緣的藝術能量~社大雅歌一號藝術基地
Author: 新浜碼頭, 2014年03月06日 15時19分
邊緣的藝術能量~社大雅歌一號藝術基地
撰文者:張金玉 崑山科技大學 視傳系助理教授
在舊高雄市的最北邊,楠梓和橋頭交界,青埔這個地方曾是縣市邊緣,在這個邊緣地帶上有一處「雅歌鋼琴公司」,近兩年多來有幾位藝術工作者在這座閒置約二十多年的工廠,發展出一個很邊緣的藝術行動,利用破落的廠房重建邊緣生機。雖然過程充滿著困難與挑戰,但兩年多來的營造與行動,應證了樸門永續設計的觀點:「邊緣」是一個充滿著生命力的地方。不同的是樸門的邊緣觀談的是自然生態中處於邊緣地帶的豐富生機,而社大雅歌一號藝術基地所營造的邊緣企圖,除了空間處境的邊緣能量期待之外,我們希望創造一種回應當代加速資本主義(turbo-capitalism)的生活態度,以慢速取代快速,以重度物質取代輕度物質,將物質看為材料,操練與實驗精神性;以主體取代扁平化的主體,從個體走入複數性的群體,探索在當代一種合適的生活形式。因此在這個邊緣的藝術基地上,我們營造的是藝術觀點也是生活創作。
社大雅歌一號藝術基地以成為一個公共參與學習的平台作為開始的初衷,能聚集在這裡的夥伴,都因為了解:環境的形成是集體創造的結果,而創造的過程就是集體學習,集體學習的朝向是公共行動。因此這一群人:藝術家、學習者、教養中心的小朋友,在這裡聚集、相互學習,並一起對話與行動,而操作的媒介是藝術的表現與學習,途徑是生活環境的營造與陪伴。這裡目前有跨媒材的藝術形式,木工、陶藝、雕塑、繪畫,將來可能滲入音樂藝術與生活及環境教育。
基地入口整體環境樣貌,黑板樹下的空間營造是公共協力設計的結果,於去年底完成,截至目前已經有許多學習活動在此發生。
在這裡,藝術是項體驗生活與發現生活態度的機會,以藝術學習轉化生活觀念,創造審美與想像帶入生活與生命的機會:讓棄料轉化為材料成再生物、讓閒置品在這裡成為生活良品、讓失依的小朋友在這裡可以找到一項生命可發展的藝術技藝,豐富與充實生命的味道;讓徘徊在夢想與現實邊緣的成年人,在這裡實驗夢想的可行性。「轉化」是本藝術基地營造的理念與使命,因此這個基地中,你看到環境營造的所有物料與設置,我們希望做到最起碼90%的舊物再利用,因為這樣,基地藏著許多人參與的情感;而在這個基地中,你所接觸到的人,都是這裡的主人,因為我們一起營造這個基地,有著共同的學習與行動。
目前基地由四位藝術家團隊駐點,他們是創意木工的王炳文、雕塑造形的張錦郎、手捏陶藝的王宗顯,以及張金玉,還有一群喜歡藝術創作生活的「心花開半工隊」,這群心花開成員是學校老師、上班族的組成,他們約定生活的理想性是工作只要半天,另外半天應該放在生活與休閒,這樣生命才完整。四位藝術家有個共同的特色,就是不把創作看成是生產,創作是生活的表達與思考積澱的結果,因此,基地的氛圍就在這樣的文化中開展出來。兩年多的營造歷程,結合了勞動、對話、創作、教學與協力創造,所有基地的營造是對話與協力工作的結果。在零預算的處境中,充分使用現有資源,也充份利用城市生活裡的閒置與廢棄物件,這裡宛如城市的胃囊,消化著人們丟棄而送進來的傢俱、磚頭、植物…。而消化的方式是拆解、材料化、想像介入、創意組合,再成為基地的環境設置物件,或者是再生新成品,進入再使用的循環。有些物件在消化的過程中,若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作用時,她最後仍然有機會在火光中,綻放她提供給人們情感連結的作用。物質在這裡被賦與相當大的能量,我們提出「重度物質」的觀念,指的是人與物之關係上的重量,關係代表的是經驗與記憶,物質因為人的使用經驗充滿著豐富的情感內涵,這些都變成人們腦袋記憶庫裡的密碼,物成為人們情感內涵的載具,而那些腦袋裡的密碼則成為載體,在無形中影響著人們的精神與情感品質。在現代化進步觀點的推進,以及加速資本主義的消費市場導向化的結果,「物質」這個看似微不足道,同時過度被商品化、工具化的東西,已逐漸失去其發展與人關係上的重量,「物」在消費市場催化的背景上,呈現前所未有的豐富與多元化,但她與人的關係卻愈來愈輕。從物質的角度看當代社會現象,人似乎也在這樣的輕物質現象中,逐漸的走向一種社會集體困境:人與人關係的無足輕重,因之家庭關係的脆弱與瓦解…。從人與物質的態度放大到人與人的處境,基地應該在這個處境上表達想法,所以我們從近身之處開始,從基地所在鄰近社區裡教養中心小朋友開始,進行藝術陪伴的行動,目前發展兩處教養中心與育幼院童的藝術學習陪伴工作。
今年暑假,我們將陪伴教養中心小朋友藝術學習的經驗,轉化為一場策展,同時整理藝術介入社群經驗的分享。
本基地自2011年七月開始至今,已經營造了兩年多,因為零經費,所以速度很慢,但是,兩年多來並未因為速度慢,而營造工作有所延宕,反而因為沒有經費,團隊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坐下來討論、對話、交換想法與凝聚創意,有機會進一步連結多元的閒置資源,創造生機,所謂慢慢來比較快;同時也有機會發展公共協力的行動,藉由社群學習,一起體驗與營造開放式的生活空間,以這樣的概念從小物件、大物件在到工廠環境,成為我們練習與探索的生活場所。基地的目前區分為創意木工場、陶藝工作室、雕塑工場,以及心花開半工室,感謝雅歌樂器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信任與支持,讓這個基地有機會長成現在的樣子,雖然目前基地的未來使用存在變數,基地的持續營造有可能中斷,但是在這裡的經驗已經具有積極的價值,在未來我們將運用此項經驗,繼續尋找合適空間,發展多區域性的環境與生活教育的藝術基地概念,努力創造雅歌二號、三號…。
在這個年代,藝術有著多元的實踐面貌,藝術也因此有了多元的想像。作為一種專業,藝術除了在傳統美學體系中擁有無上價值之外,因著觀念的改變及科技媒體在日常生活的普及,藝術也逐漸地在日常的生活領域長出現代新美學的形式,一種強調對話、互為主體與歷程性的藝術創作展演表現,使得藝術作品從過去的靜態的觀賞功能,邁入可參與性的集體藝術發生,促使藝術顯得更為常民化、平民化,社大雅歌一號藝術基地便是這樣一種展現的形式。
歡迎瀏覽社大雅歌一號藝術基地臉書:社大雅歌一號藝術基地
今年暑假的重頭戲,我們協力完成了這座麵包窯,他創造了人與人之間連結與創造的可能性。
本文轉載自【新浜熱(S.P.P. CHAUD) No.02】http://www.sinpink.com/news_dt.php?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