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黃大旺 / 《魔笛》小朋友的反應最直接
分享 | 瀏覽數: 1359

《魔笛》小朋友的反應最直接

黃大旺 | 發表時間:2020/11/16 14:30 | 最後修訂時間:2021/01/20 11:15

評論的展演: 2020關渡藝術節_五洲小桃源掌中劇團‧新布袋戲實驗室 《魔笛》

作品名稱:新布袋戲實驗室 第五號實驗作品《魔笛》

觀賞日期:2020/11/07 14:00

觀賞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廳


魔笛-1

攝影|呂國瑋      照片提供|關渡藝術節


戲偶從大型LED看板中走出來,變成戲台上的實體角色。操偶師賣力演出,即使是金光戲,也還使用著掌中戲大小的戲偶。這是新布袋戲實驗室獲得雲林縣政府「圓夢尖兵」計畫與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開枝散葉」系列補助的多媒體金光布袋戲《魔笛》。顧名思義就是由莫札特的同名歌劇改編而成。

 

由於考量到最佳觀賞距離,本次演出特別讓觀眾都集中在舞台上的座位對號入座。同時也因為舞台沒有再架高,觀眾可以直接看到操偶師傅的額頭。主角阿諾王子因為跟一條龍打架,因而得罪的龍的主人,也就是月亮皇后。月亮皇后要求阿諾王子要求他與捕鳥人帕帕雞一起去太陽王國那邊把娜娜公主救回,並且分別賜予阿諾與帕帕雞魔笛與魔鈴,吩咐只有在緊要關頭才能拿出來用。配樂以漢樂編制演奏精簡編曲的莫札特《魔笛》選段,梆笛的音壓高過其他樂器。太陽王國因為禁止人民唱歌跳舞,以致人民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阿諾王子與帶著鳥的捕鳥人,便在3D建模電腦動畫的移動背景前不斷前進。有時候往上,有時候又往下,有時候往前,跟傳統的掌中戲或皮影戲都不一樣。藍色LED上市之前,市面上的LED電子看板只有紅色、綠色與紅綠兩色混合而成的黃色。後來逐漸出現可以調整亮度的功能,再加上每個像素有紅綠藍三色LED燈的顯示看板普及,就成了最近幾年可以播放影片的大型看板,乃至可以發出白光的LED(以本製作而言,就是紅綠藍三種燈同時通電發出的光)普及並取代霓虹燈。金光戲過去敵不過電影,電影敵不過電視,電視又敵不過網路,隨便一個線上遊戲,都讓手機的中央處理器在高速運算中發熱,必然有人要問,這種年頭還有誰看布袋戲?同時也為包括掌中戲在內的許多傳統藝術,帶來新的挑戰,自然不在話下。少了傳統背景布幕只能左右或上下捲動的問題,LED看板上的電腦畫面可以自由改變觀點與方向,甚至可以往觀眾方向前進,或背對觀眾往遠處走去,是日後值得繼續開發的表現方式。

 

戲台兩側備有powerpoint簡報格式的投影字幕,提供聽不懂台語的觀眾參考,卻一直暴露隨後可能出現的情節,有時也無法及時反應配音的臨場演出,對一些觀眾而言,就如同戲演到一半操偶師露臉一樣會引開注意力。有的台詞為了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而變成國台夾雜,說著說著台下的小朋友就一直纏著媽媽說要回家。好在偶師馬上以巧妙的操演技巧,拉回觀眾的注意力。

 

魔笛-2

攝影|呂國瑋      照片提供|關渡藝術節

當捕鳥人帕帕雞與他最疼愛的鳥帕帕基娜出竅的靈魂翩翩起舞,現場響起了由法國名曲《秋日落葉》(Les feuilles mortes1945)旋律改編的插曲,這首曲子又以哈巴涅拉曲風演奏,節奏類似探戈名曲《一念之差》(por una cabeza)。梆笛的高頻率共振瞬間音壓很大,在合奏中一枝獨秀。為了向觀眾介紹優美的原創主題曲,製作單位特地拉長演職員表的時間,上完「全劇終」字卡,才逐一介紹幕後人員一一上前謝幕。對一些創作者而言,適當的延長時間是一種讓觀眾目不轉睛的策略,但使用不當也可能會讓觀眾,尤其是習慣好萊塢快速剪輯與視覺邏輯的觀眾,感到煩悶。在數位影像元素的掌握上,即使節目單標榜都與學院合作,整齣戲看起來還是充滿廟埕看戲的野趣。尤其五洲小桃源使用傳統的掌中戲偶,與大場館相比,類似學校禮堂、里民活動中心或小型演奏廳,由於戲台與觀眾間的距離更近,尤其更能體會人物與道具造型的精巧,會更適合他們的演出。

 

因為親子活動如果有表現不周到的地方,爸爸媽媽都會解釋。演出單位就負責把場面做到皆大歡喜。如果執行一個專案,是以活動皆大歡喜為目的,則本製作算是地方文化創生足以在日後稱頌的案例。把在廟埕表演的內容放進大型場館,難免被習慣黑盒子(劇場空間)的觀眾看出所謂破綻,但只要故事夠有趣,表演夠精彩,相信觀眾都會接受。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