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黃大旺 / 陳建騏《「一人之海」音樂會》:看似涉水可到的彼岸
分享 | 瀏覽數: 1298

陳建騏《「一人之海」音樂會》:看似涉水可到的彼岸

黃大旺 | 發表時間:2020/12/22 18:28 | 最後修訂時間:2021/01/19 17:40

評論的展演: 陳建騏「一人之海」音樂會

日期:

原訂2020/03/13(Fr)19:30

正式2020/11/26(Th)19: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一人之海-1

《一人之海》演出照片      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      攝影|顏涵正


管風琴發出類似汽笛的聲音,在「汽笛」響起之前,舞台搭景階梯上,已經或站或坐藏著六個演員,漠然地看著觀眾席。當然國家音樂廳的管風琴不可能發出充滿電子合成味的聲音,事實上也確實是進麥克風後以數位效果器調變過的音色,才又這種頻率特性。眾所周知,國家音樂廳的管風琴作為台灣第一台演奏廳用款,向荷蘭有名的風琴廠Flentrop Orgelbouw訂製,當時亞洲也罕見的演奏用巴洛克式管風琴,在演奏類似聖桑第二號交響曲《管風琴》或理查‧史特勞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之類搭配管弦樂編制的作品,乃至馬勒第八交響曲《千人》之類動員八名獨唱、多支混聲與兒童合唱團的巨型作品,都顯得力不從心。簡單來說,就是巴洛克式構造不足以應付浪漫期以後的音樂風格,更不用說像協納基斯Iannis Xenakis)、李格第(Ligeti György)以及卡葛爾(Mauricio Kagel)等二十世紀作曲家,在二戰後留下的高難度作品。作曲家陳建騏本人,在兩名演奏助手的合作下,演奏了一些調性不明的和聲,並且透過音栓的不完全關閉(換言之就是只開一半),讓國家音樂廳的管風琴,聽起來卻像歐洲小教堂或巴洛克音樂使用的小型管風琴(positif organ),再搭配數位音響調變產生走音的效果。至於陳一直踩著不放的腳鍵盤,當然也是靠效果器的助力,產生電子合成器般的音色,才能呈現出樂想中要求的壯闊感。


資深作詞者李格弟/詩人夏宇的預錄朗誦,從廳內的音響傳出,進入音樂會的第二個段落。演員也開始隨音樂起舞,節目單的解說告訴我們,接下來的幾首曲子屬於〈始動/頻率尋找頻率〉章節。包括作曲者在內,三個鋼琴家同時演奏音樂廳提供的三台演奏用平台鋼琴,再隨著音樂的航程進入目不暇給的彩色世界。〈在時間之中I/無傷大雅的瘋狂〉獻唱的柯智棠刻意用Vladimir VyssotzkyTom Waits那種沙啞的嗓音演唱,伴奏卻蓋住他與〈在時間之中II/時光電影院〉洪佩瑜的歌聲。當中提琴演奏副旋律對位的時候,更吃光了柯的歌聲。人聲無力與樂器合奏抗衡,一則是國家音樂廳場地的音響與技術特性,本來就不適合使用擴音樂器,另一個是音響工程規劃上的失算,導致原本充滿自信架在合適位置的喇叭,卻容易因為大音量而失去清晰度。雖說滿場的觀眾有吸音效果可以減少殘響,音樂廳演奏的各種音色,仍然給人一種模糊甚至黏膩的感覺。如果所謂大動態必定伴隨著訊號的失真(生產者對於大動態的解釋,與消費者往往大異其趣),本場音樂會的大編制則會因為沒有發揮極致而顯得有點可惜。同樣遇到聲音相抵問題的配器,還包括大提琴與鋼琴的共通低音域。


在李格弟作詞,改編自幾米同名繪本的音樂劇《向左走,向右走》組曲之中,魏如萱成為本場音樂會在聲量與歌唱表現上,唯一能與樂團抗衡的歌手……也就是這場表演的MVP。至於演員在換場時爬上爬下,乃至額外編制樂員進退場造成的時間空隙,其實都可以由事前的調度去彌補。尤其本場演出的劇場部分還找了黎煥雄調度,理應在回顧音樂會與音樂劇選段兩種性質上取得調和,隨著音樂的船,聽眾又會航向何處?


由於陳曾經擔任過幾米許多繪本的音樂劇版作曲,音樂劇的插曲也就變成演出的主軸,適當的劇場元素,可以喚起聽眾對這些曲子原本存在情境的記憶,以及當時的感動。但是一直聽下來,只會記得有很多抒情歌,在鋼琴弦間塞入日用品,用奇特音色伴奏的抒情歌,用提琴弓拉奏鐵琴鐵片的抒情歌,歌手在不一樣位子獻唱的抒情歌。燈光與預錄影像搭配歌詞旋律與朗讀的解說,就企圖呈現航程上的所見所聞,過度符號化的導引,卻沒有讓歌與歌之間的連結製造出更進一步的想像或奇觀。我們在台上看到3.3.2.2.1十一人弦樂編制、不同管樂器各一人、吉他、雙打擊樂手組成的小交響樂團,與三台平台鋼琴佔據舞台兩側,後來出現的二十人混聲合唱團,則站在樂團後面台階上,不會與演員撞到的位置。


至於演員的聲音表現方面,演出當中表現最傑出的則是崔台鎬,除了夏宇的預錄人聲以外,就屬他的聲音都沒有被樂器吃掉。其他如許含光LumiCrispy脆樂團兩人的聲音特色,在國家音樂廳的舞台上都顯得扁平。大部分問題都可以歸因於國家音樂廳不適合演奏流行音樂,其次才是歌手、伴奏編曲與音響操控等問題。在流行音樂中心等大型場館成立之後,同樣型態的演出能不能克服台灣流行歌手聲音拚不過樂團的問題,吾人拭目以待。

 

從一開始的管風琴音色調變,到最後像萊諾斯一樣獨自低頭彈著玩具鋼琴,只有陳的思緒一直沒有離開這片一人之海,在這片藍色地平線上,仔細一看,還是有他二十多年辛勤耕耘流行歌曲、音樂劇與配樂留下的軌跡。觀眾拿著手上的節目單,或是回想節目單上的文案,才終於了解這是陳建騏的一人之海,那些他描繪的意象,主要放在音樂當中;而他在一人之海的無盡航程,也不斷在繼續。


一人之海-2

《一人之海》演出照片      圖片提供|國家兩廳院      攝影|顏涵正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