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林靖傑 / 第十六屆第一季提名名單
分享 | 瀏覽數: 2051

第十六屆第一季提名名單

提名觀察人: 林靖傑 , 2017年04月27日 18時22分

提名觀察人:林靖傑

第1季(1月1日- 3月31日)

作品名稱

作品呈現時間‧地點

提名理由

謝春德的平行宇宙系列—勇敢世界

 

時間︰2016/12/03-2017/02/05

地點︰台北當代藝術館

這個展出運用到了平面攝影、錄像、裝置、時尚造型…。比較特別的是,謝春德動用了他積蓄數十年的攝影創作能量,進行一個不太可能的翻轉任務,就是號召十幾位社會各領域德高望重的長老,赤裸上半身扮演老天使,在想像的未來世界(或他所謂的「失智的純真世界」),既遊戲又嚴肅地騰空翻轉。這一翻轉,不僅是創作者意圖對抗「失智」的翻轉,更是透過「釋放權力者的矜持」形成權力的翻轉—這讓扮演者跟觀賞的一般社會大眾都從權力的張力中放鬆了下來,獲得藝術帶來的療癒。藝術處理弱勢或者社會議題時,在不踩紅線的前提下,我們應樂見更多表現形式的可能。

總爺429番地—可見與不可見的糖業地景

策展:龔卓軍、賴依欣

時間︰2016/12/24-2017/3/26

地點︰台南總爺藝文中心

糖業曾經是台灣經濟輸出大宗,那個年代遺留下來的糖廠,徒留廠房軀殼,而庶民的勞動記憶與一般民眾和糖業的關係逐漸淡忘遠去。因之,以「已成過去式的糖廠」為命題策展其實蠻難的,一不小心就會成為理所當然的博物館式物件陳列,或者情境重現體驗。幸而這個展不落入窠臼,難得有幾個亮點,其一以菜園常見的紗網以及甘蔗纖維為材料,用懸吊的方式裝置出一個台南蔗田分布的地景。當觀眾坐在這個像大型蚊帳的紗網與甘蔗纖維構成的地景下,便彷彿鑽進了蔗糖生產黃金年代的天空下。

 

近未來的交陪:2017蕭壠國際當代藝術節

策展:龔卓軍

時間︰2017/1/15-5/14、3/25-6/25
地點︰台南蕭壠文化園區

在當代藝術策展中,以台灣宗教民俗為主題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嘗試。如何讓宗教民俗祭典文化,不只是文史資料的蒐集、民俗物件的羅列,而是找出民俗背後日積月累的人際互動脈絡,淘篩出民間工藝中具有價值的部分,放大工藝師苦心孤詣的手痕,進一步梳理出當代前衛藝術與民俗宗教美學互相對話的軌跡…這動用到的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神學、史學、地方誌、神話傳說….既深且廣,更不要說貫穿這整個策展的美學判準能力。

此外,將本土民間的宗教民俗美學,用論述嚴謹的西方學院理論高度去理解,解讀,定位其價值。這次策展,已開創了怎麼看台灣民俗藝術的格局。

柳春春劇社《惡童》

時間︰2017/3/9-3/12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在越來越商業化的劇場生態中,柳春春劇社的演出是一股難得的清新空氣。編導不以「編導」名之,而稱為「構.成」,便已清楚標誌出劇場本質的省思精神。「構.成」阿忠延續著臨界點田啟元透過演員肢體訓練的積累形成舞台美學的路數,在田啟元離世,臨界點歇止之後,將田啟元和臨界點元老團員一起創建的「木馬腳」肢體訓練方式加以繼承並轉化為「玉泉特訓」,然後在劇場裡純粹而不花俏地透過訓練有素的肢體探討權力暴力的根本課題,讓我們恍如回到八〇年代末、九〇年代初那美好的小劇場時代,那不急於討好觀眾、不焦慮於票房的純粹探索。

奇巧劇團經典狂想《蝴.蝶.效.應》

時間︰2017/3/12

地點︰大稻埕戲苑

以歌仔戲為底,融入黃梅調、特技、現代歌劇、rap等元素,由劉建幗領軍的奇巧劇團,把「山伯英台」這一大眾耳熟能響的傳統劇碼演出十足的現代性,傳統戲曲訓練出來的唱功身段紮實已奠定了基本盤,難能可貴的是,主創在傳統的唱功身段基底之上,依附於深具大眾基礎的文本,游刃有餘地用現代語彙與精神,展現一齣全新風貌的「山伯英台」。自由出入於當代與傳統、大眾通俗與嚴肅藝術,具辯證的火花,且揮灑自如賞心悅目。令人感受到台灣新興民間戲劇的無窮希望。這是一齣獨一無二的,屬於二十一世紀初台灣的「山伯英台」。

蔡博丞《瞳孔裡的灰牆》

(選自雲門2春鬥2017)

時間︰2017/3/17-3/26

地點︰淡水雲門劇場

這齣舞作最顯著的特色就是充滿電影感。整個舞蹈的電影剪接感很強,透過燈光cut out或者fade out,內容與音樂的情緒非常貼合地起伏著,段落長短呼吸,如鏡頭的短鏡頭或者長鏡頭,轉場亦有電影的精心設計之感,有一幕舞台前沿紗幕陡降瞬間形成舞者在斷頭台受戮的意象,令人佩服編舞者對於空間的掌握,以及利用現成物件的敏銳創造力。編舞者用一種電影般的創作手法,展現其對大結構、小段落的構築能力。音、畫、肢體在其編導中熔為一爐,這是屬於影像世代的編舞者的特質。

舞者們的動作亦不見窠臼、或模式化的模仿,有一種原發的流質感,這是創造力與精準訓練的結果,非常令人驚艷的天分之作。

2017TIFA 驫舞劇場蘇威嘉《自由步-身體的眾生相》

時間: 2017/3/30-4/2

地點︰國家實驗劇場

將舞蹈的觀看還給舞者本身,是這個舞蹈演出最令人深刻的部分。在「舞蹈劇場」觀念蔚為主流的當今,一齣舞劇的精彩經常突顯了編舞者,舞者難以以主體的身分被意識到。《自由步》大膽刪除「劇場」因素,幾乎裸劇場的呈現,不僅沒有舞台裝置、道具,連燈光都做到盡量簡單素樸,目的就是讓舞者全然被觀看,或者,無所遁形。或許因為用了當今台灣兩大頂尖舞者周書毅、陳武康,所以編舞者蘇威嘉大膽回歸凝視舞蹈的身體本身,這種減法的創作,不見得比加法來得輕鬆,更需要的是大器與自信。而周書毅與陳武康兩位優秀舞者,也因這赤裸裸的減法編舞法,而有一次了全靠個人肢體展現一切的高難度表現機會。這對「身體能表現/表達出什麼」的極限探索,是一件令人既期待又跟著舞者一樣緊張的事情。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