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聽想 FOAMS: Auralization
張允菡、張紋瑄、陳庭榕、劉芳一、吳梓安
主辦人/單位:
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 Live Forever Foundation
活動類別:
展覽
首次展演日期:
2022-06-30
結束展演日期:
2022-10-30
活動地點:陸府植森館
地址:台中市南屯區公益路二段789號
關於展演:泡沫聽想 FOAMS: Auralization
我們從未作過⼀場只有聲⾳的夢。
也不曾想像發聲可以和吹出泡泡⼀樣:不斷因吹氣放⼤、透明的薄膜既是個⼈領域的開展,也是精神關注的對象(下⼀秒究竟是繼續放⼤還是波的⼀聲爆破),這層專注既是愉悅感受的來源,也賦予了吹泡泡的⼈和泡泡間共享的親密場域︔由泡沫⽽起,我們對聲⾳——發散與接收——的專注⼒,是否也能讓我們擴延出⼀個最⼩單位的親密球體︖⽽當這些球體聚集在⼀起時,又會是什麼樣的⾳景︖該如何理解聲⾳相互依存的緊密關係,卻又同時加速度分離擴張的動能︖像泡沫⼀樣,往內聲塑聽覺的親密膜組,並向外擴⾳出各⾃獨⽴、卻又彼此相依的聲響社群︖
聚集聲⾳裝置、⾳畫作品與互動藝術,《泡沫》展覽打造⼀則在視覺主導的當代社會之外,關於聲⾳思考的練習,也同時發送⼀紙探索聽覺領域與創造聲響的邀請。無論出⾃⾃然或⼈造、有意或無意,在記憶中或想像的聲響,本展覽企圖孕育出更前衛的仔細聆聽,這些對聲⾳作為⼀種對⼈與物、與⾃然以及台灣時地特殊的歷史⽂化的探索、檢視以及⼲預,將呈現在藝術家陳庭榕、吳梓安+劉芳⼀,以及張紋瑄+張允菡的三組作品裡。
「於是,原本單⼀的球體劇烈內爆,只剩泡沫。」本展覽企圖延伸哲學家斯洛特戴克(Peter Sloterdijk)在《球體三部曲》(Spheres)裡作為推測式批判的泡沫意象——想像各式⽣命主體並非是⾃給⾃⾜的圓,⽽是膜與膜相交疊又開展後,朝向各⽅發散的泡沫動能——轉化爲聲⾳發想,並進⼀步援引實驗⾳樂家奧利維洛(Pauline Oliveros)的「聽想(auralization)」為本展覽邀請觀眾互動的感官練習。換⾔之,當「聽想」⼀詞,不僅是建築語彙中(Mendel Kleiner, 1993)以聲⾳擬塑空間的實踐,也是我們以聲⾳作為想像的動能與認識世界的⽅式——當聲⾳不再附屬於⽂字形容或符號指涉,發聲⾃⽴地為我們記憶的⽅式、感覺的形塑,甚至是⽇常⽣活⾏動的指南。本次委託的三件聲⾳裝置作品,分別⾃樂器的流通——同是發聲技術與商業物件——-與發聲的動⼒網絡、由⾃然現象「膜」為出發點的⾳畫推測式想像,以及⽩⾊恐怖的聽覺監控如何形塑了台灣歷史特定的專注聆聽等,邀請觀眾,無論是直接地與作品互動,或是間接的感官觸動等,探索聽覺專注性與激烈的聆聽模式,並拓展泡沫「聽想」親密性與公眾社群不同的潛能。
|策展⼈謝佩君|
⽬前是紐約州⽴⼤學賓漢頓分校藝術史所的博⼠候選⼈與惠特尼美術館獨⽴研究計畫海蓮娜.魯賓斯坦批判研究會員。主要研究興趣在批判理論、現當代藝術史、感官研究,和媒介與科技理論。正在進⾏中的博⼠論⽂檢視並歷史化台灣冷戰期間以來的感官條件,以及藝術⽣產如何⼲涉這些被視為⾃然的聽覺、視覺與觸覺。她關於藝術⽣產⽅⾯的寫作散⾒於《藝術家》、《典藏今藝術》、《攝影之聲》與《台灣數位藝術網》等。
相關評論
「泡沫聽想」中泡沫的內在屬性問題 --- 王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