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術動態 / 考古與當代冶煉特展
收藏本頁
分享 | 瀏覽數: 214

考古與當代冶煉特展

首次展演日期: 2022-07-15    結束展演日期: 2023-02-12

關於展演:

考古與當代冶煉特展
展覽期間:111年7月15日(五) ~ 112年2月12日(日)

展覽地點: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第一特展廳

「冶煉」,作為一門改變人類歷史的技術,是礦物知識、高溫技術、化學實踐的結合,人類社會邁入文明的指標。十三行遺址是臺灣首次發現煉鐵遺跡的遺址,標示著臺灣歷史的新頁—金屬器時代。本特展從十三行的遠古記憶出發,以藝術家劉柏村的鋼鐵冶鑄創作為內容,從美學的視角重新凝視「冶煉」。伴隨著藝術家的作品,邀請您在「當代」的藝術創作中,感受「冶煉」的過去與未來。

〔冶煉之始.文明之變〕

冶煉是將礦石還原成金屬原料,需要高深的知識與技術,在古代是罕見且獨佔的,也是宗教與權力的象徵。冶煉不只為了製造功能性的物件,人們對這個「物質轉化」的過程充滿想像,經常賦予金屬器美學及象徵的意義,因此藝術創作常是冶煉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考古學研究物質遺留,從器物的形狀、顏色、特徵、紋飾、質地各方面研究古代工藝,理解器物不僅為了實用,更是製作者美感與創意的體現,也呈現所屬社會的文化精髓。考古學提供了人類最初的藝術與美學,滋養當代創作的靈感與想像。

〔冶煉、考古與當代藝術〕

冶煉不僅構成了堆壘古文明的鋼骨,在人類航向星際時,也持續扮演了重要且必須的角色,因此當代藝術以「冶煉」創作時,其作品更是反映關於「未來」的表現與創造。《考古與當代冶煉特展》由藝術家「劉柏村」與「十三行遺址」進行一場關於「冶煉」的跨越時空對話,以及藝術家對於「考古遺址」的未來想像。然而,或許更值得注意的是,「考古學」和「藝術創作」的對話關係或同質性。從創建一個給予他人得以想像與思考,並促使人類的精神得以昇華來看,「考古學」與「藝術創作」有著共同的目標。從構建概念與論述的過程來看,二者都是透過觀察與搜集線索,經由對資料的理解後進行轉化。儘管「考古學」必須通過嚴謹的科學性驗證,而「藝術創作」則是創作者的內在自由連結,但是二者的建構方式都存在著物質與思想的連結。也因此,一場考古與當代藝術的對話,不僅是跨越時空的對話,更是兩種思維方式的對話。

  

相關評論

考古備忘的情境美學——「考古與當代冶煉:劉柏村創作展」 --- 曾少千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
展演資訊搜尋

AR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