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訪被「身體」隱沒的場景 ──《來》
Author: [2015 特約評論人] 薄光, 2015年07月23日 10時13分
評論的展演: 雲門2《春鬥2015》 、 鄭宗龍「春鬥2015」作品《來》 、 雲門2 春鬥2015--鄭宗龍「來」、陳韻如「衝撞天堂」、黃懷德「暫時而已」
攝影 | 李佳曄
時間:2015年5月7日(週三)20:00
地點:淡水雲門劇場
演出:鄭宗龍編舞,雲門2《春鬥2015》
暗紅燈光下,伴著幽遠的樂音,男舞者低首跨著馬步,雙手撐在大腿上,挺直的軀幹串連著穩重的下半身和他開始扭動的頸項。舞作初始,他就這樣跨著,成為空間的軸心。頸部的扭動細膩地漸次牽動軀幹、骨盆、手臂、手腕、乃至手勢的扭轉變化。終至他拔起步伐,轉動身軀。頸項、手勢、雙腿、步伐,循著多重的方向,環繞作為軸心的軀幹往返穿梭。他像是從編舞家成長記憶裡的道壇走出來的乩身,拖曳在田野時光中守候、觀望漫遊者的複影,擺盪在現代舞的技術工作與成長記憶中被壓抑的個人傳統之間。
隨著舞者陸續加入,接觸即興的技巧觸發多樣的動作質地和舞句。在朝向未來的時間向度上,單人、雙人、群舞的編制以步伐、手勢、肢體的互動,交替-串連來自多重表演傳統的動作原理。舞者的動作序列穿梭音效設計從宮廟祭儀和慶典現場採集而來的聲音:廟會鼓陣、小法團的法仔咒、十二婆姐陣…串成綿密的聲音地景。在幾段錯落重疊的雙人舞中,舞者以接觸即興的原理串起傳統戲曲中男女嬉戲、調情的身段,佐以用心經營的手勢細節,傳達男女互動當中細膩的訊息。直到free jazz風格的擊樂混入採集自廟會現場的聲音地景,聲音的jamming、視覺中舞者身上多色的服裝和投射在白色舞蹈地板上的繽紛燈光色塊,在舞作高潮匯集成為一片斑斕的蒙太奇。
隨著舞者愈深刻地投入勁力,在前景的身體演繹和背景之間產生一個值得探究的並行-弔詭張力:隨著動作愈趨精煉流暢,背景愈明顯映照不斷遷流、破碎的時空感受。這種時空感像野台布袋戲的捲軸背景:儘管已行過山高水深,仍是同一對戲偶在前景纏鬥。背景早已消融在時間裡面,以致我們甚至無法分辨他們到底是奔向未來還是追索過去。在jamming場景中,編舞家與聲音創作團隊田野時光的痕跡灑在時間的背幕上。層層疊疊的聲音層次中,我們終於接近演出節目單上的幾句詩行:「來見一體 / 回見一身 / 走入灰白朱紅琉璃藍 / 鈴火中 / 化一方險岩 / 一束霧底輕曳芒草花 / 泊泊意識 / 浪擊為蟒 / 亂色崩 / 在在處處」。觀眾跟著舞作來到一個充滿離心力的空間:聲音與舞句的拼貼組成一個難以深讀脈絡的場景;也正是在時空經驗暫時離析的懸宕中,我們來到一個映照編舞家多重隱密自我的反身(self-reflexive)場景:編舞家走出田野時光的灰燼,舞動一片崩泊的記憶碎片,穿越記憶難以重建的焦慮,費力連接自己曾深刻投入的現場:廟會陣頭的漫遊者/重訪壓抑記憶的人、乩-陣頭-戲曲的傳統套路/排練場上和舞者溝通實驗的即興過程。
從田野現場的觀察-記錄-重建到舞作構思、動作實驗、聲音預製等等的技術工作,鄭宗龍和他的創作團隊通過當代的語彙與技術,嘗試回溯成長歲月中曾被文化-教育體系形塑的「身體」所壓抑的隱密的身體記憶。《來》通過現代舞敏捷抽象的動作串連傳統套路,喚回(beckon)根植民間表演傳統的生命力。尾聲,就著鍾成達錄製的鼓陣聲響,全體舞者反覆踏著:上身、雙臂放鬆,雙腿張開,從骨盆發動的反覆搖擺動作。通過長時間的重覆,流動在「踏謠」或「落地掃」等民間表演傳統的古老律動逐漸浮現。
另方面,宮廟當中難以言說的身體記憶──乩、陣頭、戲曲,那些被主流身體文化壓抑卻與之息息相關的社群空間、人際交陪、執行細節、庶民氣味──仍然是難以被翻譯到舞蹈地板上的場景,那麼具體卻找不到語言描述它。在我們戴上橘色小帽、聽擴音器傳來的機械口令學習國民健康操之後,為數甚多、能夠遊走在界域之間的人早已無聲無息地隱沒在「身體」這個精密的象徵之下。扶乩時,在桌頭兩端傳達-翻譯神明指示的文乩和執事。乩童重複擺動相反的肢體動作,五寶法器敲在背部、頭頂,流下的血和恍惚的眼神讓神明的世界降臨;但真正串連起乩身與觀者的卻是圍在她/他身邊,提供法器,適時往乩身噴灑米酒的助手,她/他呼喊「好啊!好啊!」以免乩身失控傷害身體。或如陣頭中走在大仙尪仔身邊的前輩,拔下神將身上的鹹光餅,或是彎腰撿起落在地上的篙錢遞給觀者。在這些腹語術場景當中,他們說著我們熟悉的話語,提醒著他們仍歸屬人間,然後轉身踏著神祕的步伐帶我們接近未知的深處。
鄭宗龍的重訪讓我想起林懷民舞作《九歌》(1993)裡那對大仙尪仔:剝掉繡在神衣上的宇宙,兩個竹編骨架在偌高的劇院舞台上擺動雙臂,為那些隱沒在歷史創傷當中的人間踏著步伐。相對地,《來》跳活了一個說著未來的語言和創傷場景對話的人,他不斷繞著那個隱沒的場景,期盼讓那個說著異端語言的身體甦醒。
相關評論
舞蹈注視:鄭宗龍 出/入神骸之間──《來》 --- 紀慧玲
2015年度觀察報告 --- 陳惠湄
在紅與血之間:陳韻如的《衝撞天堂》 --- 張小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