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分和平30年-非戰之戰
Author: 簡銘萱, 2018年04月15日 13時33分
評論的展演: 非戰之戰──張乾琦個展
過分和平到,深深影響我們卻不自知。
《非戰之戰》為張乾琦2017年結合馬格蘭攝影檔案庫的新作,透過與母親訪談,穿插伴隨她半世紀的冷戰影像,而產生強權與人民生活的關係思考。此展還包括一組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1945年所寫《你與原子彈》文本的聲音裝置,及三張攝影作品,將大時代與農村勞動階級彼此連結探討。
取名《非戰之戰》猶如項羽兵敗所言「非戰之罪」即:「不是打仗的錯」,而張乾琦將「戰」替換成「罪」表達為「不是戰爭的戰爭」,正好呼應《你與原子彈》末段「不是和平的和平」——即冷戰的描述。相較戰爭與和平間,冷戰時台灣處於戒嚴,隨時備戰狀態,戰爭一詞更貼切表達當時台灣的處境。
《非戰之戰》完成時正值解嚴30年,時間點上令我們思考時至今日的影響與後遺症殘留。透過張乾琦與母親的訪談中,我們看見台灣某個世代切面的普遍現象——對政治的迴避與時事的陌生。戒嚴後世代受長輩觀念傳承,對政治仍存有忌諱不方便的印象,開啟這話題似乎會遭到旁人側目及尷尬,但此種防衛心態的來由,卻鮮少被人們提起,早已淺移默化的融入社會中。
當這種禁語存在,也象徵著思想上的控制,《你與原子彈》探討著原子彈製作上的困難使權力落入少數人手中,假如製作方法簡易,可能會陷入原始蠻荒,但主權高度集中將會崩解 ; 而台灣人民缺乏對政治關心與討論,連思考及批判這項武器都失能,又該如何期盼未來的社會呢?解嚴30年的今天,還需要更多聲音與提問,喚醒那思想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