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立方空間「區秀詒個展:Still Alive」 
分享 | 瀏覽數: 1857

立方空間「區秀詒個展:Still Alive」 

Author: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9年12月26日 16時33分

評論的展演: 區秀詒個展:STILL ALIVE

Still Alive」,是甚麼還活著?是繼承歷史之餘沫還活著的人們,還是那些已經消失在歷史中而依然活在歷史或記憶裡的人們?其實在展覽當下我們並不知道在區秀詒所提及的那些歷史事件到底有多少是真實的、又有多少是藝術家連結與編造的創作,或許在作者所挪用的過程中,觀眾僅僅只能從自己所能辨識的事件與物品中,去理解歷史與記憶的可能性,以及在分辨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現透過他者的眼光來理解「我們」是如何被構成的。

1128日至2020119,立方計畫空間舉辦「區秀詒個展:Still Alive」,本展由三組作品構成,包括《克里斯計畫IIIf the Party Goes On》的〈序:To the Party〉與 〈克里斯計畫IIIf the Party Goes On〉、〈宮殿、山谷、島嶼和他們的月球之旅〉與〈靜海武士的極盡旅程(三幕劇)之序 : 啟航之歌〉,作品形式包括單頻錄像、現成物、文件與手繪。

區秀詒本次的作品中,有許多的文本是我們陌生的,但是也有些文本是我們不那麼陌生的,像是電影《空中小姐》的片段,對許多老一輩的觀眾來說可能是熟悉的,但對年輕輩的觀眾來說則是充滿了滿滿的時代感,但是這個時代感可能呼召觀眾不同的意識與理解,但也就是在這樣的時代感暗示下,作者準確地將我們帶入了異國背景,同時也勾引觀眾個人的記憶,這就是藝術家對觀眾發出的準確邀請進路之一,這也是區秀詒作品中吸引人的部分。

當然每個人都可能有被觸及的邀請進路,也就是在理解這些文本的落差中,也操演了我們對歷史認知的過程,在台灣傳統的大中國主義教育下長大的觀眾,對於東南亞諸國的歷史可能不只是陌生,甚至是有許多的誤解,但是這樣的誤解可能也在當地華人社群裡有著不同的面貌,在國族主義與威權體系的教育下,我們的記憶宛如血液在人體外經由葉克膜又回到人體中,即便是在每一個新世代重新辨識的過程中,也是永遠有著那些背景音存在著。

例如《靜海武士的極盡旅程(三幕劇)之序 : 啟航之歌》,這件之前在旋轉歷史編撰學的爆炸圖」中展出過的作品,也是展場中唯一不是用耳機傾聽的作品,當我們在觀看其他作品時,這個作品宛如背景音一直存在在我們觀看的經驗裡,直到我們習慣乃至於投入其他正觀看的作品中而自然遺忘,只是它依然在那裏,當我們拿下耳機,離開敘事後,它又顯明在整個空間,反覆地提醒著觀眾,搭配著宛如卡拉OK伴唱帶的形式,回應著不同世代對日本的記憶,也支撐起不同作品在同個展場裡的敘事,當然也更讓人期待作者這些不同計畫與系列的日後發展。

相關評論

2019年度「台新藝術獎」觀察報告—個展突起,邁向新象 --- 孫松榮

評《STILL ALIVE:區秀詒個展》(或〈宮殿、山谷、島嶼和他們的月球之旅〉的超國族視野) --- 鄭文琦

2019年度「台新藝術獎」觀察報告—我們生產的是什麼?還可以怎麼生產?需要製造(藝術)嗎? --- 高俊宏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