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台北雙年展《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觀展心得
Author: Annie Huang, 2021年01月15日 19時50分
評論的展演: 台北雙年展
兩年一度的北美館再次開啟了序幕,我在平日的上午去拜訪。有別於假日或午後,平日的人潮在意料之中,彼此都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閱讀欣賞每一件展品,這對群眾來說,特別是這個時間點,都是剛剛好的距離。
我把這次的經驗和心得分成四個部分,盡可能從各個面向,不論理性和感性,去描述我對於這個展覽的個人小小淺見。
主題
一開始看到主題我是很興奮的,因為我是個宇宙迷,如果用宇宙觀點去描繪我們存在的世界,那會是怎麼樣的呢?我期待看到各式樣的呈現方式,去表述藝術家眼中的世界。或許帶有些迷幻和神祕的氛圍,最後在結束的地方想像並思考自身所在的星球。
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因為政治及地區的差異,文化、生態種種因素,看似在同個星球生活的我們,其實不住在同一星球。用有點浪漫的觀點開始描述,這次的雙年展企圖用各式各樣的角度及觀點展示我們所存在的這個世界。
圍繞在政治和生態之中的各種思辨,利用各種星球的相異點作為區分去呈現,在不同的區域中了解不同觀點所呈現的差異處,逛完展覽的同時也了解,就算人類處於同一星球,彼此的想法差異也很巨大。在同一個星球生活的我們,在思想上其實並不住在同一星球。
關於內容和故事線
我的觀展路線是這樣的:
- 現代化的全球化星球
- 全球化後,民族主義或個人主義興起的維安星球
- 我好想好想飛,逃離這個瘋狂世界的逃脫星球
- 轉而探討本質的另類重力星球
- 探討環境與經濟,基本上是我們現實世界的實地星球
透過這樣的路線,我閱讀到了什麼樣的故事線呢?我想是當代國際情勢的總和,全球化的議題時常被拿出來廣泛討論,好像在全球化的歷程中,不論是文明或科技,人類集體是進步的。但由於各種不平等的問題,全球化這場美好的夢其實是被打破的,例如經濟、氣候變遷等,甚至到2020年的COVID19。
病毒的肆虐敲響了警示的鐘聲,將人們從全球化世界的美好想像中喚醒。以歐盟為例,境內會員國的防疫標準不一,義大利在要求支援的情況下,德法仍以國家利益為重,禁止口罩和呼吸器出口。放在國家利益的觀點上來看,這些行為沒有任何不妥,但在追求普世主義和多邊主義的願景上來看,歐盟的團結在疫情前不堪一擊。
COVID19造成了全球化世界的分化,各國紛紛開始進行封鎖邊境,拒絕國外遊客進入,另一方面來看,疫情也加速了民族意識的進行,在無形中產生全民共同的榮譽及使命感,更塑造民族間的團結及意識。各種議題讓人類對於全球化的理想感到背叛,進而尋求共同的民族或群體進行自我保護,其轉化出來的就是維安星球的論點。
所以我們要選擇逃脫還是適應這個世界?在逃脫星球和另類重力星球中尋找各自的答案。最後再回歸實地星球,接近並了解我們這個星球的運作。
我最喜歡的部分
從畫作到影片、從裝置到文物展示,展覽呈現內容的方式包羅萬象。 我最喜歡實地星球的部分,用數據化的方式去建構我們存在的世界。在逛實地星球的時,我常常在想哪個世界是真實的呢?是數據呈現還是親眼所見? 數據之精確的確描述了我們存在的這個世界,在電腦儀器中所計算的數字、掃描的地質資訊,這些加總出我們的實地星球。
大面板呈現人類捕魚的痕跡、颱風運行的方向,如果這些數據呈現實地星球的運行法則,那我們是否可以相信蓋亞假說的假設,理解我們實地星球也有其生命,選擇自我調節運行的方式。
總結
雖然大部分的展區我可以試著想像和理解,但我想大家看當代展都會有所疑惑,這裡是什麼意思?藝術家們想表達的是什麼?我想展覽成功的方式,就是帶領人們去思考,以不同藝術家們的作品,讓觀者結合自身理念及經驗去理解,藉以傳達主題及策展理念。
北美館所舉辦的雙年展之於我最大的意義在於,帶領我去思考平常不會遇到的問題。期待2022的雙年展可以帶給人們更大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