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嘉美館:「捕風景的人—方慶綿的影像與復返」
分享 | 瀏覽數: 1122

嘉美館:「捕風景的人—方慶綿的影像與復返」

Author: [特約評論人] 高森信男, 2021年04月29日 14時06分

評論的展演: 捕風景的人—方慶綿的影像與復返

嘉義市立美術館自去年開館以來便致力於地方近現代美術史的建構工程:開館首展「辶反風景」探討風景於嘉義地方繪畫中的形式轉變;「天鶴天來翠嘉邦—臺日書法聯合展覽」則是爬梳嘉義書道的系譜。此次於館內展出的「捕風景的人—方慶綿的影像與復返」,則可視為嘉義地方攝影史的某道特殊截面。

展場一景(嘉美館提供)

人稱「新高伯」的方慶綿,1927年於嘉義市區開設「新高寫真館」。之後在長達半世紀的時光中,反覆穿梭於玉山(終戰前稱新高山)、阿里山等地,留下大批山岳攝影作品。考量到包括玉山在內的山岳形象於台灣美術史中的特殊地位,以及登山運動作為台灣現代化的文化表徵之一,「新高伯」的攝影作品自有其重要性。透過此次的展覽,包括玻璃乾版等長期由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所典藏的珍貴作品,得以較為完整的呈現於觀眾面前。

展場一景(嘉美館提供)

面對此次的展覽任務,甫開館的嘉美館採用跨組別的工作模式推動其內部策展的企劃。不同於以往處理攝影前輩大師的傳統展示手法,此次「捕風景的人」一展透過與李旭彬、陳佳琦、陳冠彰以及「你哥影視社」等當代藝術及影像研究專長的工作者,組成復返團隊針對方慶綿的創作及生平進行多元的詮釋。

令筆者驚奇的是,整個看展過程剛好透過嘉美館空間逐層爬升的特質來契合展覽內容。地面層的展場主要著重於方慶綿的生平,並可觀賞其器材、文字及相關的技術資訊。當觀眾爬上樓梯進到二樓展場時,彷彿離開了海拔平面高度的嘉義街,並進入到了山岳的世界。二樓展間以古典的方式呈列方慶綿的山岳攝影作品,呈現出攝影家眼中的台灣山野。三樓則著重於當代藝術家再次詮釋的創作,透過影像裝置及錄像作品來回應方慶綿的創作世界。

展場一景(嘉美館提供)

在三層樓的展場之間,不時透過家屬的訪談聲音紀錄以及散落於其間的酷卡;彷彿身為觀眾除了可欣賞其作品外,亦透過此次巧妙的展覽設計得以參與策展團隊「復返」方慶綿創作世界的追尋過程,在觀展過程中重新拼湊一段陌生的美術史片簡。嘉美館因其團隊年輕化,自籌備期起便受台灣當代藝術圈及藝術管理圈的期待,相關報導亦曾出現於日本藝術雜誌《美術手帖》之中。

展場一景(嘉美館提供)

然而,事實上所有台灣地方美術館會遭遇的問題嘉美館也都無法避開:這包括了預算的拮据、地方美術史建構的必要性以及調和地方既有美術組織的政治複雜性。即便一座地方美術館永遠不可能在各方期待之中取得完美的平衡(尤其當各方的期待自身是彼此相衝突時),但嘉美館開幕以來的幾檔展覽已經證明了,透過巧思及策展技術,是有可能發展出一套重建地方美術史脈絡並兼顧當代性的展覽路徑。面對台灣即將迎來地方美術館百花齊放的時代,嘉美館的方法學或許值得借重。

***
「捕風景的人—方慶綿的影像與復返」
地點:嘉義市立美術館
展期:2021年3月13日至2021年6月13日

相關評論

五層接觸印樣,釋放荒蕪遼闊:《獵風景的人》的窒息性影像之愛 --- 龔卓軍

誰獵誰獵誰:《獵風景的人》 --- 蔡佩桂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