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港浪製作—《來去天竺借本書》觀後感
Author: 杜宥姍, 2021年06月17日 17時19分
評論的展演: 2018KSAF-進港浪製作《來去天竺借本書》 、 2018KSAF-進港浪製作《來去天竺借本書》
唐僧(玄奘)西天取經,是中國唐代史上著名而真切發生過的實事,從其中可探知到當時佛教在中國發展繁盛的景況。明朝一書「西遊記」的出現,便是取材自這起歷史事件,加諸奇幻、冒險、特色風格人物等元素,讓這起宗教傳播之旅添染上豐富而蘊含生命力的色彩。
元素,是這場戲劇表演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劇場第一幕(我是以燈光全暗的畫面作為區隔每一幕的依據),飾演唐僧的主角(高偉哲先生)和一夥人討論如何製作並呈現一場演出,大伙眾說紛紜:”傳統和創新的結合”、”女團twice歌曲TT”、”新說唱加上古代詩詞”……就在一片混亂逗趣的談論之中,旁邊看似不起眼、卻意外像是充滿智慧的老人對這群年輕人隨口拋出一個又一個有如讓主角醍醐灌頂的資訊:演一齣西遊記、先界定要有什麼樣的元素?不妨訂一個主題:人生的試煉。最終旁人一哄而散,留下主角一人獨自咀嚼老人口中的話語「人生的試煉有甚麼?」並念念有詞地說著一個個單詞,”搖滾樂、旅程、和平與愛……”等,此時的他不單純是在為尚未完整的演出做發想鋪陳,而是更深入地往拼湊自我過往人生經驗的方向走去,將思緒抽離出劇場,帶到了真實。
人生就有如片段的集合,經歷過的每一件人事物都能劃分開來細細審視;你可能會忽然憶起某年某月發生的一件事,或許是朋友間的對話,又或者是一趟旅行。我們常會相互問起:你最近/過去有沒有發生令人難忘或是有趣的事?這是很好的話題素材,也能作為是一個檢視自我的機會。透過回憶挖掘過往的情感、決策、思考模式與作為,向他人或自己分享與展示人生中的片段,我們能從當中找尋自己,而這些回憶就像拼圖、元素一般的建構起整個人生,描繪出一個人,一個人的「自我」。
劇中有一貫徹全劇的大哉問:”自己是什麼?”如來佛此番話(辜靖傑先生飾)不僅是對主角的懸問,也是開啟觀眾一個值得省思的議題。
或許不少人答:不知道。而劇中的主角也不清楚,自己就是自己,哪裡還能再多做定義?其實他的想法自始至終都是一致的,並沒有因後來的劇情走向、遇到的人物而改變觀念。更甚至是說,是由他去帶領人們轉變或提供一個思考的方向。這部改編的《西遊記》故事由迷路在機場的旅客開始,由清潔人員作為引路人將他帶入架空的貞觀年間,類似於穿越時空的形式將旅人框入這個世界觀中。之後,他糊裡糊塗的成為了評審,遇上自稱來面試孫悟空的演員,以老師的姿態被其他評審要求對台上的參試者指點迷津;再後來,作為觀眾席含羞帶怯的美女,有模有樣的被邀請上台和這個世界的男人(徐浩忠先生飾,後來收編為豬八戒角色)約會;最後,偷偷和兩名徒弟隱身在幽閉的病患世界裡,適時地跳出並挽救、接住了這名正在墜落無限黑暗深淵的人生失重者。旅人從未知到融入相當快速,很快地便找到自身的定位,作為唐僧、導師引導迷茫的人們踏上一條雖然不一定正確,卻是條非常開闊明朗的道路。但其實,推進這一切發展的並不是唐僧的主角光環,而是他自始自終的善念,以及闊達的信念。
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在唐僧對著豬八戒(劇中名字聽發音好像叫豬剛烈?)小時候,一場由電話串起的跨時空談話:「你可以喝轉骨湯,可以寫信給喜歡的女孩,但其實你也可以不必,就做你喜歡做的事情就好。你不知道自己是誰,沒關係,不知道就繼續往前走啊!」
我們經常不清楚現在的選擇導致的結果如何,有些遭致現今結果的不如意,造成人生的缺憾。而那份遺憾會埋藏在內心深處,時間過了也許會淡忘,但更可能的是不願或害怕想起來,就像鬼魅不時縈繞、隱身在腦海之中。我看到豬八戒從最初不耐煩各個時期自己電話的打來,(畢竟正在約會中,美色當前豈能容許打擾),到接到一通平行時空的他遞來的訊息,那是完成了所有現下他抱有遺憾的—他所認為成功的他,豬先生終於崩潰了。他一改先前敷衍逃避的態度,轉而靜下心來好好的跟8歲的他循循善誘:要喝轉骨湯,不然28歲的你只會有161公分;要持續地打籃球,你未來就有機會進NBA跟Kobe一起打球;要跟喜歡的女孩道歉,好好寫信給人家,將來你們就會結婚……。如同情到深處時,他的語氣一路由開頭的沉重、鏗鏘有力逐漸轉變為哽咽吶喊。我認為他是真的將自己內心對未竟之志的不滿嘶吼出來,不是作為一名演員在賣弄演技,而是身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身為徐浩忠本人,將自己真實的情感抒發開來。
看到這裡,我想起了我個人的經驗。高三那年的大考連連失意,首先是學測成績慘不忍睹(放到全國標準大概中段偏前一點),我便抱著貌似能逆轉的心態報了指考,不料卻也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考後我其實懷疑並憂鬱了一段日子,我懷疑我先前的努力是不是都錯付、是不是我天生就不是讀書的料;但明明我有補習、國中時成績也算名列前茅—究竟是從哪裡開始出錯了呢?我不斷思考,也遍尋不著答案,還為此糾結而在心裡生了瘡—但幸好,時間真的能解決許多難題。生活過著走著到後來,發現這一切都是過往雲煙,所有不解委屈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生命其實發展得快又緊湊,實在很少能給我們回頭哀悼的時間。現在也沒有過得不好,夫復何求?這件事也隨著心態轉換,變成像茶餘飯後的閒聊,變成是我人生中的一段經歷而已。只是偶爾也會想:要是我能考上理想的校系,人生將會有甚麼不同?此時的念想不是懊惱傷神,純粹是好奇所致。
《來去天竺借本書》這場劇組表演除了有許多啟迪思緒的地方,他們的演出方式也饒富趣味有特色。像是跟台下觀眾的言語互動、唐僧收編豬八戒的場面浩大:我個人覺得這裡玩了諧音梗,當時的畫面是唐僧和豬八戒兩人叩首,場邊還有如來為兩人證詞:「你願意拜他為師」、「做一輩子的師徒嗎」等等,就像是古代拜堂成親結合現代婚禮的證婚人,相同的制度不過是內容換成了拜「唐」成師。在最後沙悟淨(也就是肺癌的病患)的黑暗劇場,他那內心癲狂無助的心情以肢體動作、視覺化的方式具現:有一幕,他於漆黑無垠中玩弄手指影像,哼著好萊塢電影片頭曲,不斷將手影上下晃動做出像是錄影帶撥放的畫面。他扮演導演講了幾段故事:有一天一個人發現自己生病了,以為只是小小的感冒不在乎,結果後來變成了肺炎……、毛毛蟲到處問別人自己的家在哪裡啊?別人只會回答:幹你娘!。這幾段話其實藏有細節,裡面描述到的狀況很像是他本人,毛毛蟲醜陋的形象可能正呼應病人憔悴不美好的病容、不知道家的狀況述說著沙悟淨在人生中迷了路,失去目標隨處流浪;別人對自己的粗言穢語,也許是描繪自身心境無助的感受,又或是對這番慘況的自我沉痛咆哮。
綜觀下來,其實這場表演帶給我的感受實在太多,憑自己的能力難以書寫完全;此外,也有很多看得當下我不太了解了事情(比如耳機,他感覺是劇中一個關鍵要素,可以比擬為一個電影中子題那樣的地位?但我不太清楚它實際的功能與隱含的意涵,暫且把他當作是時空轉換的工具,就像是「想見你」電視劇裡的情節)。現代機場與貞觀年間、真實情感或是虛擬的演員表演、過去與未來,這之中虛虛實實的切換得過於自然迅速,有時還會反應不及。他們將這個虛實展現的手法運用得相當巧妙,就好比是融於一體。最後我不禁想著:劇中的唐僧四人組的劇團成功了,他們做到了傳統與創新的整合,至少我認為是很棒的演出。很高興能一同與進港浪製作一起往天竺借本書,這趟旅程我過得很愉快也收穫了許多。
相關評論
生命追尋,自我叩問——評進港浪製作《來去天竺借本書》 --- 于善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