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見微知著,宏觀時間共感底下的世界
分享 | 瀏覽數: 382

見微知著,宏觀時間共感底下的世界

Author: 王沂紳, 2021年10月31日 23時30分

評論的展演: 2019新點子實驗場 林怡芳《微塵共感》

在官方發放的節目冊中,以簡單的幾句描述為整場演出做了開頭:「什麼平凡的元素會影響一個人,進而改變群體的心理、身體動態?《微塵共感》描繪了人際關係中無形的束縛,並挑起了情緒感染的問題。」舞作伊始以前,進場的觀眾可以看見舞台上有由白色粉末所建構而成的幾何塊狀,以自身體積佔據舞台空間的部分。亦可見白色粉末散落其周圍,為與黑色舞台空間對立的白色幾何塊狀拉出陰影,似乎使觀眾更直觀地看見幾何塊狀的立體特性——無論是原先極簡的舞台空間,或是表演開始前自貓道低落的水滴還有技術人員為幾何塊狀物注入的清水,甚至到三位舞者面向不同方位地出現在重拾光亮的舞台。

 

幕前幕後工作人員都試圖以節目冊中所論及者「平凡的元素」,碰撞舞台上的可能性,使之漸漸擴大,對群體(無論是指舞者抑或觀眾)的心理與生理進行動態不一的改變。說明此齣舞作的內容之外,編舞者林怡芳協同薩謬爾・亞頓等藝術工作者,更指涉了舞台重新展現的原型、對象,也就是每一個人日常中面對的世界。

 

著名的德國哲學家亞瑟・叔本華於其著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開篇即說明「世界是我的表象」這句話是一真理。而在此書的哲學論述中還提及世界作為我的表象勢必需要仰賴眼睛的存在,當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只眼睛誕生,透過光線,世界才正式地存在。然而對於人類而言,視覺並不是唯一探觸世界的方法。在時長五十五分鐘架構結實的舞作,剛開始移動它的身軀時,五位舞者劃一地拖著腳步,在機械性質濃厚的音效中像一抹色彩,令人不禁聯想腳步與黑膠地板摩擦出的聲響所挾帶的有機性,更進一步指涉出後半段舞作的發展;又比如說在舞者們倆倆糾纏的肢體之時,自上方貓道類似於勾芡物質的液體砸落地板,所相應而生的聲響,更在漸漸吃胖身軀的音效佔據觀眾的耳蝸後被掩蓋,彷彿除了充斥聽覺神經的音效之外,觀眾所擁有的、認識世界的管道,便剩下視覺。場域中或細微或洪大的聲響、被符號意涵佔據的視覺所能觸及的物體、刺激鼻腔觸覺的粉末,在舞台世界裡頭交織、堆疊,其錯綜複雜是沒有辦法抽絲剝繭地說明,對於觀眾席裡頭的觀者而言,舞作中使用的「平凡的元素」完全地佔據(群體)心理與生理,好似面對由藝術生成的拷貝的世界。

 

整體而論,在這個藝術臨摹的世界裡頭的情緒似乎貫穿其敘事線,舞者延展的肢體從三人的推擠與穿越,一直到最後在燈光明滅下所產生的瞬間裡頭碰撞。觀者可以感受肢體在舞台上所具有的社會性,所有情緒下展現的動態都映襯了節目冊中所說的「非牛頓流體」,換句話說,被展現在舞台上的肢體都具有記憶性,是無法將過去與現在剝離。過去與現在反覆地相互堆砌,並創造具更豐富味蕾的未來。似乎在提醒縱使是「現在」也不能摧毀個體、群體作為歷史洪流的細微部件的事實。而在面對相同時間性質,個體對於世界、對於主觀表象的認知在「共感」裡頭的看法,是各有不同。

相關評論

崩解與重組—《微塵共感》 戴碧持(學生)

人與人-《微塵共感》 薛宇軒

會聚與分散《微塵共感》 吳旻真

樸素舞台裝置中的物理學奇想與迷離《微塵共感》 --- 林育世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