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屆第二季提名名單
第2季(4月1日- 6月30日) |
||
作品名稱 |
作品呈現時間‧地點 |
提名理由 |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泰雅精神文創劇場》 |
時間︰2023/04/07 19:30 地點︰北藝中心藍盒子 |
《泰雅精神文創劇場》面對原住民的後殖民處境,帶入「表演性(performativity)的操演,將主流社會投射到原住民身上的一切刻板印象,反覆操演,加大加劇,加深加廣,直到這些刻板符號被放大到過度誇張的境地,變成了一種荒腔走板的嘲弄。在主流脈絡裡的「真」符號,就像面具一樣崩落,其虛假性被揭露出來,這是四個有原住民身分演員的後殖民諧仿(postcolonial mimicry),將主流社會加諸其上的刻板符號,加以挪用玩耍,假作真時真亦假,在真假之間凸顯出這些刻板印象本身的可笑與荒誕。演員操練刻板符號的演出設計因此也在反轉之間帶出了一點微妙的真實感受,讓我們看見表面角色下真實演員的存在可能。 《泰雅精神文創劇場》以演員對刻板印象的「表演性」(performativity)反覆操作,反諷地挪移了符號對身分認同的控制,最後更在戲中戲結構下,打開一個批判性思考空間,讓觀眾直視結構性壓迫的共謀問題。真與假的翻轉,讓觀眾真實地笑,笑看出了符號的假,卻又讓觀眾真實地哭,哭著理解這些結構性壓迫的無解問題。演出最後,在劇場性真假的層次翻轉上,導演徐堰鈴又玩了另一個現象學的直觀層次,豐富發人深省。 |
窮劇場x江之翠《感謝公主》 |
時間︰2023/05/12 14:30 地點︰台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
編導以劇場的時空懸置歷史的時空,將老鄭故事的不合時宜調度到舞台中央,打開再現技術的時空裂縫,逼迫我們審視此時此地的種種不合時宜。創傷記憶再現的不合時宜之感,透過高度肢體形式的表演連通到了朱弁的梨園戲文。千年傳承的梨園戲,以幽微動人的唱腔與身段,留住了朱弁的歷史記憶,表演鎖住了關於忠義守節的典範風骨,但那人身而為人的私情與其後不堪的政治遭遇,卻成了歷史風中的殘響。編導讓一台演員穿上素色寬衣,服裝沒有任何時代印記,演員進出腳色,只能靠表演技術,或是南管唱腔身段,或是擬態的時代腔調與神情,空曠的舞台,沒有讓人分心的景觀,只有一個灰色的cube移前移後,充當戲中戲的梨園舞台,時空的創造全靠演員的身體技術,他們時而跑圓場,時而水平滑移,不在腳色裡的時候,他們是作為諸靈媒介的表演者,現代戲的演員與梨園戲的演員時而互相吸引,時而彼此對峙。演員的歷史記憶表演,打碎了舞台時空的單一假定性,在過去與現在之間往復穿梭,最後穿越了再現時空的裂隙,滑進了歷史幽魂深處的心靈時空,戲劇以苦行的願力拼湊已然被時間崩塌之記憶。 |
《斷頭鬼之夢》— 梁廷毓個展 |
時間︰2023-03-31~2023-07-02 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關渡美術館 |
梁廷毓的創作取徑在當代藝術專業的術語裡叫做「計畫型創作」(project-based art),以大量的研究資料基礎展開的藝術創作實踐。但仔細從展覽現場的策展策略來看,展覽現場雖然佈置了大量的研究結果,其燈光、影片與動線之設計,更像是一個降靈會現場,藝術家不只是陳列其所發現之地方文史資料,而是精心設計了一個生人與死人共在的現場,其策展技術既是巫術,意圖讓這些歷史創傷裡的鬼魂現身,打開當下時空的蟲洞,讓死去的與活著的人即刻相遇。在「無頭屍史」的video essay,敘事的聲音徵引歷史學、人類學乃至社會學的相關概念去解釋這段原漢衝突歷史裡,尚未化解的創傷記憶。無頭之鬼成了一種修辭的策略,祂們是歷史衝突下被犧牲卻無法安置的亡靈,在學術討論的語言裡,祂們是一種譬喻、或是一種寓言性腳色(allegorical figure),見證了一段台灣近代移民史裡,族群衝突無解的創傷記憶,祂們在歷史研究敘事裡的現身,引發了這段創傷記憶的書寫慾望,但也正因為祂們的存在,這些書寫始終難以終了。但梁廷毓的企圖不僅於此,透過「祂的再評議」與「眾靈及其代理者的地誌」還有「冥眾研究」,這整個「計畫型創作」(project-based art)已經逾越了當代藝術的體制性框架,進而挑戰了當代知識生產的認識論典範,將已然被科學宣告死亡的巫術納入當代知識生產的範疇,打開了當代人認識論的典範閾限。 |
一心戲劇團《狩瘟殘書》│2023臺灣戲曲藝術節 |
時間︰2023/05/28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
《狩瘟殘書》編劇李易修融合希臘悲劇的諸多元素,將傳統的仁義倫理問題,編進了一個形上哲學的命運層次;導演傅裕惠導入諸多現代戲劇的手法,從場面調度與演員肢體上創造了悲劇的形上儀式感,並且強化了戲曲人物的內在心理運作,以及人物關係潛台詞;孫詩珮與孫詩詠扮演的周仁父子大氣磅礡、層次鮮明,雖然偶爾見到現代戲劇的動作與傳統戲曲身段的小小扞格,但兩人演技精湛,駕馭了這樣的創新表演風格。過去與現時穿插的情節,加上稍微繁瑣的支線(比如阿嬌、春來與守義的三角戀),可能讓習慣傳統戲曲的觀眾看來頗為吃力,但整體而言《狩瘟殘書》是一台具有娛樂效果,又不失議題深度的好看新編歌仔戲,讓我們在大疫三年後,不得不思考傳統仁義觀在當今人人自危的利己時代,是否應該還有其價值所在? |
《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 |
時間︰2023-03-25 ~2023-06-25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
從手作精工的匠人精神(craftsmanship)出發,藝術家呈現其一生不同階段的藝術追求,從攝影到雕塑到影像到裝置,不同時期的藝術方法展現其不同階段對於觀看之道(ways of seeing)的政治經濟學思考,並將其抽象的思考具體落實到藝術的物質性。如此一來,這個展覽打開了藝術物質性的多重思考脈絡,物質性不只是關乎技術與創作條件的,更關乎藝術家所處社會的具體歷史與政治經濟語境,還有做為一個在這樣具體物質條件下成長創作的人,如何將其美學與政治的批判意識展現出來的多重方法。 |
唐美雲歌仔戲團《臥龍:永遠的彼日》 |
時間︰2023/6/29-2023/07/02 14: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
編劇陳健星從當代台灣的地緣政治處境與命運思索開始,重新詮釋蜀國諸葛亮與劉備的君臣之義,他將歷史的視角從主要人物移開,透過下一代的角度,烘雲托月側寫這兩個千古流傳的風雲人物,於是演繹出了新的歷史意識、君臣之義與父子之情。儒家倫理的傳統命題展現出了塞內加式(Seneca)的宇宙命運悲壯絕美,導演戴君芳更透過精煉節制但卻十分到位的場面調度,把中國文學經典《出師表》演繹出新的情義與境界,令人耳目一新,音樂大部分採用了傳統歌仔戲的編腔,卻在新的編曲下,聽來十分創新,與唐團還有唐文華的表演兩相搭配下,開創出新的審美經驗,氣勢磅礡壯闊,超越了傳統歌仔戲野台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