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許仁豪 / 類型戲劇及其外《可寵》《艋舺公園殺人事件》
分享 | 瀏覽數: 95

類型戲劇及其外《可寵》《艋舺公園殺人事件》

許仁豪 | 發表時間:2023/12/30 13:25 | 最後修訂時間:2024/01/04 15:32

評論的展演: 娩娩工作室X李屏瑤《可寵》廣藝X盜火劇團 懸疑終曲《艋舺公園殺人事件》

戲劇圈論辯台灣是否有戲劇產業已經很多年。常常在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幾個比較成功的案例後,悲觀地總結台灣戲劇並沒有產業可言。或許因為各種補助政策,或許因為市場規模,又或許時代娛樂視聽的多元龐大,台灣戲劇產業似乎是一個難以落實的願景?

熟悉電影史的我們都知道,好萊塢電影商業化的成功跟「類型電影」的成熟脫不了關係。舉凡懸疑偵探、校園青春、家庭倫理、恐怖驚悚、動作、愛情、科幻、奇幻與末世災難…等等,這些「類型電影」提供了觀眾可以大致想像的面貌,可預期的原素跟劇情走向,讓觀眾在周末娛樂的選項之中作出判斷,安心確認走入電影院之後,所能得到的觀影經驗。當然套路走久了,人都會膩的,類型電影在可預期樣貌與創意巧思之間,縱橫電影娛樂市場,博取觀眾的眼球。近來像是Netflix串流平台出現,或許因為製作成本的下降,類型電影的敘事模式突圍常常有令人驚喜的表現,比如最近的《斷訊》(Leave the World Behind)便結合了心理驚悚跟末世遭難的類型原素,但卻又遠遠溢出了類型的敘事框架,成為一齣大膽的政治諷刺寓言。

這個月演出的《可寵》跟《艋舺公園殺人事件》都可以算是台灣劇場界亮眼的類型戲劇嘗試。《可寵》作為都會愛情劇的小品,規模較小,並扣緊娩娩劇團向來的女性議題,主打李屏瑤劇本的創作特色,湯京哲的導演手法,從行銷策略上來說,應該沒有刻意要往商業類型劇的方向走去;盜火劇團的《艋舺公園殺人事件》是劉天涯「懸疑三部曲」的最終曲,劇團橫跨五年的實驗,以推理懸疑的類型為敘事框架,取材不同的台灣社會真實原素,編出了三個內容迥異,但卻又風格相通的戲,演出現場販售劇本殺等周邊,還有種種配套活動,可以看出來劇團IP粉絲劇經營的策略十分明顯,但與完全商業的粉絲劇場又不盡相同,此次推出的《艋舺公園殺人事件》在劇場美學跟文本經營上都更往社會人文關懷的面向靠攏。

《可寵》收錄在李屏瑤《死亡是一個小會客室》劇本集裡。李屏瑤善寫都會年輕女同志的情情愛愛,溝通的困難與個體的寂寞是經常出現的母題;穿插在寂寞都會戀人之間的是貓貓狗狗的擬人化提問,情節沒有太多政治歷史的大是大非,常常在熟悉日常的吃穿用度之間,戀人的生離死別便走完一個輪迴。

《可寵》以一對女同志戀人分手搬家的過程為劇情結構,一開始身為貓靈的敘事者遊走在公寓頂加的戀人小窩之間,她開燈漫遊,帶領觀眾進入這個北漂人們熟悉的台北生活空間。簡單卻帶點溫馨的IKEA家飾、散落一地的文青書籍、大同電鍋裡蒸著冷凍很久的包子、蔓延的壁癌與醜陋的鐵皮、幾盞暖黃的燈照,試圖在這樣逼仄的空間營造出生活的氣息…舞台設計成功建立一個寫實中帶點寫意的頂加租賃空間,召喚出所有北漂青年的生活記憶。在這樣的典型情境裡,一對女同志戀人分手的情境喜劇展開了。在雅婷與安安分手的主軸上,中間插入兩組類型人物,第一組是女同志戀人的親友團,包含前女友小C、女律師好友Amy,跟雅婷媽媽劉主任;第二組是不友善的闖入者,包含刻薄女房東蘇老師以及樓下怕吵的鄰居陳先生。第一組親友團的到來,引出了友情、親情與愛情的相關對話討論,比如與前任分手了能繼續當朋友嗎?失戀了可以找誰訴苦?母親又如何接受女兒的性傾向?這些對話可以沉重可以輕盈,全劇踩在情境喜劇的營造上,所以讓一些沉重的話題有了不少喜劇釋放(comic relief)的片刻,比如Amy的KTV時刻,又比如母親吃便當的橋段。第二組闖入組的插入,則讓喜劇往鬧劇的方向再前一步,蘇老師荒謬的斤斤計較,以及陳先生不可理喻的抱怨,都在男演員刻板卻也神似的表演方式下,令人捧腹大笑,親友與闖入者的相逢更創造出了許多「神救援」的快節奏戲劇效果,比如Amy的法律知識,又比如母親槓上蘇老師的中年婦女大對決。

李屏瑤與湯京哲成功營造了一齣都會愛情情境劇,女同志的題材或許溢出了異性戀為主的套路,但說真的,除了對話裡偶爾出現的T婆討論,兩人的情愛糾結撇開了性別,也通用到所有渴望愛情卻又希望保有自己的人們。喜劇的穿插與後來發沉重的文藝腔,在冷熱節奏的調節上安排得很適切,讓我們在捧腹大笑之後又暗自流淚。最後走到分手的片刻,已經一無所有的安安試圖一再挽留雅婷,但終究無果,當蔡佾玲扮演的安安說出:「就是到不了的地方」之時,雨聲加劇,愛情喜劇最後下成了現代人孤獨的輓歌。悲喜穿插的情節布局,加上一台敬業分飾多角的好演員,《可寵》算是一個小而美的類型戲劇,而貓靈敘事者的置入,也讓這個非常落地台北都會現實感的類型溢出了套路,讓全劇終結在貓靈的最後出走。守護的貓靈在人去樓空之後堅持了片刻,雨聲與光影幾次變化,但終究她還是選擇離開。編導最後讓眾在這個貓靈去留之間沉吟許久,是否寄託一種超脫悲傷的願望?

娩娩工作室X李屏瑤《可寵》《可寵》演出劇照        攝影|牧童攝影        圖片提供|娩娩工作室

《艋舺公園殺人事件》循著犯罪懸疑的類型,講述年輕員警趙子豪進入警界的心路歷程。以萬華區立委候選人曹志誠女兒曹婉瑩的綁架案為破案過程,情節在趙子豪努力破案的行動中展開,過程涉及其上司隊長鄭文雄、幕後影舞人曹志誠、街友薛國志以及五年前的趙千伶冤案。情節緊扣趙子豪破案的豪情壯志,對比鄭文雄的老練事故,然而在層層抽絲剝繭,祕密接露之後,劇情走向三百六十度大翻轉,看似世故的鄭文雄其實內心依舊烈火熊熊,他裡應外合,化身丐幫幫主綁架曹婉瑩,訴諸私刑正義,希望讓趙千伶冤案的真相水落石出,並終止曹志誠登上權力頂峰之路。鄭文雄成功揭露了冤案實情,也終止了已然權力薰心的曹志誠晉升之路,但歷經這個情緒雲霄飛車的趙子豪,已經不再天真地認為當警察就是為了人間正義。

透過一個菜鳥員警理想的追求與幻滅過程,《艋舺公園殺人事件》表面上走在一個罪犯懸疑的套路,卻又溢出了套路,帶入台灣選舉政治與弱勢關懷的議題。演出開始以大段大段的對白、實拍影像的輔助、以及快速變換的場域,帶出前情線索以鋪墊後續翻轉再翻轉的跌宕起伏。這一個部分的編導手法頗為接近電視影集的節奏與風格,雖然在鏡框式舞台上,但感覺就像盯著不斷換位的鏡頭,在正反拍之間聆聽大量訊息的台詞。一直到下半場進入冤案調查的過程,舞台走位才又活了起來,尤其是真相大白之後,趙子豪到廟裡焚香祈福,趙千伶與薛國志的鬼魂上台,趙千伶親手解開了薛國志的手銬,兩人獲得一個象徵的解放,在寺廟的萬家燈火與滿天的飛花下翩然起舞,舞台後門緩緩開啟,兩人走向遠方有光的所在,當趙子龍手上的香火逐漸熄滅,一場藝術正義的儀式也完成了。這大概是導演陳昶旭在整個以對話為主的綿密情節中,最令人亮眼的場面調度設計,也是整個演出最突出的「劇場藝術」片刻。

類型戲劇如同類型電影或電視劇,需要依賴綿密佳構的情節設計,以及用心經營安排的對話,如果能加入市民大眾關心的議題,比如《可寵》的愛情渴望與個體孤獨,比如《艋舺公園殺人事件》的街友族群與社會正義的問題,那類型戲劇就更能與目標觀眾產生生活共鳴上的連結。《可寵》與《艋舺公園殺人事件》都是頗為成功,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類型戲劇,而且兩個製作在「落地化」與「劇場美學」的面向都努力突破類型套路,找到自己獨到的切入角度與探索風格。或許類型化戲劇的持續打造會是台灣戲劇產業化的可能?但在此刻視聽選項多元大量的情形下,類型戲劇如何在娛樂與藝術之間找到平衡,叫好又叫座大概會是一個持續的難題。

盜火劇團《艋舺公園殺人事件》《艋舺公園殺人事件》演出劇照        攝影|葛昌惠        圖片提供|盜火劇團

 

 

 

相關評論

人去樓空後的寂寥《可寵》 --- 張又升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