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Re: 語彙】 新樂園藝術空間X荒原藝術
活動類別: 展覽
首次展演日期:
2016-12-03
結束展演日期:
2016-12-24
展期 | Dates╱12.03 (Sat.)-12.24 (Sat.), 2016
地點 | Venue╱荒原藝術X 新樂園藝術空間X 山珍海味工作室
展覽介紹:
交流之可能?在Re:Re:之間
The Possibility of Communication?
In between Re:Re:
藝術創作的過程,可視為一種創作者個人獨特的工作狀態與經歷;若非與藝術家面對面,則觀者通常難以得知創作過程中的各種想法、轉折變化。這次的”語彙” 展覽,源自於新樂園與荒原藝術空間的邀約與交流,皆嘗試去觸碰在藝術創作的演變過程中,藝術如何被轉化與形塑?
在展覽中,新樂園邀請6位藝術家以各自觀點進行獨立創作,而荒原藝術的8位創作者,則採取了定期聚會的Re:Re:方式,在浮洲地區創造出共同經驗、以及相互回覆的各種狀態。
荒原聚會的參與者,各自與荒原藝術空間有著不同的、浮動的連結關係。曾美福、吳芊逸是荒原藝術空間的營運者;而芊逸小時候曾居住在浮洲地區,也正因為如此,而選擇將空間地點錨定於此處。太認真(郭柏俞÷佘文瑛)與高登,同為山珍海味工作室的成員,因同樣位於浮洲的地緣關係,從創作交流的話語中,漸漸與荒原產生連結。創作者騆瑜、李奎壁,因曾經參與荒原藝術的交流活動,黃耀陞則是因為奎壁的關係而認識了芊逸。種種看似日常的關係,是否冥冥中牽引著某種必然性,使參展者被連繫在一起?
荒原藝術是一個複合式的替代空間,一樓咖啡店的部份,本身即喚起聊天沉思的氛圍。在本次展覽籌備中,即以此作為Re:Re定期聚會的場所,並以駐點的方式,每兩週回到此處 (展覽後期為每週一次) 聊天分享、或共同走訪浮洲地區,進行討論與交流。
這樣的聚會,不同於藝術家個人準備展覽的主觀方式,也異於策展人統籌展覽的方式。聚會的約定,形成創作者們會面的契機,開啟從言談中感受彼此思惟、堅持與想像力的途徑。聚會成為一種共同經歷過的參與事實,在過程中使創作者們的生命經驗彼此交疊。
荒原藝術的聚會並無預設的主題,而是嘗試從實地走訪、經驗分享、以及交談回覆之間的諸多想像,來捕捉藝術的靈光。如同電子信件的RE:與Re:之間,包含著一種個人的話語思惟,以及靈機應變,在往返中時而嚴肅、時而詼諧的分享、聯繫著多樣性的、或者差異性的想像概念。
當聚會的經驗過程,作為一個展覽的實踐方式時,應如何面對創作者們不斷產生的想像或歧義? 哪些想像應該被實現? 哪些想像會停留在想像? 在經歷過提議、反駁、歸零、再提議的ㄧ連串過程之後,展覽的實踐方式,最終回歸到那最初的 ”邀請” 本身-也就是創作者透過對其它的參展者發出邀請,透過這個邀請,連繫起這段聚會期間的共同經驗與記憶;並以各自的思惟方式,與參與者共同討論展呈的形式。邀約只要有一人以上願意參與,即可成立-由此而可能自由產出,多樣化的團體實踐與發展樣態。
從荒原聚會過程、與浮洲地區走訪經驗所發展出的邀請,反映出不同創作者之間獨特的思考路徑;同時卻也彼此交錯於私密/公開、回憶/現實、當下/後設等不同面向。彷彿在差異的想像之中,各自開闢起通往一座歧路花園的路徑,卻又在某些時刻中,產生有所默契似的交會。或許這反映著聚會作為展覽實踐過程中,其對於概念的創造、推翻、覆述、融合等種種經驗呈現,並試著去實踐一種交流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