驫舞劇場|皮歇‧克朗淳 X 陳武康《半身相》
活動類別: 舞蹈
首次展演日期:
2018-05-25
結束展演日期:
2018-05-27
台灣 泰國
在遙遠的對望中,看見彼此的相似
過去與當下的軌跡中流轉,敲擊對文化傳統的探問
皮歇‧克朗淳 X 陳武康
一場爬梳歷史,召喚身體樣貌的旅程
相伴同行的發現,在文化社會座標上的對話
台灣 X 泰國 X 新加坡 X 日本
亞洲當代矚目的舞蹈對話 跨國跨文化的創作對視
出乎意料之外的問答中,你將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的樣子
皮歇‧克朗淳,擁有深厚的泰國倥舞傳統,為了讓更多年輕世代認識泰國傳統舞蹈,他以當代舞蹈創作突破傳統格局,成功將泰國文化藝術推向國際舞台,卻也在自己的家鄉承受了「離經叛道」之名;陳武康,受台灣訓練養成的舞者,曾於紐約長期工作,近年密集與不同領域的藝術家跨界合作,他不受拘束而又變化多端的創作風格,讓他成為台灣當代舞蹈中,最令人難以捉摸而又充滿期待的編舞家。
皮歇.克朗淳與陳武康,年齡相近,外貌有些相仿,一個從 16 歲起與泰國傳統舞結下不解之緣,一個 12 歲開始學習芭蕾,兩人的身體皆擁有厚實的傳統訓練基礎,並不約而同地投入當代舞蹈創作,偶然一次的相遇,他們對彼此產生了好奇,從2016年起共同展開了一場旅程:從自身出發,爬梳歷史,召喚過去身體的樣貌,在劇場及社會的歷史座標上,對照、並列、對話、反轉他們對於文化傳統深深的探問。
皮歇・克朗淳 Pichet Klunchun|創作暨演出
泰國著名的傳統鬼面舞者、泰國最具代表性的當代編舞家 。
生於泰國東北的漁村,泅泳終日,水性極佳,在12歲前往曼谷念書之前,沒看過汽車。克朗淳自16歲起,接受泰國國寶級箜舞大師柴佑.庫馬尼(Chaiyot Khummanee)傳授,學習泰國箜舞。在曼谷朱拉隆功(Chulalongkorn)大學取得泰國古典舞學士學位,跳舞,也編舞。
1998年,克朗淳受邀在亞洲運動會(Asian Games)開幕與閉幕典禮表演,深受矚目,自此打開國際知名度,此後跨足當代舞蹈創作,在2004年創立泰國第一個當代舞團「克朗淳舞團」。
皮歇.克朗淳將泰國傳統舞蹈從轉化成創新當代的表現,因為挑戰了泰國對於箜舞的神性,讓他在家鄉承受了「離經叛道」之名,然而他的勇於改變與前進,同時讓他屢屢受到國際肯定。2005年與獲「法國當代舞蹈」最佳編舞家獎的傑宏‧貝爾合作的雙人舞作品,「泰國製造」(Pichet Klunchun and Myself) 探討舞蹈在當代文化扮演的角色,引起歐洲熱議,十年來國際巡演不斷。2008年,克朗淳獲得歐洲文化基金會的ECF Princess Margriet獎;2012年又獲法國文化部藝術文化獎,表彰他對法國表演藝術的重大影響;2014年獲頒洛克斐勒三世獎。
陳武康 Wu-Kang CHEN|創作暨演出
12歲開始習舞,保送進入國立藝術專科學校舞蹈科,於1999年獲得了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金牌獎,2001年獲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獎助赴紐約進修,同年加入Feld's Ballet Tech.,並於隔年成為獨舞者,並與編舞家Eliot Feld 展開長期合作關係,以及被讚譽為「美麗的巴蘭欽典範」,2006年於紐約市立芭蕾Diamond Project 中客席演出。
2003年起,武康選擇半年待在紐約跳舞,半年待在台灣編創作品的工作方式,試圖尋找自己的聲音。直到2004 年,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舞蹈愛好者共同創立驫舞劇場純男子舞團,一個以共同創作、彼此激發創意的舞團。
2007年共同創作作品《速度》獲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大獎,2008 年獲文建會獎助金受邀參加美國舞蹈節國際編舞家駐村計畫。2009年擔任台北聽障奧運開幕式舞蹈總監。2010年獲得羅曼菲獎助金編創作品《景》。2012 年共同創作《兩男關係》獲德國科特尤斯編舞大賽首獎。2014年受邀於國家兩廳院1+1 雙舞作中編創作品《裝死》。2014年獲亞洲文化協會獎學金赴紐約駐村。2015 年共同創作《兩對 / Two Duet》並參與演出。2016 至2017年與泰國當代舞大師皮歇・克朗淳於台北寶藏巖進行跨國探討研究《身體的傳統-交流計畫》。2017年受國家兩廳院新點子舞展之邀,委託創作《One dance, one dances, one danced》。
鄧富權 TANG Fu-Kuen|構作顧問
新加坡藉獨立的戲劇顧問、策展人及製作人,橫跨當代表演和視覺藝術領域。近年以曼谷為基地,今年移居台北,在亞洲和歐洲策劃多項計畫。曾擔任53屆威尼斯雙年展新加坡館策展人,工作經歷包括新加坡藝術節、印尼舞蹈節、德國柏林藝術穿越節(In Transit Festival)、曼谷藝穗節、斯里蘭卡柯倫波舞蹈平台(Colombo Dance Platform)、日本橫濱表演藝術節(TPAM)等。
藤本隆行Takayuki Fujimoto (Kinsei)|燈光設計
現任Kinsei R&D總監及燈光設計。積極將數位科技引入舞台裝置中,讓肢體與科技能形成更明確的互動模式,呈現給觀眾更高解析度,更強烈的舞台體驗。
1987年起,即為日本藝術團隊聾型(Dumb Type),主要負責燈光與技術的團員之一。曾與日本知名即興音樂家吉他手Kazuhisa Uchibashi,與日本創作型女歌手UA 合作擔任演唱會裝置技術設計;2007年,與九位藝術家集結研究數位裝置與主體技術的同步,在LED燈和身體基底上,創作了一個有機的舞台作品True / True thing。在2009-2010,應用舞台硬體設備,發展了裝置藝術作品Time Lapse Plant。近期的作品包括Node / Elderly in the Desert和Seeing Red。
合作過的藝術家包括Daniel Yeung(香港)、Ea Sola(法國/越南)、Choy Ka Fai(新加坡)、Daniel Kok(新加坡)、Maxine Heppne(加拿大)、Ervi Sirén(芬蘭)、Arco Renz(比利時)、川口隆夫(日本)、Yukio Suzuki(日本)與
ELEVEN PLAY(日本)等國內外藝術家合作。從2010 年開始,也為日本經典能劇Noh performance在大阪Yamamoto Nohdorido進行LED 燈光設計的設計研究。從2011年到2014 年之間,參與每年在橫濱舉辦的"Smart Illumination",並嘗試創造出兼具省電及高效能的夜間LED 燈光的遠端同步裝置。
演出製作團隊
創作暨演出|皮歇克朗淳 (Pichet Klunchun)、陳武康
構作顧問|鄧富權 (TANG Fu-Kuen)
技術總監|劉家明
燈光設計|藤本隆行 (Takayuki Fujimoto/ Kinsei)
服裝顧問|林秉豪
舞台設計|廖音喬
攝影|陳藝堂
平面設計|霧室
創作臨寫|陶維均
製作人|黃 雯
國際事務協調|葉名樺
執行製作|陳春春
宣傳票務|簡靖慈、吳和儒
亞洲跨文化創作對談
時間:5月27日(日)16:45-18:00
地點:雲門小劇場
講者:皮歇‧克朗淳、陳武康、王墨林、陳品秀
*持「半身相」票券觀眾皆可報名參加(票券場次不限,一票一名額)
報名:https://goo.gl/forms/iXH3X2za66QQp7UN2
《半身相》創作臨寫
呼吸、行走、愛 (https://issuu.com/horse.taiwan/docs/______1)
保存傳統,為了瞭解自己往哪裡去 (https://issuu.com/horse.taiwan/docs/______2)
相關評論
在真切地提問傳統之後? 談5/27週日場的《半身相》 --- 樊香君
2018年度觀察報告 --- 白斐嵐
2018年度觀察報告 --- 鄭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