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術動態 / 「敘事中的風景」
收藏本頁
分享 | 瀏覽數: 692

「敘事中的風景」

主辦人/單位: 國立臺灣美術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活動類別: 展覽

首次展演日期: 2021-08-26    結束展演日期: 2022-01-02

活動地點: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

關於展演:

臺灣四面環海,山地面積約佔島嶼總面積的70%。百多年來,臺灣一直處於不同政權的殖民之下,山海資源成為被掠奪的標的,影像的詮釋權從不曾真正屬於居住其上的歷代島民。1871年四月初,約翰・湯姆生 (John Thomson)隨著馬雅各醫生(James Laidlaw Maxwell)從打狗港上岸後,在短短的一週內,拍下了對這座「美麗島嶼」的印象。這是一個西方觀看東方的歷程,從此爾後,這座島嶼的山林與海洋就不再屬於居住其上的子民。隨著黑潮來到的殖民者,基於各種利益以及控制上的理由,禁山限海。

太平洋戰爭過後,隨著中國文化所帶進來的山水意象跟集錦式攝影,與本地繼承日式風景寫真風格的攝影家們,透過各種不同的方式,經由他人的語彙拼湊島嶼的映像。七〇年代的報導攝影隨著解嚴前後的臺灣主體意識崛起,攝影人相較以往,更認真上山下海尋訪島嶼的風景。九〇年代,「臺灣學」的興起以及新一批赴海外學習攝影的留學生歸國,對於如何以影像進行詮釋與敘事產生了新的思考。而千禧年興起的地誌攝影風潮,讓臺灣的風景攝影有了新的轉向。攝影者在風景之中以雙腳選擇看故事的位置,藉由對焦屏框下的影像、對焦點的決定,以及按下快門的時間點,這些環環相扣的決定裡,透過機械與光學技術留下日復一日、亙久不變,卻也時時刻刻各不相同的瞬間。

此次參展的藝術家,在主題的發展脈絡上,皆以臺灣的地理與人文現象作為主軸,進行長時間的田野觀察與拍攝。楊順發的《海洋劇場》延續其《臺灣土狗》系列作品,攝影家將鏡頭對準遼闊的潮間帶,影像中上演著既熟悉又陌生的海洋、沙洲與島民間交互關係的辯證。許震唐長年走踏濁水溪,拍攝範圍涵蓋了上游、中游、下游到出海口。《濁水溪計畫》中他背著相機從佐久間鞍部、武界部落、集集攔河堰踽踽獨行至臺西村老家旁的出海口,影像詩人吟唱的是不忍卒睹的焦慮,看似浪漫的影像烙印著報導者的二行詩。而關於島嶼風光的故事,李旭彬則循著布農族兩千年前的遷徙路徑;或是跟隨著德國自然學家史德培(Karl Theodor Stöpel)與其雇用的五位布農族原住民,1899年耶誕節的步伐,從潮間帶上溯濁水溪、陳有蘭溪、東埔溪,一路攀上了玉山主峰。李旭彬背著史德培無法帶上主峰頂的大型相機,跟著博物學家、民族考古學者鹿野忠雄的目線,與一路上交會的島國山人們,踩著殖民者開發的觀光山徑,召喚永劫回歸的大島幽靈,最終停在渡不過的斷橋崩壁前尋找《一路上的風景 複復返》。梁廷毓追溯著峽谷的石爺,尋著資源爭鬥之戰的前線,在《斷頭之谷》探問遊蕩於「部落」與「漢莊」之間,被馘首的無頭鬼。透過雙方交錯的視角,描繪在變動的邊界中,關於風景的異質流動與層疊的歷史記憶。李立中的《鐵國山》藉由鴿子的眼睛,在不同的維度上俯視著雲林縣史中的鐵國山,在攝影中心建築裡曾經的船務間架起一條縱貫山海的路徑。時間、空間、虛構與真實之間如圖層般的疊合,這一條看故事的路徑上不變的不是風景,是說書人們所穿越的一段段時空的地層。

售票網址: https://ncpiexhibition.ntmofa.gov.tw/tw/Exhibition/Detail/21080916310650160   

相關評論

隱匿的山海故事-「敘事中的風景」 陳孜盈

景色的層次: 「敘事中的風景」 Stories of Our Scenery 的策展學 --- 蔡佩桂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
展演資訊搜尋

AR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