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觀眾回響—李銘宸《Dear All》行為演出
分享 | 瀏覽數: 1521

觀眾回響—李銘宸《Dear All》行為演出

Author: 許韶芸, 2014年07月13日 14時31分

評論的展演: 第12屆台新藝術獎大展 李銘宸《Dear All》行為演出

演出:風格涉

時間:2014/07/12 19:00

地點:北師美術館 B1

 

倘使說,《Dear All》是以行為即興作為一種物件的肉身化,那麼,李銘宸的物件劇場便是一具不絕地解離疆域的「無器官身體」(Body without Organs)。通過種種物質的去脈絡化及功能迫出,構成一處絕對封閉的旋轉空間,是符號的不斷躓踣和落脫,是純粹無機質的無盡搬運、滑移與堆積。這裡沒有需要呈顯的理型,亦沒有需要講述的故事,此間失憶歷史、懸空語境,故而「時間」成為不可能,是敘事性與詮釋性的徹底逃亡,並通過抽取和孤立達致純粹的形象性,從而令形象自有機組織、強弱位差中遭遇解放。


這是一種純形式/感覺的無神論,是再現迴路的死巷與閉鈕。形象本身成為表現,換言之,成為作為肉體的肉的身體;物件則形成一個個作為痙攣隱喻的逃逸孔,使肉體通過其而陷塌與溶解。於是乎,這不僅僅是身體的孤立化,更是身體的變形與逃脫。物件的機器性組成了一道物理學、動力學式的匯流通道與破口,令人與物均失去了符號象徵域的組態穩定性,於此,人與物相互流變,流變為不可辨識(becoming-imperceptible)。


因而,《Dear All》的物件劇場是一種「感覺」的暴力,是無法想像/具象的「殘酷」,是對神經叢結的直接作用。物件作為開啟變形運動的體操機器和人工器官,其成為通道、成為表層的膜與誘惑,其穿刺各個領分。而此強度連續體的自身構成唯一的形象,宛若培根(Francis Bacon)繪畫中的肉身「叫喊」,這是一場創造性的「災變」、持續的脫離畛域。

相關評論

撞擊的漣漪:《凱吉一歲》聲音肢體工作坊 邱珮瑗

Art & Award 藝術與獎項 李玉玲

動見体聲音肢體工作坊心得 陳瑜

集體失「意」——李銘宸《Dear all》行為演出 邱珮瑗

第十二屆台新藝術獎大展 開幕觀眾篇 PART 4 楊紋昌

期間限定活動:第12屆台新藝術獎大展開講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第12屆台新藝術獎:動靜舞台之再造 愛謬斯

藝術家如何重返敘事:蘇育賢與高俊宏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作者/王聖閎]

第十二屆台新藝術獎大展 開幕觀眾篇 PART 3 楊紋昌

第十二屆台新藝術獎大展 開幕觀眾篇 PART 2 楊紋昌

第十二屆台新藝術獎大展 開幕觀眾篇 PART 1 楊紋昌

Art & Award 藝術與獎項 李玉玲

第十二屆台新藝術獎大展 開幕觀眾篇 PART 5 楊紋昌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