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個人生命史建構出的《媽媽歌星》
分享 | 瀏覽數: 2139

個人生命史建構出的《媽媽歌星》

Author: [特約評論人] 貧窮男, 2018年07月11日 00時43分

評論的展演: 《媽媽歌星》創作社CS監製作品6號


圖版提供|創作社  攝影|唐健哲

創作社《媽媽歌星》是編劇魏于嘉於第十七屆臺北文學獎舞臺劇劇本優等作品,看演出的當下腦海中浮現出的是:2003年楊力州拍攝的紀錄片《新宿驛,東口以東》,影像的紀實與鮮活,加深了舞台劇背景史料的基礎,而舞台劇穿梭時空的交織描繪,完全展現出劇場魔幻神奇的魅力效果,電影與文字也很難在單一空間中能同時錯置時空。這也讓我想對比吳明益的小說《睡眠 的航線》與郭亮吟導演的紀錄片《綠的海平線》,歷史的紀實影像因為真實的力量,卻有不思議的戲劇張力,而同一事件在小說所交織的魔幻在歷經時間發酵後,卻產生了真實感。舞台劇的《媽媽歌星》建構在真實歷史背景上,透過戲劇包裝與文學的結構,而產生迷人卻疏離的感受。

故事才一開始,母親交代女兒:若旁人問起兩人關係,就要說你是我妹妹……

這不就是洪榮宏或是江蕙唱的《媽媽歌星》的歌詞嗎?

「人若問你甲我二人到底啥關係 介紹你是我小妹 不敢講坦白

雖然是一直掩蓋 心情感覺真難過 因為我惦在歌壇最需要是歌迷

人若知我有女兒歲頭又這多 恐驚可比秋天的落花 名聲飄飄墜落地」

這首歌改編自日本演歌《花街の母》,說的是二戰後的日本,人民生活困苦,許多女人到風月場所賣身謀生。60年代由作詞家葉俊麟將之填詞並交由當時年僅十多歲的陳芬蘭翻唱成台語歌曲《媽媽歌星》。也畫龍點睛般交代了時代背景也成為整齣戲的序曲。對照楊力州的《新宿驛,東口以東》,因為生活所迫,也不管日文好壞,想要一圓歌星夢,來到新宿應召陪酒,茹苦含辛帶大女兒的故事,也只是在新宿近萬名台灣酒家女的縮影,但《媽媽歌星》中加入了埋屍與在女兒面前與客人辦事的兩場戲,描寫了在異鄉的無助與現實,也讓平凡酒家女的故事增添了不平凡的經歷。

除了相依為命的母女關係,默默守護母女的翔,在女兒眼中以一種陪伴的姿態圍繞於三人之間,整齣戲用了不少懷舊歌曲來詮釋時代感與主要角色間的依存關係。劇中的日文增添了異國的真實感,但用了日文,就讓人開始想像,母親的背景是應該講台語呢。還是國語?與女兒間的溝通呢?在異國的成長,她的母語會是什麼呢?空姐這樣無國界的職業,對故鄉的依戀只是母親的鄉愁。

舞台的空間運用了高低不同的區塊,來應付多變的場景,如同王家衛電影中斑駁場景上諾大的時鐘影像,公路電影中孤獨的一盞路燈,還有ㄧ個巨大無比的抽風機,構成了舞台的主要視覺,當然還有那個馬桶,也是重要的空間,只是不知道巨大實體的抽風機到底扮演什麼樣的含意,因為巨大而不可忽視的存在,像是鞋子中的石頭,要經過頗長的時間後才逐漸適應。

但也因為舞台場景是如此的抽象,沒有《西貢小姐》般燈紅酒綠的霓虹看板,一切因陋就簡,全憑觀眾的經驗與想像,若沒有同樣看過《新宿驛,東口以東》,沒有去過新宿花街,那個想像的基礎可能只有其他影像經驗,而這也是戲劇充滿可能的所在,每個人從記憶與經驗中挖掘出想像來彌補與建構戲劇的真實性。


圖版提供|創作社  攝影|唐健哲

相關評論

在厭世與療癒之間:創作社《媽媽歌星》 --- 陳宜貞

2018年度觀察報告 --- 陳宜貞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