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從一盞燈的景身》到聲洄
分享 | 瀏覽數: 1142

《從一盞燈的景身》到聲洄

Author: 許家峰, 2019年05月04日 22時20分

評論的展演: 2019TIFA 驫舞劇場 蘇威嘉《自由步-一盞燈的景身》 聲洄_Melody of Motion」-謝瀞瑩個展

聽著台北數位藝術中心人員在我身旁敍述著這次「聲洄_Melody of
Motion」-謝瀞瑩個展的展陳設計時,我的腦海竟跑出前陣子在衛武營中觀賞的蘇威嘉《自由步-一盞燈的景身》,兩件作品的畫面構成極為相近,蘇威嘉的舞作觀眾透過視覺去感受舞者的舞動藉由觀看產生內在的動感進而提拉意識知覺的精神感受;而謝瀞瑩的作品借由觀眾的參與,透過身體的主導探聽聲音的位置,在這互動的過程裡,不僅要記住感測器的範圍同時也思索著肢體的移動如何牽連聲音的變動。


經由口述在觀賞完蘇威嘉作品後,我是這麼紀錄著:
撥動身體最邊界的一方
一種單純的存在。
有時一只,有時一雙的指尖、指腹撥動著,
像似擾亂一池春水,
撥動身體最邊界的一方激起點點漣漪;
播動身體最邊界的一方,攪和著曖昧不明。
一舉手,腳掌輕輕的離開地面,
像似被捲入旋渦裡,
再次播動身體最邊界的一方,黏稠的、濃郁的,無法剝離的;
再次播動身體最邊界的一方,擠壓的、變形的,無已覆返的。
轉啊轉…慢的、快的、不明確的…
播動身體最邊界的一方…
像似銀河爆裂後的寧靜,星塵再度落定…
好似回到最初的單純,只是變得…
在那方寸間,宇宙間。 ... ... ... … … …

兩件作品的畫面構成都有著天圓地方的概念,雖說在觀賞過程都是經由口述輔助,然而口述舞蹈是一連串的畫面,藉由肢體的橫縱向發展與細微的局部動作加上個人對於舞蹈身體的淺薄認知與延伸出的情感所產出文字紀錄;然而在「聲洄_Melody
of Motion」作品中,一樣的口述導覽,但聲響的呈現則由觀眾主導,也就是說頂方的感測器所感應的應為橫向(單面向)面積,我只要透過一隻手臂或身體的移動甚至一支手扙便能製造出聲響效果;但就像DJ在刷唱盤那般,手指頭能做的事為何要加上身體的擺動,那是一種聽視覺的效果加乘。

在《自由步-一盞燈的景身》中舞者站在有限的立方平台上,透過身體不停轉動變形,急緩起伏等感受到這股無邊際的能量聚集與綻放;在謝瀞瑩的「聲洄_Melody
of Motion」作品中,觀眾既是參與者又是被觀看的表演者,看與被看間就會產生微妙的心理攻防,導至聲響與畫面的不確定性結果,而參與者種種試探的過程像似點點樂譜,有時層次分明,有時雜亂無章,它有種包覆感,參與者被環繞的聲響包覆著,觀者被視\聽覺畫面給包覆著,這是互動裝置有趣的地方,但也要靠參與者發揮探險精神才能感受到作品的玩味之處。

「聲洄_Melody of Motion」的作品中,感測器像一道光束打在地面的四方格上,在這框框中又在邊邊角角上做了幾處記號讓觀者可以快速的區分聲響感應的位置,我實在不懂為何要在有限的框中多此一舉(當然這是我主觀感受)。另由於感測器有感應範圍與限制,,僅能一人體驗,在這框框的某一處的音頻較小,理所當然地成為主要的進出位置,至於觀眾會不會遵守這非硬性的規定就見人見智了,不過我是聽從工作人員的指示行動,實在不好意思在他們的指引下故意拐個彎離場啊。

最後在逛完「聲洄_Melody of Motion」展後,離開時卻覺得內心有點空,我想作為一個展覽,個人覺得似乎缺少些什麼,可能是觀者與作品間的關係的延續吧。
「聲洄_Melody of Motion」-謝瀞瑩個展
2019.4.27-2019.6.1
台北數位藝術中心
… … …
驫舞劇場 蘇威嘉《自由步-一盞燈的景身》
2019.4.14(日)17:00樹冠大廳
衛武營國家藝術中心

相關評論

一盞燈,一忘形 --- Mantis Lee

《自由步》到底自由在哪? --- 魏琬容

城市中的獨處空間《自由步-一盞燈的景身》 朱珊珊

《自由步 - 一盞燈的景身》 薛宇軒

2019年度「台新藝術獎」觀察報告—轉型正義‧異∕藝托邦‧單人宇宙 --- 于善祿

希望之光《自由步-一盞燈的景身》 陳王湘瑜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