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身化的科技/影像,與在其中的人
Author: [2014 特約評論人]何定照, 2014年12月08日 02時05分
評論的展演: 2014新點子舞展-蘇文琪×張永達《微幅─迴返於生存之初》 、 《Shapde5.5》劉守曜獨舞
近年影像/科技與表演藝術結合當道,對人類肉身在其中角色的思考,各有不同。年中一當代舞團蘇文琪×張永達《微幅─迴返於生存之初》與九月底表演藝術家劉守曜編導的「Shapde」,恰成對比,在年底思之,或許有助未來爬梳肉身VS.影像/科技關係的脈絡。
由舞者蘇文琪等人成立的一當代舞團,從2011年「城市微幅」開始發展「微幅」系列,年中版本可稱為技術升級版。在聲音/裝置藝術家張永達及何理互動設計等既有陣容外,新邀藝術家吳季璁、日本燈光設計筆谷亮也等人加入,藉由進階的技術,為該作原有的機械角色,進一步引入了靈魂。
在該作原版中,蘇文琪以其身體的強大動物性,和機械互動。此時的機械,儘管和蘇文琪角色相當,卻因發展歷程不如身為人類的蘇文琪圓熟通透,氣勢往往被蘇文琪蓋過;但年中升級版中,在更強大的人類技術加入後,機械得以在硬體升級後,軟體(精神)也得以升級,形成人類肉身與(人類協助後)肉身化的機械對抗樣態。
機械在此真正有了生命。在作品前半部,機械還只是低限地運動,當它完全準備好、突地壓向蘇文琪,直讓人有看科幻電影「機械反噬人類」的恐怖效果,渾身起雞皮疙瘩;而在壓制性地展現自我意志/存在後,機械無須再費力證明自我,開始翩翩迴旋,彷若有靈,和漸漸直立/現代化的人類蘇文琪,真正展開對話。
而當舞者/人類不敵機械,離去/衰亡,機械先如鬼影般明滅,彷彿一座座哀悼人類的墓碑。接著大家又群聚成塔,宛如開起機械大會,終於在發展至極致時,產生吳季璁說的「核爆」,世界歸於寂靜。
爾後,機械世界重新產生秩序,又緩緩形成一片旖旎風景,它們海浪般翻舞,群魚般游移,看似自在,卻在彩色燈光漸散、舞台空間打亮後,無助地裸出自己的鋼管赤身,只剩下黯淡白光,彷彿暴露自己的脆弱心事。那空無的機械廢墟,似乎懺悔著不該強使人類離去,留下自己「碧海青天夜夜心」。
《Shapde5.5》攝影|楊凱婷
相對於「微幅——迴返於生存之間」較以機械為發話主角的人類/科技寓言,「Shapde」凸顯的是人類肉身的主體性。同樣是優秀舞者,劉守曜不同於蘇文琪強健肌肉展現的物理動物性,著重在東方式的身體內部精神傳達。
或許因為不像機械那樣巨大且具象存在,也或許因為劇本的敘事重點不同,「Shapde」中的影像,從一開始就幾乎讓位給劉守曜,不像「微幅——迴返於生存之間」的機械那般角色突出。多數觀眾關注到的,應是劉守曜的不斷變身:嬰兒、少女、在情慾中生產、上班族男性、死亡。人類肉身在此作,取得壓倒性勝利,不斷呼喊/囈語:我在此、在此、在此。
有趣的是,其實影像在該作的複雜度,並不遜於「微幅——迴返於生存之間」中機械的複雜度。最巧妙的是,它們不僅像「微」作的機械本身單純肉身化,還可進一步看到人類介入、操作影像此一行為的肉身化。
穿著黑衣在現場的影像創作者區秀詒、吳俊輝、李少莊等人,甚至手持超八釐米機器投射影像現場「演出」,在在宣示人體介入影像後的共同肉身化,賦予科技一種「手作」的質感。也正是在這層手作的意義下,該作中人類與影像/科技的衝突,不若「微」中那般呈現生與死的兩極對立,而有著較和緩的互動,甚至在末尾融入人體,「化作春泥更護花」。
不同的創作背景與必然差異的思考主體方式,相當程度決定了科技/影像在這兩作中的位置。「微」是舞者與偏科技的藝術家陣容,展現了幾乎是科技宅(宅:專業意)的歷史思考;「Shapde」的舞者與深具人文氣質的實驗影像創作者,就算深知影像的永恆必勝,也要溫柔敦厚地讓肉身壓軸。兩種不同觀看角度各有所妙,也共同構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多元。
相關評論
歇斯底里欲力的宇宙夏娃 -----《微幅—迴返於生存之初》 --- 陳泰松
科技影像場域中的身體敘事:短評劉守曜,獨舞《Shapde 5.5》 --- 邱誌勇
《微幅—迴返於生存之初》中的生命存有與知覺狀態 --- 邱誌勇
《機械/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2014 特約評論人] 王墨林
倖存者與裹屍布──評《Shapde 5.5》 --- 郭亮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