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莊棨惟,
2021年02月14日 18時53分
評論的展演:
禽獸不如—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101展間是姚瑞中策展人所稱呼的「幽冥之地」,巧妙地運用空間本身的侷限性,而因地制宜將風格定調如此與其他展間差異,以幽暗、生死、空無為主。作品彼此排列緊密,使得每件作品之間在能夠互相影響,形成一種互文的觀展脈絡,也意外造就了現地製作而成的展覽結果。
吳其育的〈一號與狗〉影片中,輔以藝術家自己的旁白,以一種像是意識流的敘事方式,畫面帶到什麼藝術家就說什麼,甚至可以說是由影像推著語言前進,而就算是閉上眼睛或許都能跟著這場旅行前進。而或許是來自語言所帶來的想像,才又促使藝術家將片段剪接在一起,去豐富實現化他的敘事跟想像力。所以吳其育以一種類似自由書寫的手法,想到什麼就寫什麼,透過再臨現場然後描述,這個地方的獨特性跟歷史定位,空間、人、動物以及殘留物(核電廠與十八王公)的關係跟存在,則在看似沒有意義的碎語間滲透出來。作品所想要呈現的精神意義自然地顯現滲透出來,比較起在107展間的〈人族〉,或是前陣子在亞紀畫廊所展出的〈亞洲大氣〉,又或是甫在當代藝術館展出的〈發光半導體未來〉,呈現出難得樸實直接的力量。(吳其育個人網站:http://www.wuchiyu.com)
〈一號與狗〉影像截圖,擷取自台灣美術雙年展網站
杜韻飛的《生殤相》,是一系列的流浪犬肖像,涵蓋了肖像與凝視的藝術史傳統,究竟是我們在凝視逝去的生命,還是即將逝去的生命凝視著我們現今的狀態。透過將視野向下的平移,將這些即將逝去的生命存在,以一種同等於人類的視線還予相同的尊重。目光中夾帶的不是祈求憐憫或是露出可愛之意,杜韻飛真實地呈現了這些犬隻身上的皮膚病及傷疤,透過凝視回歸到生命本質的呈現。仔細注意,每件作品下的白色裱面,用白色噴漆輸出在壓克力框面一行淡淡的紀事文字,光線打在上面得以壓出死亡日期的陰影,也深刻地提醒觀眾,這些為已逝的生命,我們此刻生成的憐憫之心毫無意義、也沒有用。
《生殤相》作品之一,擷取自台灣美術雙年展網站
傅雅雯+
周書毅的《活著》則是在展間同時呈現裝置,以及現場三場演出,表演本身的評論已有
張懿文的專文可以參考,演出也有
直播回顧可以欣賞。而我認為,此作所呈現出的三種力道,包含了彈簧帶來的張力、地心引力,以及避免滑落的摩擦力,使得舞者的身體與任何移動的力量構成極其複合的關係。回應到專文,也可以說藝術家如何將自己的骨骼交給了建築/空間,以外骨骼的概念使自己成為賽柏格,以一種主動的方式溶入了空間之中。活著的本質就是存在於空間中,而我們該如何感知空間,或是嘗試溶入空間,
傅雅雯與
周書毅用此作給了一個可能,並且讓我們可以在今後所遇到的任何其他空間中實踐。
周書毅演出《活著》現場攝影,擷取自台灣美術雙年展網站
張辰申的手術室,傳來陣陣「滴滴噠噠」的儀器聲響,巧妙地溶入吳其育的影片(像是核電廠的電子儀器),或是杜韻飛的攝影(刑場前的倒數計時),以及傅雅雯+周書毅那冰冷空間裝置裡的騷動。有別於高雄獎的版本,在國美館的空間更為乾淨整潔,像是精心展示的舞台,唯有抬起頭看才能發現那圓形的投影是這件作品中唯一的前進敘事。對我來說,這也其實像是行為藝術的文獻展,透過將三千煩惱絲重新植回愚昧的肉體(豬頭),藝術家一直在尋求確認她與這樣一個逝去生命的關係,而她的行動與建立的關係該如何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化解,像是尋找哲學性的存在意義。而其實這樣的肉身計畫,或是訴諸自我行動的計畫,她一直以來都持續地進行,而我想這就是她的謬思。(張辰申個人網站:https://www.changchenshen.com/,)
展場攝影,擷取自台灣美術雙年展網站
林人中的《狐仙紀念堂》,算是過去版本的現地再次製作,卻利用現有空間的侷限做出有趣的嘗試,作品紀念著逝去的LGBT+社群的先賢們,以藍色玻璃紙、金色緞帶以及閃亮旋轉舞台球,貼切地呈現這個社群的艷麗之處。真崎航、三島由紀夫、陳俊志、邱妙津、張國榮、田啓元,等等過去在亞洲文化脈絡中出現的名人,或是先驅們,利用狐仙這個符號,讓所有逝去的靈魂甚至是如今的個體,都可以借用這個身份隱藏自我,進而展現自我,介於超凡以及世俗的身份。值得一提的是,此件作品與林人中為國美館帶來的「狐仙逛美術館」的行為展演,有著緊密地連結,彷彿讓這樣幽靈駐守的空間,能藉由當代的表演者們(狐仙們)有延伸至館內各處,甚至是館外的力量,滲透而出,作為無所不在的酷兒、活躍又開心的酷兒。(林人中個人網站:https://riverlin.art/)
紀凱淵的《米糕龜》是紀錄片、文獻展出的混合,自我回憶的剖析,透過對傳統技藝的關懷以及懷舊的敘事,我想,當藝術家把一件事情做得透徹的時候,就自然會有意義及光芒產生,藝術家從12歲開始記錄他與米糕龜的故事,以個人生命史出發去討論民俗與傳承,作為此品主題的「獻祭與救贖」呼應。(紀凱淵個人網站:https://ny-artwork.blogspot.com/)
《米糕龜》展場攝影,擷取自台灣美術雙年展網站
陳建泯則是擅長以鋁箔拓碑或是型塑的手法,去撥弄歷史意義殘留至今的脆弱性,或是無效性,如何像是幽魂般始終駐守在當代。本次展出的《像生秘境》是他走訪馬來西亞各地的華人墓碑,進行拓碑以及鋁箔雕塑的工作成果,部分影音畫面可以看他在
線上座談所做的發表。核心精神是,馬來西亞的華人或許是從很早的時候便離開了中國的故土來到馬來西亞,然後可能在英國殖民的時期興建了這些,仿古卻僭越了應守的傳統制度的墓式和石像生。
有趣的是,這些事件的發生都無法成立在現今這個時空,究竟人們希望達到的安身之處是哪裡呢?陳建泯用此作「探討華人南遷的歷史脈絡、墓地媒材使用的符號意象以及人、死亡與土地的關係,剖析清政府在海外勢力的政治認同體與人類權力所衍生出來的虛構產物」,就如同鋁箔一樣脆弱。(陳建泯個人網站:https://www.tankianming.com/)
《像生秘境》展場照片,擷取自藝術家個人網站
彭奕軒在此展間展出〈死亡之光:七七四十九〉用姚瑞中策展人的話來說是像是中陰生的存在,對我來說是跟在102展間展出的另一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屬於對看不見的物質存在,而展開行動的概念藝術。有趣的是,這件作品與陳建泯並置在同個空間,像極了水燈通往冥間地府、又像是鬼火燐燐。(彭奕軒個人網站:https://yi-shuen.tumblr.com/)
彭奕軒的〈死亡之光〉對應著陳建泯的《像生秘境》,由筆者現場攝影
張徐展的《陰極射線管的神秘儀式》,由數十件動畫素描草稿和五頻道錄像組成,是他在反媒體壟斷期間的作品,探索了人、社會與媒體的相互關係。這是張徐展早期的動畫作品,呈現豐富精彩的手稿,有別於享譽國內外且知名度較大的紙紮世界,這組作品呈現出藝術家難得的樣貌,十分難得一見。(張徐展個人網站:http://www.mores-zhan.com/)
〈陰極射線管的神祕儀式〉展場攝影,擷取自台灣美術雙年展網站
林鉅的《神聖考》系列,總共有三張大幅卷軸紙本設色新作,每一幅都以打油詩取了特別的作品名稱,背後藏著藝術家創作的初衷跟典故。他以一種觀音畫像的傳統,以及傳統紙本設色的高超筆法,顛覆了傳統佛像畫的敘事風格,改以暴力、殘酷、殘缺肉身,挑逗玩弄恬靜的山水景象。其實佛的形象是人欲的綜合、是願力的表現,觀世音菩薩觀世音,才能呈現真實,藝術家套用佛經內的典故跟傳統,甚至是社會新聞中的題材,為三幅畫分別取名為:南無不如禽獸藥王菩薩烏含悟寒觀世音、南無金屎玉尿綉珍蕢觀自在菩薩、南無無情無義斷境空行母。
〈神聖考-貳:南無金屎玉尿綉珍蕢觀自在菩薩〉,擷取自台灣美術雙年展網站
〈神聖考-壹:南無不如禽獸藥王菩薩烏含悟寒觀世音〉作品特寫,由筆者自現場攝影
相關評論
[之四] 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 美術街 (平面繪畫及液化裝置)
--- 莊棨惟
[之二] 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 大廳及102展間
--- 莊棨惟
[前言] 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 簡介、必看推薦、參考資料
--- 莊棨惟
2020年度「台新藝術獎」觀察報告—藝情艱困下的歷史意識與生命力
--- 林育世
[之六] 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 202展間
--- 莊棨惟
[之三] 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 鬼丘鬼鏟、吳權倫及103至106展間
--- 莊棨惟
[之五] 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 107、108展間
--- 莊棨惟
[之七] 2020台灣美術雙年展 - 戶外燈箱作品及小結
--- 莊棨惟
分類奇觀與家族相似:《禽獸不如》的動物園 (下)
--- 蔡佩桂
分類奇觀與家族相似:《禽獸不如》的動物園 (上)
--- 蔡佩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