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舞蹈表演的時候,雖然會讓我有印象深刻或感動的片段,但常常還是不知道整齣舞作表達什麼,這種時候要怎麼理解舞蹈表演?
Author: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2020年12月28日 15時57分
黃翊工作室+作品《長路》演出劇照 攝影|周嘉慧 照版提供|國家兩廳院
提問人/自由接案文字工作者,36歲,比較常接觸視覺文化與設計領域,想要帶女兒體驗舞蹈活動。
提問:看舞蹈表演的時候,雖然會讓我有印象深刻或感動的片段,但常常還是不知道整齣舞作表達什麼,這種時候要怎麼理解舞蹈表演?
提問說明:看著舞者的肢體動作覺得很迷人,有時候搭配燈光、音樂或是空間,更會讓人目不轉睛的沉醉時刻,可是對於沒有習舞經驗的人來說,常常有「這段想傳達甚麼」、「我應該如何反應」、「可以注意甚麼細節」等的疑問。
解惑人/魏琬容(OISTAT國際劇場組織執行長,紐約大學藝術政治所碩士)
舞蹈不是數學。
學數學,只要學會解法就可以求解答,而舞蹈沒有「學會一招可懂天下」這種事。既然舞蹈沒有解答本,我建議先放下「懂不懂」的期待,轉而聆聽自己的感受。我的心法就一句話「有故事,看詮釋,沒故事,看感受。」
有故事,看詮釋
如果這個作品有故事可循,那就看編舞家如何詮釋故事。比如說《天鵝湖》向來都是女生主演,馬修・伯恩(Matthew Bourne)編了一個男版天鵝湖,比如阿喀郎・汗重編了《吉賽兒》,比如喬治歐威爾的《1984》被改成現代芭蕾版本,此時就看編舞家的本事,能不能把故事編出新意,比原來的更好。
沒故事,看感受
但是,很多時候當代舞蹈是一種情境(沒有故事)。此時不要慌張,不要急著追問「他在幹嘛?我這樣有猜對嗎?」而是去感受一下「我喜歡嗎?」梳理自己的口味很重要,當觀看的舞蹈作品累積到一定數量時,你對自己的口味會有多一層認識,如何梳理口味呢?以下羅列我常用的線索:
動作:輕/重,快/慢,急/緩,流暢/凝滯……先找出你自己對於舞蹈質地的定義(你的輕可能是我的重,我的快可能是他的慢)什麼樣的舞蹈質地吸引你?
重複:重複是一種編舞技法,看舞時,可觀察各段落可有重複的元素?單一動作有重複嗎?更重要的是,對你而言,你喜歡重複嗎?重複會讓你不耐煩,還是讓你留下更深印象呢?
音樂:舞蹈和音樂是相互配合(音樂快舞蹈就跟著快,音樂慢舞蹈跟著慢),或是相反(音樂快但舞蹈慢),或是交錯(舞蹈有時配合音樂,有時和音樂拉扯)你喜歡舞蹈和音樂相輔相成,還是互相對抗?如果有歌詞,舞蹈和歌詞意義有搭配嗎?你喜歡跟著歌詞的舞,還是不跟歌詞的舞蹈呢?如你平常喜歡聽音樂,不妨試試在腦海裡幫舞蹈配另一首歌,這招很有樂趣,我看黃翊的《長路》時,他用的是拉威爾的音樂,但我在腦子裡配了五月天。
視覺:燈光、服裝和空間設計等等,你喜歡簡潔的視覺,還是繁複的效果?
美學:當你掌握了自己的口味,試著歸類你所偏好的編舞家或舞蹈類型是否具有共同特色,是否屬於同一個門派(舞蹈劇場/後現代舞蹈/帶有民俗風味的當代舞...等等)
舞蹈史:讀讀舞蹈史,找找你喜歡的編舞家受誰影響,他的風格和誰近似,然後以此為線索,去認識更多舞作,擴展自己的舞蹈資料庫。隨著看過舞蹈作品越來越多,慢慢會建立自己的審美與品味。
對我而言,舞蹈迷人之處,在於容許「不確定」的模糊空間—我感受到的,和你感受到的完全不一樣,但我們都是對的。而比起喜歡的舞,我更喜歡花力氣在「我不喜歡什麼」,當我感受到「我不喜歡這支舞」時,花更多時間找尋為何不喜歡:是因為口味不合(我喜歡順暢俐落,但這支舞太遲疑),或是情緒不合(今天的我太累了,平日喜歡的東西今日吃不下)?
從不喜歡的作品中,有時得到更多,這是藝術無可取代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