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身心靈快藝通 / 藝術答客問 / 我常常看不懂藝術評論,評論不是應該讓讀者更能理解作品嗎?為什麼藝術評論會比藝術作品更難理解呢?甚至讓藝術作品更難懂呢?
分享 | 瀏覽數: 1931

我常常看不懂藝術評論,評論不是應該讓讀者更能理解作品嗎?為什麼藝術評論會比藝術作品更難理解呢?甚至讓藝術作品更難懂呢?

Author: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2021年12月17日 16時21分

DAVID SHRIGLEY, UNTITLED (HANDS WRITING), 2008. WOODCUT PRINT. COLLECTION OF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圖說|David Shrigley, Untitled (Hands Writing). 2008. Woodcut print. Collection of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USA


提問人:廣告文案工作者,年約40歲,喜歡旅行和美術館

提問:我常常看不懂藝術評論,評論不是應該讓讀者更能理解作品嗎?為什麼藝術評論會比藝術作品更難理解呢?甚至讓藝術作品更難懂呢?

提問說明:我喜歡旅行也常常去美術館,但是偶爾會對所謂的當代藝術感到困惑,閱讀評論時,常常覺得要花費更大的力氣去理解文章勝過理解作品。有沒有藝術評論比藝術本身更難懂的八卦?

chingwenchang2


 

 

 


解惑人/張晴文(國際藝評人協會台灣分會理事長、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副教授)

 

藝術評論是對於特定藝術創作的回應、詮釋,以及經由批判性思考而得出的評價。藝術評論(或者說藝術批評)的要旨並非字面上的「負面批評」,其最大的用意也未必關乎優劣成敗的宣告,或者提供某種「解答」(這種東西存在嗎?)。面對當代藝術,藝評家最大的興趣往往是提供觀眾一個視野,透過其觀看的方式,呈現評論者本身如何感知、詮釋、判斷特定的創作;而評論的目的也包括與讀者溝通,在意見的往來之際落實關於藝術的討論。

我們常說,藝評是藝術品和觀者之間的橋樑。透過藝評家的書寫,觀者可以由此展開與作品之間的某種對話。當然,藝評的書寫受到諸多條件的影響,包括書寫者的背景、養成,以及其所置身的文化;一件作品往往也可以有不同的、相互競爭的詮釋或觀點存在。但無論如何,藝評不是藝術家的代言人。藝評提供讀者基於某種世界觀而來的看法,且通常是合理而有說服力的、具有啟發性的。

「為何藝評比當代藝術難懂」這個問句似乎也預設了當代藝術是難懂的。當代藝術面貌多變,幾乎沒有禁忌或侷限,這常使得觀眾面對作品時感到困惑。當代藝術也因為經常牽涉其他學科領域,得以甚至需要從不同的專業觀點切入,來談論創作。安景輝和潔西卡.瑟拉斯(Jessica Cerasi)曾在《誰怕當代藝術!》書中給觀眾建言:多看,然後不要太上心 [1]。他們認為,視覺藝術能夠從看作品的經驗中累積拆解的技巧,觀眾不妨拿出自己的直覺,針對自己感興趣的藝術家或作品下功夫研究,並且,不要害怕對作品提問。約翰.伯格(John Berger)也曾在《觀看的方式》提醒我們:全面接觸藝術,試圖讓它與各種經驗面相產生關聯 [2]。這些觀點一再提醒我們做為一個觀眾,面對作品時觀看的主動性。觀看、提問、思辨的反覆過程,也正是藝評的部份工作──做為觀眾的一員,藝評即是在觀看與思考之後透過書寫或各種形式,與讀者分享其觀點。

其實,藝評有許多類型,有些偏向報導,有些則偏向學術寫作。在不同的書寫形式之間,它們面對不同需求的受眾,激起不同的對話。藝評更可以視為是一種創作,作者透過具個人風格的書寫,展現其觀點,讓藝評成為具有創造性的、推進藝術問題的一種知識生產方式。藝評一旦公開發表,也意味著它面向公共,接受評價以及對話。不同形式的藝評以不同的語調和姿態發揮著不同的影響力,它們都有存在的價值與必要。

 

 

 

 [1] 安景輝、潔西卡.瑟拉斯(Jessica Cerasi),《誰怕當代藝術!》,金振寧  譯。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2018,頁155-156。

 [2] John Berger,《觀看的方式》,吳莉君  譯。台北市:麥田出版,2005,頁40。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