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託製作-陳以軒個展」
Author: [特約評論人] 陳韋鑑, 2019年09月08日 16時52分
評論的展演: 委託製作 — 陳以軒個展
當觀眾在展覽空間中看著精緻複雜的美好作品時,可能很難想像大部分的當代藝術創作者其實都必須有著其他的工作來支持創作,而為了保持那想像中的創作自由,這些創作者多數都以委託製作(俗稱接案)的方式在過活;對一樣如此過活的陳以軒來說,這次的個展作品可能就是個翻轉式的自傳作品,也就是從受委託方(俗稱乙方)轉身成為委託方(俗稱甲方),這樣的轉身不只是權力的轉移,也包含了觀看與敘事的來回轉移,而也在這樣的來回轉移中,那些創作/商業或觀看/被觀看等等兩極內晃蕩的情緒,才能被觀眾理解。
8月10日到10月6日,鳳甲美術館舉辦「委託製作-陳以軒個展」,由葉佳蓉擔任策展人,展出一件八螢幕同步投影的錄像作品,作品邀請十餘位攝影師/接案者/創作者參與,以"拿著相機的身體"為主,接受陳以軒經過規劃設計的走位、動作、互動等指令,輔以對參與者的訪談紀錄呈現。
這並非只是個"乙方的逆襲"式的雇傭關係指控而已,相對於過去陳以軒的作品中那些準確的概念操作,在這次的個展中,陳以軒對形式有著更進一步的思考,也就是說透過雇傭關係的轉換後,形式本身就是議題,讓議題本身同時又可以有架構的隱喻與延伸,透過這些設計過的舞台動作,我們可以看到攝影工作的不同面向,包括身體面向的勞累,或是攝影師與助理之間的權力關係,甚至是團體工作中個人的侷限等等。
在這個形式即議題的設計裡,後設文本的關係就相當直白有趣,透過攝影師排排站、圍著圈的拍著前方攝影師的後腦勺,銜尾蛇般的無限後設,這讓作品中攝影師們創作的文本可以是無限空缺,這有趣的地方在於,在過去的觀看與被觀看中,攝影師是掌權者與署名者,同時又藏匿在作品後指定了觀眾觀看的範圍,但是在這個作品中哪個攝影師拍了哪個影像並不重要,在指令下攝影師們以過去被隱藏的身體將與業主的權力關係呈現在觀眾面前,將那些在委託製作中、在集體工作裡、在商業權力機制下,攝影師的個人風格分別並不大的實況,呈現。
在常見的後設敘事中,尤其是多螢幕呈現時,觀眾很容易迷失,只剩下超現實主義式的印象,而這顯然並非陳以軒的目的,因此在這次的作品中,陳以軒選擇以聲音作為敘事線的指引,在聲音的單一敘事裡,觀眾反而可以依此去各自延伸,而不至於過於發散,同時也藉著聲音引導著觀眾追逐八個螢幕的影像,事實上陳以軒並沒有過度的使用這八個螢幕,而是用空間更進一步將作品的敘事需求往前推,例如那些依序降階的重複播放等,同時與聲音配合後,讓作品的空間、影像與聲音互相支撐。
相對於過去陳以軒作品中強烈的概念性與操作性,這次的個展顯然相當的不同,可以看見在形式與敘事之間的關係開始有著不同於以往的方向,形式邏輯與敘事間的關係逐漸在釐清中,這個改變可能讓過去那些強烈的概念性有更多的延續,同時也包含更多的層次,對於近年來著重議題的展覽風潮中,這或許是個值得留意的方向。
相關評論
2019年度「台新藝術獎」觀察報告—個展突起,邁向新象 --- 孫松榮
持攝影機的即興室內舞:論陳以軒的《委託製作》 --- 孫松榮
2019年度「台新藝術獎」觀察報告 --- 白斐嵐
2019年度「台新藝術獎」觀察報告 --- 魏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