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斷頭鬼之夢》—梁廷毓個展
分享 | 瀏覽數: 196

《斷頭鬼之夢》—梁廷毓個展

Author: 陳芷賢, 2023年06月25日 20時11分

評論的展演: 斷頭鬼之夢 — 梁廷毓個展 《斷頭鬼之夢》—梁廷毓個展

《斷頭鬼之夢》為梁廷毓於關渡美術館展出的展覽,而該展覽為自2017年開始的《斷頭河計畫》系列作品的展出。展出空間在關渡美術館二、三樓展覽廳,首先從二樓開始展出了研究地區的地圖和照片,三樓則以錄像為主。

 

  斷頭鬼—顧名思義為沒有頭部的鬼魂,源於原住民的獵首行動。從進入展區的開始,創作者首先以《鬼祠》將整體作品的研究範圍與發想以地圖的形式標示出來,並將往返該地區所調查出的無頭鬼墳塚或祠堂拍攝照片列置出一面照片牆,作為進入錄像區的前導,先讓觀眾有大概的想像後再深入比較不是大眾知識區的歷史研究。下到三樓的展覽廳,首要看得的便是《無頭屍史 》雙頻道錄像投影在進入展覽廳正對觀眾的牆面,配合錄像的左手側牆面展示出《斷頭鬼》的歷史脈絡,右側牆面則會跟著錄像所講述到的關鍵詞彙列出作者在研究中所收集和整理出的資料。在這個作品中,觀眾會以研究者的視角完整觀看關於《斷頭鬼》的背景歷史與傳說,正式進入作品的世界中,影片以紀錄片形式製作。三樓展覽廳後半區《眾靈及其代理者的地誌 》為多頻道錄像裝置,影片中以「人」如靈媒、擲茭者、自然溝通師與「靈」如墳塚、祠堂、靈體,以「靈」存在為前提去做溝通與互動,並佐以田野調查和歷史研究進行倫理的反思與調整,最後進入到三樓展覽廳最後段的區域《冥眾研究 》,此作品結合了展區中所有的作品與先前在其他美術館或各大展覽空間中所發生的靈異事件,諸如有特殊體質的觀眾所感應到的「觀眾」、展演空間磁場變化等等作為最後作品計畫研究的延伸,將超自然事件作為作品呈現的一部份使的作品不只是停留在歷史脈絡的研究階段,而更多的延伸出「鬼」作為靈體的特殊性與趣味性,也使得觀展的觀眾對此引起好奇心並使觀眾關注創作者的下一步行動與創作。

 

  二樓展覽區的燈光包含了整體展區所有使用到的顏色:紅、桃紅、紫、藍、綠和橘黃色,三樓展覽區前半以藍色調為主,後半區以紅色調為主。整體的燈光氛圍偏向冷色調,前半段的展區用藍色調配合紀錄片形式的錄像影片讓觀眾在這樣的燈光下能以理性、冷靜的心境去觀看整體作品脈絡,後半段的展區則用紅色調配合多頻道錄像裝置的內容:到受害者下葬的墳塚和祠堂上香祭拜、在山區中感受歷史事件發生地點的磁場以及進行薩滿儀式、找有靈異體質者感應山神靈與對話等等這些在民俗活動中具有風險和危險性的內容,以紅色調的燈光襯托,讓觀眾在觀看內容時產生敬畏與尊重,並且這些事項都是有該領域一定程度知識之人士所引導,在引起觀眾好奇心的同時強化內容傳達。最後一塊展區同樣是以紅色調燈光為主,在螢幕內容敘述展區所遇到的靈異事件的聲音下,營造出詭譎的感覺,配合創作者的問題意識引領觀眾有所想像。整體上的燈光設置幫助觀眾更容易進入創作者想表達的內容,並且根據內容的遞進(從文史資料調查到民俗儀式再到靈體與超自然事件發生)使得觀眾能先有一個知識背景後想像到在展區內所發生的特殊事件,在個人體驗上上非常不錯。美中不足的是在閱讀文獻上,雖燈光的營造氛圍不錯,由於現場光線昏暗,在文字閱讀上會略顯吃力,特別是二樓展覽區的文件資料作為前導觀眾進入作品世界的玄關,在需要閱讀的作品上或許可增加白光提高亮度作為調和使燈光在製造氛圍的前提下不影響閱讀。

 

  創作者將大量文獻資料與歷史問題以影像整理清楚,時間軸與脈絡的走向清晰易懂,並且就鬼魅論述、泛靈論以及原住民歷史書寫問題為核心展開關於歷史、地理、族群關係與記憶等等的議題,結合多媒體的複合媒材讓觀眾能更容易閱讀龐雜的資訊量,對無背景知識的觀眾也能很好的體驗其中展區所呈現的氛圍,即使是對歷史無興趣者也能在後半段的展區內容得到其他的體驗,而對於喜愛和好奇此類項的觀眾來說更是不可錯過的好展覽。

 

相關評論

藝術為何研究,研究何以藝術—梁廷毓個展《斷頭鬼之夢》 --- 黃亞歷

藝術的還魂術 《感謝公主》、《斷頭鬼之夢》(下) --- 許仁豪

藝術的還魂術 《感謝公主》、《斷頭鬼之夢》(上) --- 許仁豪

《斷頭鬼之夢》藝評初探 李婉華

知識結構的解構——「斷頭鬼之夢」中藝術家的雙重身分與其突破 沈肱泓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