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紀慧玲 / 無味(謂)的日常,人的證言──《南風》攝影展:台西村的故事
分享 | 瀏覽數: 2759

無味(謂)的日常,人的證言──《南風》攝影展:台西村的故事

紀慧玲 | 發表時間:2015/05/21 10:12 | 最後修訂時間:2015/08/05 17:23

評論的展演: 南風攝影展:台西村的故事

展覽名稱:《南風》攝影展─台西村的故事 

時間:103.12.26-104.6.14

地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文  紀慧玲

 

當南風吹撫,雨水如淚落下/母親的臂彎成了彼此孤寂的墳墓/這些橫跨了二十的生命故事與影像紀錄/要告訴我們的訊息除了生,也有死;還有/南風來的時候,他們如何活                                              

~鐘聖雄

 

走進《南風》攝影展區,先看到一句文字提醒,大意是:您現在聽到的,是台西村的心跳聲。

 

那是心臟脈搏的輕微噗噗,連續的低頻。

 

心跳總在極度危峙或瀕死邊緣才被聽見,這個訊息暗示著──台西是活著?抑或瀕死?

 

鐘聖雄的短詩告訴我們,「除了生,也有死;還有/南風來的時候,他們如何活,」所以是活著的紀事與紀錄了,儘管艱苦,還要努力活著的掙扎的敘事。

 

台西村,位於彰化縣西南隅,最靠近濁水溪出海口所在,屬彰化大城鄉。吾人多不識此台西,但或曾聽過河對岸的雲林台西鄉──同樣位於海口,「傳說」以「鱸鰻」(流氓)聞名的另一鄉鎮。行政位階小一層的彰化大城台西,如今名氣依舊不大,但當地周陬漸漸封予了她一個稱號「癌症村」,這個不幸的標籤隨風而揚,也隨風而逝,公共衛生單位及專家學者並未針對台西村建立病理資料庫調查或研究,xx村之說人云亦云。但此污名化標籤,又伴隨著與日俱增的病例實證,令人憂心日益湧增,究竟,這是天做得來無法改變的命運?還是人為必須去突圍抗爭的事?台西村環境污染課題鐵錚的事實,在「南風」溫柔字面吹拂下,更顯荒誕與扭曲。

 

鐘聖雄與許震唐合作的《南風》攝影展並非首次面世。2013年,鐘聖雄進入台西村拍攝兩年後,結合在地攝影家許震唐,以同名攝影展於台北市八樓當代藝術空間 Floor 8推出,當時也同步出版攝影集;該年,鐘聖雄以公視PNN特約作者身分也以《南風》獲第十二屆卓越新聞獎的新聞攝影獎。討論當年《南風》攝影展及專書,已累積不少推薦與報導,作為持續關注台灣環境議題的行動方案,也許我們必須將科博館《南風》展視為此一社會力的連續行動,尤其,《南風》展去年底於科博館推出迄今,展期長達半年,在以教育為主的科博館展場內,《南風》展顯得特異不凡,緣於此展並非僅是環境知識的傳授與理解,在影像背後,其牽涉的國家經濟政策、土地利用、資源分配、產業結構、公共衛生與醫療,無一不是高度政治性的議題,在公家博物館的教育思維下,《南風》攝影展顯得像名刺客,以知識為名對政治現實的一次刺擊。我們應給予科博館高度肯定,在觸及抗爭議題的敏感政治牽制下,仍願意秉持自然科學的探索係以人的依存為主要關懷對象,「提供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理性探討平台,讓大家有機會看到我們社會各個角落在時代變遷中受到的影響」。【1】而在科博館展出期間,另有差事劇團與村民合作的「證言劇」於開幕當日演出,今年3月15日至29日,差事劇團另行策畫「當南風吹起─證言.劇場.影像展」也於寶藏巖舉辦,並曾赴台塑總部演出行動劇。一連串行動,持續叩問,持續擴大社會關注,《南風》展因此絕非影像書寫的紀錄而已,她看似平靜無波的黑白影像底,潛流著拚命生存下去的人的卑微與控訴。

 

關於台塑六輕設廠後,對鄰近環境與居民造成的環境影響監測報導,大多聚焦於六輕所在的雲林麥竂,一河之隔的彰化縣,並沒有成為議題焦點。然而,與六輕直線距離六公里,常住人口只有四百餘人的台西村,卻成了六輕影響下另一個不明的受害者。過往,東北季風時期,台西村必須忍受冷洌寒風吹襲,當夏季南風揚起時,本來是台西村最適人居農作時期,但1998年台塑六輕開始量產,三百九十八支煙囪踞在南邊濁水溪對岸,每當南風吹起時,台村村的空氣變異了,異樣的味覺改變村民對南風的依戀,「南風」成了村民口中的咀咒,溫柔的大自然贈予,從此籠罩為環境污染與健康危害陰影,成了村民揮之不去卻又難以證實的噩夢。若單憑影像,不讀文字,是難以認知、辯證其背後糾結的環境課題,在影像力最巨大的「南風裡的肖像」單元裡,老弱男女捧著亡歿親族遺照,直視鏡頭,這些生與死隨行在側的影像,固然傳述著台西村被癌症威脅的恐怖陰影,但迄今無法證實的致死因子,卻又宛若陰靈般,存在於無形。因此,若有參觀者發出:「很多鄉下都有類似的問題」這樣的結論,並不致太意外,因為,台西村種種生存難題似乎僅是台灣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縮影,數十年難解的「經濟vs.環保」課題。在人丁凋零的全村環景或單幅影像下,曝露老年人口居多、隔代教養問題、農漁收成問題…並無法直指明確的加害者。然而,我們還是可以在公視PNN「南風」專題網頁上,讀到影像內容及台西村環境議題完整資料【2】,這些影像與文字深入台西村二十餘年環境變遷,說明著一個殘酷的事實:被遺忘的犧牲者。

 

日本學者高橋哲哉(Takahashi Tersuya)在討論福島核災事件與沖繩美軍基地移設問題時,提出「犧牲的體系」說:在犧牲的體系中,某些人的的利益是從犧牲他者的生活(生命、健康、日常、財產、尊嚴、希望等)之中產生並維持下去的。見證台西或麥竂,斑斑可證,六輕工業區鄰近十公裡內空氣品質,確實低於正常值,且明顯含有有害人體的揮發物(另一可能來源是中國,但報告同時顯示西南風盛行時空氣污染值升高,仍不能排除六輕為最大來源)【3】,台西村民也聲口一致認為六輕設廠後,田地無法再種植大顆西瓜,農作物收成大受影響,這些生活層面的改變,即犧牲者的代價。然而,高橋哲哉同時提醒,「…但這個犧牲體系通常不是被隱蔽起來,就是作為一個共同體(國家、國民、社會、企業等)的『尊貴的犧牲』而被美化,或正常化。」在台西村議題上,空氣臭味、鰻苗銳減、瓜果個頭變小且不易收成、農地惡化、漁獲減少、水源不足、癌癌病例激增、青壯人口移出、隔代教養…等現象,是更大的結構面問題,亦即,國家於發展資本主義經濟規模時,對偏鄉農漁生計、人口就業與生活、產業安頓、土地與水資源安全、社會保障等等,均有意忽視。長期以來,在「國家整體發展」的思維下,選擇以政治實力相對薄弱的偏鄉地區為具有高度污染產業、物質設置地點優先考量(蘭嶼作為核廢料儲存地就是更雪亮的事實),國家與資本家並非不了解犧牲他者換取利益的正當性必受到譴責,因此,透過國家整體發展利益遊說,輔以金錢補助或善誘,結合在地政治勢力,如此,以犧牲某一地區,為成就更大(國家、國民、社會)利益著想,讓偏鄉地區成為犧牲者。整個犧牲體系即,以台西村為例,村民(生活與健康品質下降)、文化(人口持續移出,聚落消失之虞)、產業(農漁產業消褪,自主糧農經濟危機)、環境(土壤與空氣)都成為國家發展下的犧牲者,而作為利益得享者的企業、政府及非週遭人民,因產業利益、國家經濟發達蒙利,卻完全忽視了作為犧牲者與你我仍共存於同一塊土地上,唇齒相依,真的能脫去影響,假裝看不見,或以一句「很多鄉下都有類似的問題」輕描淡寫帶過?這也是差事劇團編導鍾喬有感而發一句,「環境問題其實就是階級問題」所指,利益背後根結難脫階級壓迫。

 

你我都是同一犧牲體系一環,地小人稠的台灣,無時無刻不面臨嚴峻環境課題。《南風》展裡有幾幅「拜溪王」影像,台西村民每年農曆七月普度期間,除了祀鬼之外,還特別到濁水溪畔祭拜,祈求水情平穩、無乾涸或泛災之憂。這是人與大自然共處的生命哲學之一,相互依存,彼此信賴。也唯有如此敬天畏地,我們才得以迴避大自然懲罰,但求安身立命。《南風》不僅是台西村的嗚咽,放大來看,人與大自然依存關係的改變,都只是《南風》顯影背後的同一議題。在《南風》展裡,聽見噗噗心跳聲,卻無法聞到南風的味道,到底那是什麼樣的異味?如果你是台西人,你要如何言說那一口吸進胸腔與身體的空氣,到底如何覺受?被犧牲的,常無法言說,因為太多太長的時間,讓生命無言。於是,只有人站出來,以證言者身分出現時,我們不當再沈默,《南風》展把人與證言推上舞台,這一刻,我們該好好聆聽他們,不只是喟嘆與悲憫,因為我們知道他們正在南風裡抗爭,用活著的意志,寫下被犧牲的台灣故事。

 

註釋

1、  科博館南風特展新聞稿,資料來源:http://cal.nmns.edu.tw/NMNS_Cal/Detail_Ann.aspx?ANID=9622,蒐尋日期:2015/05/21

2、公視新聞議題中心:南風,網址:http://pnn.pts.org.tw/main/PFocus_southwind/southwind.htm

3、資料來源,「南風」專題:南風裡有什麼?http://pnn.pts.org.tw/main/PFocus_southwind/southwind.htm

 

相關評論

2015年度觀察報告 --- 陳惠湄

2015年度觀察報告 --- 簡子傑

2015年度觀察報告 --- 張小虹

2015年度觀察報告 --- 林志明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