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身心靈快藝通 / 藝術答客問 / 藝術具有非物質、公共、非營利、分享等質性,藝術家是為了什麼在創作?藝術家是一種職業身份嗎,藝術創作是不是一種工作?
分享 | 瀏覽數: 15583

藝術具有非物質、公共、非營利、分享等質性,藝術家是為了什麼在創作?藝術家是一種職業身份嗎,藝術創作是不是一種工作?

Author: 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 2019年09月02日 18時19分

圖|藝術家湯皇珍2014年的展覽《尤里西斯機器》     圖版提供|湯皇珍

 

提問人/數理教師、科普專欄作家

提問:藝術具有非物質、公共、非營利、分享等質性,藝術家是為了什麼在創作?藝術家是一種職業身份嗎,藝術創作是不是一種工作?

說明:藝術家似乎是為了熱情、表達情感或想法而創作,很多藝術家在收入不穩定與沒有明確回饋的狀況下,還是繼續創作,藝術創作的價值在勞動回饋之外,那麼藝術家是一種職業身份嗎,藝術創作是不是一種工作?

 

 

 


解惑人/高俊宏   藝術創作者、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我們就是模糊者

對於上述的提問,我會試著從兩個部分來回應,一部分是從藝術屬於一般的社會結構的一部分而言,也就是說藝術可以被社會的「行業別」所歸類。而另一個部分,則涉及到了藝術根本上的無法分類。至於這兩個部分究竟孰輕熟重,從我的觀察而言,藝術「不可歸類」的成分會比較重一點。

從第一個方面,也就是社會結構的面向而言,藝術創作是社會上的某一種工作,這點,我相信大多數以藝術為專職的創作者自己都不會反對。許多的藝術家為了應付繁瑣的工作,或者為了方便標案、節稅,乃至於為了加速作品的生產,而向內政部註冊成立工作室,不就是一個「社會化」的證明?但是藝術創作也無法單就說是一種內政部定義下的「工作」,甚且很難說是一般社會定義下的「工作」,它有超越性的一面。至少有很大一部分來說,它超出了目前簡易資本交換邏輯下關於的工作定義。藝術家是一種行業,這在現代社會的「法理上」是成立的。然而,藝術家也超越了一般行業對於「時間成本」的考量,我們常常看到在藝術創作者的自我要求下,一件創作(或一個創作計畫)所消耗的時間與精神,有時候幾乎可以說是用生命去換取的,是一種自我生命的「設計」、「懸命」。一般的社會工作當然也有這樣的例子,但是所生產出來的東西,又很不一樣。一般職業的「達人」用心用力,焚膏繼晷也多所有,他們有的從事發明,有的盡心盡力在昆蟲研究,甚至研究哲學都還要好理解一點。但是偏偏藝術創作者的工作是「自我」,或者毋寧說,是「從自我所輻射出去的世界關係」,還有什麼比「從自我所輻射出去的世界關係」更抽象的工作了呢?他的產品是精神性的,或者批判性的,借用讓.克勞米勒(Jean-Claud Miliner)在《模糊不清之名》所說的,那是廢棄無人城市裡面的幽靈,幽靈該怎麼向活人解釋自己呢?

綜合上述而言,藝術家可以說是鑲嵌於社會結構中的某一個「不確定的位置」。更進一步來說,如果我們用英文語境下的workjobprofessionlocation這四個層次來解釋工作,也許會比較清楚。work比較指的是工作的狀態,語意上比較接近工作勞動,job則涉及了有給的職業,profession更近一步指的是具有較高專業度的工作,而location則是接近於「志業」。藝術的工作比較接近於location,不但是一種非宗教的志業,而且也涵蓋了前面三種對於工作的定義,包含具有勞動意涵的work。也正因為很像某一種「志業」,人們常說藝術有時候更接近於宗教。如果我們從這個的角度來說,藝術有時候是一種獻身的儀式。以「獻祭」為研究主題的喬治ž巴代伊(Georges Bataille)認為,宗教的本質非常接近於獻祭,而接近於宗教信仰的藝術創作,其實也有著獻祭的意味在。這樣說並不是要提高藝術創作的行為,而是從根本上來理解創作。換句話說,藝術創作有時候是在近乎於「耗盡」的狀況下,以不成比例的方式產生作品,有時候情況也會完全相反。換句話說,這確實是不同於一般現代世界的價值生產模式,悖論般的生命:他需要社會、但他也不能完全依賴於社會。

但是處於「不確定的位置」的藝術家,並不是一種絕對的孤絕的狀態,好像我們想像那些隱居深山的古典文人,吞雲吐露便得以生存下來。也不是如同阿圖爾‧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所說的,藝術是那種「在一切關係之外」的東西,我們還不至於這麼天真地以為。縱使藝術家不是一般的社會工作,但我認為「入世」的藝術家,還是比「出世」的藝術家來的吸引人,或者說,來的更能夠準確地掌握當代藝術創作,其實沒有辦法脫離某種「公共性藝術」的思考,當然,我指的不是政府公部門標案的那種「公共藝術」。

就上面的分析而言,藝術創作似乎有著比一般工作還要崇高的位置。然而這只是假象,「崇高」的認知,相對於現實而言,往往是相反的。在台灣社會的一般認知裡面,「藝術家」普遍而言不被認可(或認識)為是一種工作。就筆者從事當代藝術專職創作接近二十年的經驗而言,時至今日還是不容易對周遭人解釋自己的工作,一旦要解釋,你很容易發現沒有足夠而清楚的簡單語彙,能夠讓人一下子就清楚自己的工作,而往往變得愈描愈黑。追根究底,這還是整個大環境的問題,我們不能說是這個社會不了解我們,我們只能說,藝術家並不在這個社會大多數人的現實認識、生命認同裡面。目前來說,台灣還是一個對藝術相對陌生的社會,除了中產階級注重文化的一群人(暫且稱之為泛文化圈)以外,一般人對於追求日新月異的文化藝術領域,是不容易理解的。 

或者,真正難以理解的並不是所謂「日新月異」的藝術形式與思維,而是藝術家往往具有一種毀壞自己、拒絕做一個「循規蹈矩者」,這點,恐怕才是一般社會對於藝術家不容易理解,或者根本上拒斥的原因吧。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