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藝術雷達 / 藝論紛紛 / 《災難的靈視》: 揭開人類貪婪的終點與自我療傷之旅
分享 | 瀏覽數: 929

《災難的靈視》: 揭開人類貪婪的終點與自我療傷之旅

Author: 倪華君, 2020年01月15日 17時29分

評論的展演: 災難的靈視

「社會不是疾病,而是災難。一個人可以生活在其中的愚蠢奇蹟。」 ── 蕭沆

 

由黃建宏 (Huang Chien-Hung) 與潘小雪 (Yuki Pan) 共同策畫的「災難的靈視」,回溯人類世與場域、社會、自然界間的複雜循環關係,將災難的個體碎裂化以光譜開展的形式重新建構,企圖打開人類在社會變異下的潘朵拉寶盒,拼湊出災難史的演變進程。

 

空間的型態變得越來越難以界定,時空安定性也被人造科技等人為侵入產生實體化的殘餘,造成災難成為巫教儀式般可以穿梭於任何媒介中,並且及時靈現的夢魘。裝置於當代美術館門口的舢舨漁船是從日本漂泊到台灣的「流」難者,透漏了萬物生態間的循環關聯使災難之惡形成流動、累積性,而Chim↑Pom與周防貴之的「拆廢和起厝」計畫以城市空間主題,呈現「廢墟」成為發展主義下的見證物,同時也有災難現場的意涵,在群體間交錯影響下,人之於社會壓力產生了異化與變質,適應力極強的「超級老鼠」也有可能演變為人的另類化身。

 

隱藏於社會體系中的多重暴力最終將反噬於本體,人與人之間所運行的衝突,在不同層面被攤開剖視,風間幸子 (Sachiko Kazama) 運用版畫媒材,在《捕食者》與《麥殖勞(發現新大陸)》中描繪西方所帶來的殖性支配與資本主義擴張全球的情形,《北藝反送中關注組》則以「家」的情景意象,讓觀眾置身於家庭劇場中,藉由裝置影像、聲音的沉浸式體驗,感受「家庭」暴力的莫名無奈,思考家與民主兩者間的相似價值。而陳瀅如 (Chen Yin-Ju) 的《透納檔案》與艾未未 (Ai Weiwei) 《奧德賽》等相關作品同樣焦點在群體間的災難,不論是種族間的歧視對立、民族主義的優越意識,皆為刻意疏離、劃分下所誕生的悲劇,人類的生存命運儼然已被自身塑造成一個弔詭的毀滅局面。

 

在面對災難的劇變,人類也歷經瓦解並重新建構的過程,逐漸形塑了一條獨特的自我療癒之路,從中正視創傷悲劇並發掘光明與未來的可能性,「311光屋計劃」錄像裝置由加藤翼創作,影像中展現了災難後復振的精神重建,藉由地震後的廢棄木板組裝成燈塔的新樣貌,居民們共同合作拉起地標的背影,如同一種心靈的淨化儀式,並在燈塔完成拉升後成為城鎮的曙光象徵。安聖惠 (峨冷‧魯魯安) 的《消失前的最後嘆息》則以編織串連她的生命進程,包括對於魯凱族文化與大地之母的淵源脈絡,還有八八風災所帶來的重創,藉由交織編排的重整,安定內心的混亂並且轉化為新力量。

 

當慾望的種子出芽,災難的動機就開始伺機而動,末日對於人類不再僅限於瞬間性、毀滅性的巨象,而是對於生存與未來的渺茫感到陌生,在危險壓迫下,勢必得為貪婪付出相應的代價,人們所對於物種與自然間所造成的直接與間接性的迫害,仍會如潮水、海浪般撲向本體,最終希望以《末日的輓歌‧捲嘯》作品的意象,期許人類的生命都能夠在反復辯證中得到解脫,終結名為災難的惡之循環。

相關評論

災難的時代-《災難的靈視》 K

災難的時代-災難的靈視 林芷均

《災難的靈視》 鄭淳瀞

見證自己造的災難(上)——「災難的靈視」 --- 吳介祥

用心靈來看—《災難的靈視》 --- None

災難的起源 –《災難的靈視》 陳映蓁

見證自己造的災難(下)——「災難的靈視」 --- 吳介祥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