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張韻婷 / 歷史終將復現?——李奎壁個展「香蕉幣」
分享 | 瀏覽數: 299

歷史終將復現?——李奎壁個展「香蕉幣」

張韻婷 | 發表時間:2023/12/31 14:41 | 最後修訂時間:2024/01/01 21:45

評論的展演: 李奎壁個展「香蕉幣」

如何重述一段歷史?而借古所欲為何?李奎壁個展以二戰期間曾短暫發行的「香蕉幣」為切入點,透過香蕉雕塑、影像裝置、香蕉食品、線上遊戲以及拍賣機制喚回了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殖民地貨幣史。如今在台灣四季皆產的平價水果香蕉,曾是日本殖民期間重要的經濟作物。香蕉在當時不僅是出口日本的稀有熱帶水果,香蕉樹的圖像亦曾被印製在日本發行的軍票上,俗稱「香蕉幣」,通用於北婆羅門洲、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等屬日殖民地裡。

「香蕉幣」展覽現場照。照片:洪建全基金會提供、汪正翔攝影。

入口處一只與實物等比例的香蕉雕塑以及並列的五瓶香蕉果醬揭開了展覽「香蕉幣」的序幕。香蕉雕塑以台灣一元硬幣的材質(磷青銅)製成,點出了此展所觸及的「貨幣/金屬價值」議題,它與環繞在展場中窸窸窣窣、不易辨認內容的「報價聲」一應一和。此聲音裝置由Ai製作而成,在現場循環播放著二戰至今的香蕉價格起伏以及通貨膨脹的數值。而香蕉果醬則將時序拉回1940年代,當時日本政府為了推廣香蕉的食用而研發出各種產品,其中便包括了以香蕉皮製成的果醬。香蕉食品的滋味為何?在展覽提供(開幕或工作坊舉辦時)的褐色香蕉味薄餅裡可得到味覺的體驗,這抹甜香勾出台灣人無比熟悉的熱帶滋味。緊接著的作品《香蕉園天氣預報》則在故事發生的時間點上加入了地理與氣候的元素,這是一個結合了動畫與Google即時氣象的雙面投影,一面呈現了曾為殖民地的香蕉園分佈圖,另一面則是以香蕉幣圖像為底圖的動畫,再現香蕉園的即時氣象。而曾經發生的故事並不僅留在過去,它在未來裡繼續被訴說:錄像《Isoamyl acetate》播放著未來的虛構故事,講述著一日本女子的香蕉之旅,她一路走過香蕉的生產歷程:栽種產地(台灣香蕉園)、運輸車站、出口港口,直到住家餐桌。最後,在展場的盡頭,藝術家以香蕉拍賣機制邀請觀者自行創造故事:《香蕉幣計畫》展示了拍賣會上的產品——十支金屬製的香蕉雕塑;一旁牆面上張貼著可進入線上遊戲的QR Code,觀者可透過線上的採蕉遊戲獲得積分,以賺取進入拍賣會的資金。

展覽現場《香蕉園天氣預報》投影裝置正面。照片:洪建全基金會提供、汪正翔攝影。

展覽現場《香蕉園天氣預報》投影裝置背面。照片:洪建全基金會提供、汪正翔攝影。

展覽現場,前景:《香蕉園天氣預報》,後景:《Isoamyl acetate》。照片:洪建全基金會提供、汪正翔攝影。

歷史的時態
在「香蕉幣」一展中,李奎壁以過去、即時與未來三個時間點揉捏出獨特的歷史時態:香蕉幣發行的過去時間點(1941-1945年)、《香蕉園天氣預報》裡殖民地香蕉園的即時氣候、《Isoamyl acetate》中未來女子的香蕉之旅。這些曾經發生、正在發生以及將要發生的事件將被重述的歷史放置在變動的時態裡,開展出一個交錯多時空的閱讀視角。氣候作為香蕉生長的自然條件,在數位影像裡重現,時晴時雨、微風吹撫、日出日落,無論人禍不分古今,自然仍逕自地運行。而殖民經濟作為香蕉生長的人為條件,它所創造出的香蕉價值則在日月交替中起起落落。在貨幣數位影像、即時氣象、Ai重組的數值起落聲、虛構的未來香蕉旅程的共構中,此展交織出地利、天時與非自願的「人和」下香蕉的前世今生。它借道香蕉貨幣的身世旅途,以古喻今,以今照古,以這只當代常民生活中的熱帶水果,作為殖民地式經濟的象徵物,牽引出曾經的殖民帝國、資源掠奪以及經濟生產等記憶。而人在其中扮演了何種角色?《香蕉幣計畫》以拍賣機制的設定,透過即將成形的「新香蕉貨幣」幣值突顯出機制中的人為因素。

《香蕉幣計畫》線上遊戲主頁畫面。照片:洪建全基金會提供。


新香蕉幣

勞動創造價值!《香蕉幣計畫》邀請觀者用玩遊戲的時間與精力換取虛擬貨幣,藉此參與「新香蕉幣」幣值的創造。觀者可透過線上採蕉遊戲獲得積分,當達到積分門檻,遊戲系統便會發送的虛擬貨幣至個人帳戶之中。而貨幣的擁有者可共同決定如何使用手上的虛擬貨幣:用以兌換NFT或者買賣金屬香蕉雕塑,同時,他們亦可透過私下交易或者哄抬價格的方式操控貨幣市場。也就是說,擁有貨幣者共同形塑了「新香蕉幣」的貨幣價值與交換機制。然而,這個看似眾人意志下構成的運作模組,最終落實為機制後,它將反過來限制了爾後的交易模式——個人意志將服膺於機制,操作者與被操作間互換角色。人與機制之間的此消彼長取決於手上擁有的貨幣數量,擁有越少貨幣者對機制的影響力越小、被機制操控的程度則越強。作品所創建的微型經濟體系顯化出交易機制中人為的操控與被操控的相互關係。

《香蕉幣計畫》拍賣會現場。照片:洪建全基金會提供、汪正翔攝影。

「香蕉幣」一展延續了李奎壁長期以來對跨境經濟活動與殖民經濟的關注,通過其慣用的田野調查徑路,以香蕉作為象徵符號鑿入殖民帝國及其資源掠奪的歷史情境。她以其口吻與視點重新講述了這段歷史的同時,亦將殖民經濟的議題擴展到更大的提問:人與機制間的主從關係、人為的操控與失控、興盛以及隨之而來的衰亡,甚至是對未來境況的擔憂。藝術家為何擦亮蒙塵的歷史?「香蕉幣」說的不只是一段逝去的歷史,當觀者穿梭在香蕉幣的古今與虛實之間,當我們收受藝術家給予的幣值創造權柄時,我們突然驚覺與警覺:那些看似發生在過去、發生在遠方的事件,終將復現於前。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