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陳寬育 / 第22屆第一季提名名單
分享 | 瀏覽數: 1088

第22屆第一季提名名單

提名觀察人: 陳寬育 , 2023年04月13日 16時44分

1季(11- 331日)  

作品名稱

作品呈現時間地點

提名理由

法與無法交織的年代─書法作為一種視覺形式

時間︰ 2023/01/20-04/24

地點︰橫山書法藝術館

什麼是書法藝術的當代性思考?如何對當代書法藝術拋出問題?該拋出哪些問題才算中的?「法與無法交織的年代─書法作為一種視覺形式」的策展人吳超然與桃園市立美術館機構策展人陳俋佐,以思辨藝術史的進路,透過視野廣闊的國際經典作品選件,再探書法藝術的歷史包袱、語彙強度,以及在當代場景裡的諸多體現。這並不是一場關乎形式流派的宣言展,也不是風格編年展,亦非書藝切磋的鑒賞雅集;策展人吳超然身為一位長期研究書畫當代性的中國藝術史學者,以其熟知的東方書藝悠久的文化脈絡,廣泛地以世界為範圍,搜羅可能對話或連結書藝文化的作品表現案例;一方面,探問書藝的當代處境,另一方面,也思索書藝未來的可能路徑。因此,策展人透過這次的展覽,將書法的「法」的綿長歷史與深厚文化,與當代藝術書寫性或非語義書寫(asemic writing)――即「無法」之法的概念並置,設計了幾個供思考與切入的主題。例如「書與畫之間」、「前衛或實驗」、「古典的現代演繹」等,透過橫山書法藝術館具特色的分棟式建築格局,以不同主題展區來呈現、處理當代書法走過的路,試著指出其開創與挑戰。展覽一方面展現論述型策展的思考軌跡,另一方面,也在這些已成經典的作品之前,對書法藝術之當代性及其未來性拋出值得持續深入探究的提問。

蛇―劉致宏個展

時間︰ 2023/01/07-02/24

地點︰安卓藝術

在「蛇―劉致宏個展」這個細節滿盈的展覽中,找不到一條蛇,卻又處處都是蛇。與蛇相關的敘事持續交纏著製陶的技術過程,以及聲響樂音脈絡中的,關於陶的造型性、作為聲響的共鳴本體或通道等,諸多關於雕塑與影像的問題。提名展覽的理由,著眼於劉致宏在持續多年的「聲音地誌」系列創作計畫中引入陶瓷媒介,將陶瓷的技藝、媒材、概念與文化意涵,與自身的創作路線結合,關注媒材發展背後的歷史與地域特殊性。並且,劉致宏的創作總是思考自己與各種媒材遇合時的可能延伸與轉化,手法輕巧地在放鬆與隨興的氛圍中,透過展覽空間創造出疊合多重視域的時空。

持景行走

時間︰ 2023/01/13-06/28

地點︰新板藝廊

「持景行走」的策展人林裕軒與黃郁捷,以「造景」的概念邀集了台灣、香港兩地的五位藝術家林盈潔、許雁婷、鄧啟耀(香港)、劉昱廷、鄺鉅裁(香港),呈現屬於自己的時代「紀念碑」。提名的理由,著眼於與參展藝術家們相同世代的兩位策展人,能俐落地擷取五位藝術家創作中深切地屬於自身世代的觀看與感受方式,進而將巨大議題輕巧地透過展覽組裝為某種面對當代場景的五種提議;也就是說,在展覽的營造的「小景」中,窺看時代的「大景」。這可說是策展人從2021年臺北國際藝術村的「繞道而行」展,一路輕巧地滑步而來的「持景行走」,一場關於身體、空間與認同的持續位移。簡言之,「持景行走」特別關注自然場景、城市肌理與歷史結構,是如何與人產生共鳴,而潛行在這深刻影響著記憶和體驗的政治/歷史/經濟/文化大結構中,所謂的個人感知,在表現與隱藏這兩種可能性之間,有無其他表達途徑?來自台、港兩地同一世代的藝術家們,經由作品表達自身對於生存處境、生活場景與對舊時代所形成的眼前的現實,以及未來的看法與可能採取的姿態。展覽裡,有「運動」之後的台灣與香港青年,在紀念碑、紀念館、風景、場景、痕跡、符號、建築物中,探索世代、地誌與城市景觀的個體感受和欲望,也在聲音紀錄片中梳理人與海洋的關係,並在打水漂與放鬆的影像聲響與搖椅裝置上,沉浸地感受某種邊界之消失與自然之共鳴。

續行―沈昭良攝影展

時間︰ 2022/12/29-03/19

地點︰羅東文化工場天空藝廊

「續行―沈昭良攝影展」包含了攝影家沈昭良早期的「南方澳」與持續至今的「舞台車」系列攝影。「南方澳」系列有許多作品在此次展覽中是首次出現,這是在從事攝影創作多年後,透過今日重新審視的眼光,讓先前因種種原因未獲青睞的影像「重新出土」。「南方澳」系列時期,是年輕攝影家沈昭良樹立攝影技術與眼力的自我鍛鍊時光,也是「如同把自己跑進顯影液中慢慢熬」的古典紀實攝影風格時期。此次續行攝影展,是首次對「南方澳」時期作品的完整呈現。另一展間,則是沈昭良最廣為熟悉的經典「舞台車」系列,不但有那台開啟台灣舞台車文化陽春但有創意的「舞台車初代機」的珍貴影像,透過沈昭良的攝影,更能一窺台灣不同時期舞台車的機械設計奇想與美術風格演變。長廊式的展間,也提供「舞台車」系列攝影一次「大校閱」的機會,十多年來的全系列成果罕見地完整展出,加上市面難尋的絕版攝影集展示與紀錄拍攝工作過程的縮時影片播放,攝影家的兩大經典系列,在這次展覽中可謂一次收錄。這是一位攝影家的自我回顧、並在回顧中持續更新早期的作品系列、也不斷重喚攝影的初衷。是攝影創作的階段性整理,也是目光朝向未來的自我策展;在這裡,攝影家會遇到多少個不同階段的自己?這些自己總是彼此擊肩一笑,然後續行。

盪―吳瑪悧個展

時間︰ 2023/03/11-07/02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盪―吳瑪悧個展」是由黃海鳴擔任策展統籌的策展團隊與高美館共同策畫的藝術家研究展。此種藝術家研究展的意義不在於編年史之作品陳列,而是呈現藝術家一路走來,致力於探討生態與機制的創作軌跡,在梳理藝術家創作觀之演變時,展開吳瑪悧對藝術發展的時代性影響之探究。展覽包含了新作、重新製作與早期作品等不同年代的代表作、某種像是望向旗津海面的辦桌式檔案與紀錄片播放,邀請人們用另一種方式感受展場空間的大鞦韆、也有進行中的民眾參與計畫。展場尾聲設置了吳瑪悧曾參與、翻譯與撰寫的書籍展示區,也完整了一位對台灣當代藝術有重要意義的藝術家「肖像」。這個肖像不一定是一張臉,也許更像是吳瑪悧把1991年時寫給小朋友看的《巴魯巴:和小朋友談現代藝術》碎掉的那段錄像。這可說是以當年在普里奇歐尼宮的《圖書館》作品的形式,望向自己《巴魯巴》的寫作曾對許多人產生的影響與啟迪。當撕下、碎掉自己的東西並提議重寫改寫的同時,碎紙也像是在向自己打招呼。

躍演《勸世三姊妹》中文音樂劇

時間︰ 2023/01/18

地點︰衛武營戲劇院

曾因「我幹恁祖媽老機掰」之粗俗,以及喪葬禁忌而引起不少討論的「勸世三姊妹」,歷經疫情前與疫情期間數場讀劇音樂會的持續完善,在衛武營首演時獲得熱烈迴響。「勸世三姊妹」直面禁忌與通俗文化,劇情觸及家庭與親情、記憶中的家鄉、遊子返鄉所見的家鄉、地方勢力問題等方面。而那些襯托情境、推衍劇情與營造舞臺效果的舞者群,他們是穿梭時間與空間的存在、引領並創造氣氛,其實和主要表演者精湛的演唱實力同樣令人難忘。「勸世三姊妹」將牽亡歌的傳統曲調與儀式引入大量使用台語的歌劇中,將台灣牽亡儀式的樂器道具、唱腔聲響、角色象徵、身段動作等,以貼近生活與在地的有感故事,帶點魔幻手法將死亡與回返、善惡與陰陽兩界、親情與離別等元素,進一步揉合這塊土地上人們的生死觀與其文化傳統,並在音樂中展現觸動人心的力量。

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

時間︰ 2022/10/15-2023/01/29

地點︰總爺藝文中心等地

「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這場大型策展的展覽空間分布於總爺藝文中心、渡拔、大隆田三處,並伴隨著數百場不同形式之交流對話事件在此發生。總策展人龔卓軍與策展團隊,藉由藝術的中介,結合對於人文、水文、生物與環境紋理的流域治理反思意識,以曾文溪為線索,或作為引領前進之河,結合上游鄒族部落、中游曲流鄉村、下游水圳田塭的流域治理共同體,在長達三年的持續觀察、調研、交流、踏查、進駐過程裡,逐漸形構出「萬物生命」對話的深刻意義,及其可能的影響。透過策展團隊的九個子計畫,包含小計畫、水計畫、竹材計畫、潛行攝影計畫、植生計畫、土壤計畫、農計畫、聲音計畫,以及原計畫等;這些計劃都是將長期和持續開展的綿密交織經驗,極為深入策展主題的長期蹲點姿態,並透過出版、論壇、工作坊、展覽等多樣的交流形式,盡情創造人事物連結之可能性。這是台灣少見的策展工作模式,也是此種「倡議型藝術季」的典範案例。

草搞場落語劇場《逢魔時刻》

時間︰ 2023/01/15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

「逢魔時刻」是一場關於怪談、落語家、舞踏表演者、幽靈的落語劇場,演員生動詮釋了「第二面」與「無耳芳一」的經典落語段子。透過演員不時與觀眾對話的手法,以及像是怪談中左曲右拐三轉四折的幽靈出場方式的笑點設計、還有那愛聽怪談聽到道業圓滿,終得以轉世投胎的冤魂所展現的似乎有點人性的溫暖等,戴開成、吳文翠、戴華旭的精湛表演,再搭配徐嘉駿,以及廖銘和留下的具張力的音樂設計;人們熟悉的日本怪談故事在「草搞場」的演繹下,成為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