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影修補記憶與心靈的缺口——評「人力飛行劇團」幾米音樂劇《時光電影院》
于善祿 | 發表時間:2018/01/29 12:23 | 最後修訂時間:2018/01/29 17:39
評論的展演: 幾米音樂劇《時光電影院》
時間:2018年1月22日,週一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
圖版提供:人力飛行劇團
攝影:顏涵正
繼《地下鐵》(首演於2003年)、《幸運兒》(2005年)、《向左走‧向右走》(2008年)之後,這是黎煥雄改編、導演的第四齣「幾米音樂劇」,幾米淡淡哀愁而深邃的繪本風格,搭配黎煥雄充滿詩意的意象劇場調度,再加上李焯雄作詞,陳建騏、HUSH聯合作曲,以及整個製作團隊的通力合作(尤其永遠都在這個系列的唱將梁小衛),成就了這齣人力飛行劇團最新製作的小資文青音樂劇作品。
幾米《時光電影院》的原著由大塊文化出版於2011年,並以The Rainbow of Time為其英文書名,這是一本向電影及電影創作者致敬的繪本,因此書中引用了諸多法國新浪潮(如《四百擊》、《去年在馬倫巴》)、台灣新電影(如《海灘的一天》、《戀戀風塵》),以及1990年代至2000年代的歐洲電影(如《我的母親》、《紅色情深》、《永遠的一天》)、日本電影(如《下一站,天國》)與華語電影(如《重慶森林》、《愛情萬歲》、《推手》、《當愛來的時候》)經典海報及導演肖像(如楊德昌、侯孝賢、王家衛、蔡明亮、李安),對於愛好電影的讀者而言,在翻閱的過程當中,便會發現幾米將這些經典電影海報或導演肖像,佈置在諸多的頁面場景之中,多半都顯而易辨,少數需要思索片刻;書末並附上所有授權使用的清單,讓人一目了然,並在腦海裡迅速地閃現某些電影的經典畫面,感嘆時光消逝的同時,也不禁為這些電影叫絕,經典就是經典。
不論是該繪本的中文或英文書名,都牽涉到時間、影音、彩虹等一閃即逝的事物,只有情感記憶還會殘留,記憶力可能會逐漸消退,但情感度可能會持續增強。原著繪本的故事主要描寫女孩(女孩在音樂劇裡被命名為「小萱」)思念與找尋媽媽的生命歷程,期間所擁有及失去的親情、友情與愛情(初戀情人在音樂劇裡被命名為「K」),甚至是婚姻、丈夫(在音樂劇裡被命名為「J」)、家庭與新生女兒心心,全部都與電影及電影院有關,可以說她的生命記憶與情感,已經和電影及電影院交纏不分了。有趣的是,小萱從小聽隨父親的建議與心意,想找媽媽就到電影院去;長大結婚之後,同樣帶著自己的女兒心心,在電影院裡找爸爸(小萱的丈夫)。小萱的媽媽喜歡看電影(電影讀者),小萱的丈夫則是廢寢忘食地投入電影拍製的工作(電影作者),兩人都各有各的執著與追求,卻也都離小萱而去,小萱正是連結電影作者與電影讀者的介面。電影院也像是一個中介空間,集觀眾、電影、情感與記憶、夢境與現實於一室,透過影像放映而將所有異質元素冶於一爐,從而蘊發出詩意的時光。
音樂劇(周伶芝編劇)的敘事觀點則從小萱(劉容嘉飾)轉為心心(也就是從母親轉為女兒),心心(劉廷芳飾)伴著失憶的母親重新經歷了一趟青春戀曲,包括原繪本故事所描寫的生母(梁小衛飾)無故離開、和爸爸(許栢昂飾)看電影、情竇初開、初戀情人K(崔台鎬飾)與家人移民西班牙、與J(廖允杰飾)邂逅結婚並生下心心、J追求電影夢想而離去、多年後與K在電影院重逢等,失去、離別、追尋與重拾,生命中充滿了不斷的分離與缺席,串成了這對母女類似而重複的生命旋律,途中不斷地進場與離場於這座即將面臨拆除的時光電影院,可視為修補母女關係與記憶情感的心理治療。
近幾年,黎煥雄接連導演了《星光劇院》(2015)、《櫻桃園2047》(2017)、《時光電影院》(2018)這類關於劇場與電影的戲劇作品,後設、詩意與意象並重,在改編及創作之際,嵌入諸多電影、小說等藝術經典,一方面向這些經典致敬,另方面則是中年回望自己的劇場創作歲月,透過重新拼貼,研磨出既熟悉又微新的氣味,濃郁醇厚,緩緩的劇場圖像流動之中,一直有某種黎煥雄簽名式的節奏與能量。
這齣戲的詞曲與音樂的份量蠻大的,歌詞不僅是抒情,更有許多帶戲、入戲、敘事的篇幅,台詞與歌詞是相互連動的,歌中有戲,戲中有歌。整體的感受而言,其實比較像是聽了十八首劇場版的MV,演員們也都稱職地在自己的本色唱腔與唱工中去表現,譬如劉容嘉的柔順中音、劉廷芳的清亮穩定、梁小衛的戲劇花腔、崔台鎬的沉穩渾實等,甚至還有陳胖球的稚氣童聲,這些聲情都是有其角色性格的;相對於這些主唱者們的正經,演唱時的肢體也多半直立或稍微走動,另外的帶位員(由高俊耀、楊奇殷、李梓揚、李曼、潘韋勳、潘志遠擔任)、幻影少女(洪佩瑜飾)、獅子女(鄭尹真飾)等的唱法與表演就活潑動感許多,他們有很多時候代表的是身邊不斷流轉的人世滄桑與人生風景,同時也是小萱連結兒時記憶的橋樑。
然而平心而論,這齣戲在場面的調度上,稍嫌呆板笨重了些,上半場顯得並不十分靈動,多在交代故事背景與編織角色關係、漸次開展主角內心的不解謎團與黑暗角落;中場休息時,讓人一度猶豫是否要繼續看下去,我承認是劉容嘉和劉廷芳的歌聲把我留了下來,她們的渲染力都很充足;下半場心心更多捲入小萱的記憶與意識底層,並且也漸漸敞開心房面對自己生父不告而別的怨氣與不解,母女倆最後都重新修補了心靈的缺口。除了音樂與演唱之外,影像設計也幫了比較不靈動的舞台與場面調度不少忙,那些具象或模糊的光影,讓劇場裡的空氣分子都活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