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堅持與相信,才是創作初衷——評梅若穎&黃小貓作品《未完待續》
于善祿 | 發表時間:2018/02/16 02:20 | 最後修訂時間:2018/02/21 10:26
評論的展演: 梅若穎、黃小貓作品《未完待續》
時間:2018年1月4日,週四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攝影:胡福財
圖版提供:廣藝基金會
手邊沒有這個演出的相關節目單或演出手冊,試著不上網搜尋相關資料,僅憑戲票、1月份《文化快遞》的簡介(我碰巧是這齣戲的推薦人),以及當時看戲的印象,重新拼湊那「未完待續」的劇場圖像。
《文化快遞》第30頁的介紹文字及宣傳劇照是廣藝基金會所提供的,文中提到這是「黃小貓在2013年創作的劇本」,黃小貓算是藝名(其本名為黃馨萱),多年來,她已經習慣以此行走於劇場江湖與文字世界,過去看戲的印象,黃小貓近年比較常出沒於表演工作坊與相聲瓦舍這兩個表演團體的演出之中。去年上半年有次在牯嶺街小劇場外頭人行道的座椅上,巧遇她和梅若穎,當時她們正糾集一些朋友聚在一起讀劇,邀我去聆賞,我因行程已滿,無緣親蒞,不確定當時劇本正處於甚麼狀態:「2013年創作的劇本」,究竟是2013年開始創作?還是當年已完成定稿?又或者是隨著讀劇的進行仍在邊讀邊修?
看到戲票上的「演出單位」寫著「台北劇場實驗室」,後面緊跟著羅列這次演出的四位演員姓名,依序為高英軒、梁正群、黃小貓以及梅若穎。先說演出單位,這應該是「借牌演出」,因為台北劇場實驗室的團長或藝術總監實為程鈺婷,以「Kim」之名行走於劇場江湖,同時任教於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是我的同事,曾經負笈美國學習音樂劇表演,近年則大力引進Michael Chekhov的表演體系,今年應該會有相關的原典譯著面世,頗可期待。黃小貓和梅若穎邀請我去聽讀劇的場地,位於捷運「科技大樓站」附近,和平東路與復興南路交叉口旁的一座高樓內,Kim曾經在該場地舉辦了Michael Chekhov的大師工作坊,吸引了諸多影視、劇場表演工作者,口碑不錯。
再稍微回看《文化快遞》的簡介,提到「當初黃小貓與梅若穎兩人苦思要找誰導演」,她們兩人都是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的畢業校友,相知相熟多年,合作演出,默契十足;這個劇本是黃小貓所寫,兩人則合力推動這齣戲的製作與演出。前面提到,簡介文字是廣藝基金會所提供,通常《文化快遞》每月「表演舞臺」的推薦或簡介文字都是由演出的主辦單位提供,比對戲票上的資料,果不其然,主辦單位是「財團法人桃園市廣藝基金會」,本作品為「2017廣藝基金會委託創作」,贊助單位則是「廣達電腦」,如眾所周知,廣藝基金會為廣達電腦企業所創,近年來該基金會在表演藝術節目委託創作、兩岸藝文交流(如:兩岸小劇場藝術節)等方面,挹注頗多,有一定的影響力。
不清楚除了來自於廣藝基金會的委託創作以及廣達電腦的贊助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外來的相關製作經費資源,不過在兩廳院售票系統上只有兩種偏高票價:1100元及2500元(這可能是贊助票價),總共演出五場,該場地平均約可坐210人,票房若滿座,約可售出1050張票,倘若以較低票價來計算,最終票房總額可達1155000元(1050*1100)。我觀賞的是首演場,座無虛席,尤其再加上高英軒與梁正群的影視明星效應,口碑相傳,不只吸引粉絲,也可能吸引明星演員的親友或影視圈友人(我看的那一場,女星周曉涵就坐在我前面的座位,或許是來捧高英軒的場,因為近期兩人均有演出電視劇《獅子王強大》,當時該劇屬於on檔戲,還在拍攝期間,許多的影音頻道也還正在播出),後面四場要完售,應該不難(搞不好在演出之前,票已售罄)。事實上,根據《文化快遞》的簡介,該部「從籌備到排練都備受粉絲矚目的最新作品,創下牯嶺街小劇場7場早鳥票完售搶票盛況」,牯嶺街小劇場可以坐到80位觀眾,只是不太清楚「7場早鳥票」究竟是多少張票,以及每張票價為何。
前面曾經提到找誰導演的問題,後來她們決定「乾脆不要導演了,我們自己來。」也就是說這個劇本沒有再聘另一位導演,四位演員則是根據黃小貓所寫的劇本,共同導演,彼此對彼此的表演提出看法、一起討論,逐步地成就了這齣戲。這應該是戲在宣傳上最強調的重點與噱頭,陰錯陽差地挑戰了導演核心制,至於演出成效,故事、人物、衝突、場景、語言、主題等,樣樣不缺,戲還算流暢。
如就表演上來看,還是高英軒的能量最飽滿,他飾演「一個作品也沒有上演過的導演安迪」,對於手中正執導的作品,有強烈的控制慾,但卻又不能不受到非藝術因素的干擾,造成作品越來越偏離初衷,也使得他經常處於情緒爆發邊緣。相對來說,黃小貓飾演「一場戀愛也沒成功的製作人莉莉」,她原先的聲量就不是很大,導致表演時的能量也較為輕弱,有時有些台詞說得較像是喃喃自語,會聽不太清楚,前面提到影響導演安迪的非藝術因素,有些就是她去談企業贊助時,對方要求在作品中置入性行銷廣告所致。劇場演出經驗也是豐富的梅若穎,這次飾演「一本小說也沒有賣出去的作家小楠」,個性帶點迷糊樣,說話有些呼嚕模糊,看起來有點像蠟筆小新,經常得將導演、製作人及企業主所突發奇想或所要求的點子,加到劇本裡頭去,相對地可能也要刪減些東西,搞得她睡眠不足,有點患得患失。至於梁正群,對他的影視演出作品不太熟悉,比較有印象的多半是他在綠光劇團的幾個演出,像《單身溫度》、《八月,在我家》、《押解》等,但似乎還沒有代表作品,這次參與《未完待續》,飾演「一次面試也沒有被錄取的演員優馬」,表現如常,對他的印象也如常。
沒有著墨太多這齣戲的演出內容,反倒寫了許多戲之前與戲之外的東西,但這恰恰是這齣戲想要表現的主題:劇場演出維艱,唯有堅持與相信,才是創作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