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陳漢金 / 第十二屆第四季觀察報告
分享 | 瀏覽數: 2106

第十二屆第四季觀察報告

提名觀察人: 陳漢金 , 2014年01月28日 19時45分

 

 

        今年第四季,也就是10月到12月之間,好幾場各式各樣的「作品發表會」陸續被推出,規模較大的如中華現代音樂協會主辦的「2013台北國際現代音樂節」,台灣作曲家協會的「音樂台灣2013作品發表會」,另外還有鳳甲美術館「春秋樂集」的秋季發表會,「雙溪樂集」的秋季發表會,以及某些學校音樂系主辦的類似活動。在這些大大小小的作品發表會中,專業作曲家、作曲教授、作曲學生們紛紛參與活動,彼此觀摩交流,呈現出百家爭鳴的盛況,然而每場作品發表會經常是「漫射性的」:不同作曲家的不同性質、手法、風格的作品,被聚合在一起演出;被演出的許多作品裡,偶而會浮現少數幾首較獨特、富於創意的佳作;這些較顯著的創作有時是出自新出道的年輕作曲者之手,這些作曲者與他們的創作,都值得往後更進一步的追蹤、觀察,並且鼓勵他們投入更積極、更公開的創作活動。

        在上述的多場音樂作品發表會之外,本季有五場較獨特、完整的音樂演出,得到筆者的提名,它們分別是:

 

       一、音樂劇《少年台灣》(音樂時代劇場,10月25日—11月17日,台北市南海劇場)。「音樂時代劇場」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音樂劇的推廣與創作,經過長時期的不斷探索、實驗,近年來的創作已日趨成熟。該劇場今年推出的《少年台灣》,擺脫了一般音樂劇花俏、俗麗的取向,嘗試在不違背音樂劇通俗的本質之下,將音樂、戲劇與舞蹈處理的更精緻、深刻。《少年台灣》改編自蔣勳原著的十二篇短篇小說,經過改編的劇本在渲染原著固有的詩意之際,還適度的加強了戲劇性;室內樂式的歌唱與器樂更將每齣短劇的詩意與戲劇性表達的相當深入,十二部短劇彼此之間的連貫性、對比性相被處理的相當好。

 

        二、《合唱無設限VI》(台北室內樂團,10月31日,台北市國家音樂廳)。台北室內樂團數年來一再推出的「合唱無設限」系列,嘗試跳脫一般合唱團「排排站」、演出雜湊式曲目的刻板方式,每年的一項演出都能在主題的選擇、舞台呈現上另創新意。今年的《合唱無設限VI》嘗試結合人聲、影像、電子音響,呈現出一個由合唱團主導的「類劇場」。整個演出串連了數位國、內外作曲家的合唱作品,表達出赫曼.赫塞《流浪者之歌》的哲思 — 人生五個階段「混沌」、「孩童」、「青少年」、「成年」、「智者」的心靈情境;這五個階段的音樂設計,正好與整個音樂史的發展吻合、平行 — 從原始、天真的音樂逐漸演變成越來越繁複的理智性音樂,最後反璞歸真的回復到、純真、靈性的音樂。全「劇」的連貫性、戲劇性起伏相當充份,整個合唱團適度的移動、走位,以配合劇情的推進;合唱團不只能靈活的演出,還展現出卓越的技巧、純粹的音色。

 

        三、室內樂歌劇《江文也與兩位夫人》(對位室內樂團,11月20日,台北市新舞台)。高雄市的「對位室內樂團」多年來在南台灣致力於推廣結合聲樂與器樂的室內樂,近幾年來,該團嘗試將他們的成果呈現到台北市;該團過去的演出傾向於通俗性,最近同時也朝著原創性發揮。由三位歌者與七位器樂演奏者共同演出的小型室內樂歌劇《江文也與兩位夫人》,劇中聲樂與器樂水乳交融,音樂在首尾呼應、結構完整之中,言簡意賅的透露出細膩、深入的氛圍、情感變化;全劇宛如一組適度戲劇化的「聯篇藝術歌曲」。

 

        四、《陌路相逢》(十方樂集,12月2日,台北市新舞台)。國內幾個擊樂團,彼此之間形成良性的競爭,可說是國內最熱衷於擺脫因循守舊、強調創新實驗的音樂團體,「十方樂集」的《陌路相逢》是今年度這一系列擊樂主要演出的最後一場。《陌路相逢》以「擊樂 + 電吉他」不尋常的組合為主軸,讓三位作曲家在新穎的音響與尖銳的噪音領域,進行無拘束的探尋,某些樂曲還加入了鋼琴、手風琴或電子音響,增益了音色的變化。

 

        五、《凱吉一歲》(動見體劇團;12月27-29日,1月2-5日;Mad L替代空間)。此項由一位音樂家、一位造型藝術家以及一位舞者為主,共同創作及演出的小型創作,將John Cage的作曲手法、創作概念發揚光大之際,更能夠有效率的經營出一部緊湊、富於戲劇效果,而且洋溢著詩意的音樂劇場;在其中獨特的空間處理,音樂、視覺與舞蹈的相互滲透,高度整合,共同撞擊出震撼性的火花,使得此項演出在目前國內盛行的一般鬆散、隨意的跨領域演出之中,顯得特別突出。

 

陳漢金:第十二屆第四季提名名單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