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李俊賢 / 第十二屆第一季提名名單與觀察報告
分享 | 瀏覽數: 2387

第十二屆第一季提名名單與觀察報告

提名觀察人: 李俊賢 , 2013年06月06日 15時08分

 

第十二屆第一季提名名單

李俊賢

作品名稱

作品呈現時間‧地點

提名理由簡述

【莫拉克】 陳伯義個展

 

時間︰1/19-2/17

地點︰台南海馬迴光畫廊

進入災區,發起詩情/片段剪影,全面觀照

2012高雄鋼雕藝術節

 

時間︰2012/12/15-2013/1/20

地點︰高雄駁2藝術特區

開闊場域、充足鋼料、藝術較勁

關渡美術館|One Piece Room 許雨仁個展—粗細間境

 

時間︰2012/12/28-2013/2/24

地點︰關渡美術館

創意經營空間,以古典媒材回應當代

黑進化

 

時間︰2/8-3/31

地點︰台中20號倉庫

青年藝術家以藝術回應鐵路高架化

 

……………………………………………………………………………………………………………

李俊賢:第十二屆第一季提名觀察報告

從世界末日威脅走出來

1. 北美館走出國際大展迷思。

作為美術館長,如果缺乏專業素養和視野,就會追求世俗符號效益 [相對於實質專業意義],國際大師、觀眾人數,是最容易獲取的世俗效益。有好幾年時間,北美館極力辦理國際大師展覽,即使品質尚可,因為資源配置的一面倒,對於藝術專業的累積,幾乎可謂空轉。現在,經過多年的等待,總算出現專業館長,想做甚麼還看不太出來,但,至少,國際大師的展覽頻率似乎已放慢了。

2. 高雄鋼雕藝術節敗部復活。

《高雄鋼雕藝術節》起源自謝長廷主政時代的「文化中心」,基於高雄地緣上的煉鋼、廢五金產業,在2002年開創了《高雄鋼雕藝術節》。

《高雄鋼雕藝術節》開辦10年,歷經地方主政者更替,逐漸由原來的「開創性」變成「例行性」,近年來,甚至令人懷疑其能量已經耗盡,因而質疑其續辦的可能。

到了2012年,因為專業藝術家劉柏村、梁任宏等的參與,並獲得「東和鋼鐵」100噸鋼料的支援,被邀請的12位藝術家好像黑手工人喝到「維士比」一樣,在高雄《大駁2》現場日夜用力創作,短短2週時間 [分2梯次] 創作出大量量體驚人且品質很高的作品,加上這次《高雄鋼雕藝術節》佈展空間為原來鐵路「臨港線」調車場,空間開闊視覺無障礙,也幫襯了這次藝術家賣力做出來的作品,終於成就了這次叫好又叫座的《高雄鋼雕藝術節》。

3. 文化部藝術銀行真正上路,動作很快。

史上第一任文化部長,在視覺藝術部分的主打政策──「藝術銀行」,在很短時間就開始上路,令一些藝術家很期待。多年以前,「文建會」曾有「青年藝術家典藏」,目的也是建構藝術銀行,經過多年運作,收進來很多藝術品,卻沒有「放款」出去,還好是公營事業,沒有盈虧問題,因此每年還是繼續典藏。這次,「文化部」再推出「藝術銀行」,使搞不清楚「青年藝術家典藏」和「藝術銀行」關係的人,會覺得「文化部」真的是新單位新氣象。不過,開銀行一定要「放款」,「藝術銀行」要想辦法把藝術品租賃出去,對於這點,「文化部」講的不多。

4. 年輕藝術家以藝術專業謀生。

為了延續幸福的藝術生命,又不去上班領22K的薪水,當代台灣的年輕藝術家已經發展出一種幸福模式,既可以繼續創作,又不用上班打卡。這個模式以「平價」切入市場,其效益正持續擴張中。

觀察目前台灣青年藝術家,很多初入社會者,作品畫廊價都在每號1000到2000台幣之間,對於老畫家而言,那種畫價可能有血汗工廠的嫌疑,可是,對年輕藝術家,年輕就是本錢,體力可以彌補價差,而且做的是愛做的事,累一點也ok。更重點的是,因為這樣的「平價」,產品很快行銷,可以換到現金,也大大的減輕庫存壓力,甚至達到 0庫存的理想境界。

這種台灣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因為是made in Taiwan,完全反應了台灣這幾十年的知識累積,既多元文化又精緻經營,既充分吸取外來資訊又努力開創自我風格,以同樣的年齡,當代的台灣年輕藝術家,其概念、技巧的老練程度,確實超越他們師長輩同年紀時的作品。因此,即使作品「平價」,並沒有減損作品的專業水準。

台灣社會的成熟,年輕藝術家的自我準備,促成了藝術家持續專業狀態的空間,使台灣年輕藝術家,即使沒有到開名車、用名牌的程度,卻可以自由的悠遊在藝術的天地,這樣的現象,應該也算是台灣美術的再進化、提升。

5. 台東都蘭藝術群聚效應擴大。

台東都蘭糖廠租給藝術家當工作室已經多年,近年來更形成「磁吸」效益,越來越多藝術家正持續集結。都蘭糖廠空間開闊,質感粗曠質樸,正好對應南島系統藝術家的風格,因而成為很多南島系統藝術家很有fu場域,從希巨、薩古流到拉黑子等,都曾 [或繼續] 在都蘭承租倉庫作為工作室,有些租不起的藝術家如魯碧、峨冷、筏楚古 [已故] 等,也在外圍有工作空間,加上李韻儀夫婦在都蘭山經營的「月光小棧」,用專業的藝術行政參與,整個都蘭地區,雖然沒有掛「藝術村」的招牌,其實早已是很活絡的藝術聚落。

2013年,流浪多年的峨冷開始塵埃落定,選定都蘭開設民宿兼工作室。達鳳、魯碧和拉命夫婦也在糖廠內的「2倉」聯合開店,「月光小棧」也以林務局工寮續辦藝術家駐地創作,邀請「非都蘭」的南島藝術家創作和展覽,還有一些平地人藝術家也在附近落腳。

就整體觀之,這幾年來都蘭藝術家的變化,或許可看做藝術家對於「自主性」追求的改變。在過去,這些南島藝術家,比較習慣依靠官方資源支持創作,也因為公務資源支持而「超脫」商業機制,經過好幾年之後,現在,自創資源也慢慢成為他們的選項,商業機制也比較不被排斥了。即使他們的傳統是「分享」、「共享」,而非開店營生,但,作為藝術家,如何延續創作生命是最重要的,當生活困難時,要求創作理想的堅持是不切實際的,都蘭藝術家在改變,面對當代社會,也期待在經濟自主之後,隨之而起的創作自主。

6. 文創政策下,持續失落的視覺藝術。

「文創」是目前的國家政策,國家準備大量資源,希望大大提升台灣文化產業。就台灣產業處境而言,這個政策沒錯,當技術生產部份逐漸被替代,發展創意是維繫競爭力的少數路徑。

由於聽起來很正當,也有大量資源,這幾年台灣以「文創」之名的產物眾多,連豪宅都標榜「文創」空間,很多大學也在很短時間成立「文創」科系,本來以為應該很被重視的視覺藝術 [文創法規範的「文創」產業,視覺藝術排在第一位],等了很久,卻發現好像被遺忘了。

從法令層面看,在文義題旨中,早已埋伏遺忘視覺藝術的陣勢,在「文創法」第三條,對「文創」產業的描述中,早已明訂「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之潛力」為「文創」產業的主要條件,簡單沒幾個字,就把視覺藝術完全打敗。

不管就現實狀況或常理概念解讀,「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之潛力」幾乎已排除視覺藝術。

「創造就業機會之潛力」:視覺藝術幾乎都是個體戶,所以,這部分幾乎是沒潛力。

「創造財富之潛力」:大部分視覺藝術作品屬於藝術家自藏,很多藝術品交易也沒發票,因此,這部分也是潛力很小。

就是這樣,除了碰到天縱英明的執法者,否則,從法令文義上看,即使沒有刻意,視覺藝術早已很難被「文創法」鼓勵。

但,忽略視覺藝術,「文創」產業的根基在哪裡;就像Manny Ramirez 即使將要進入「大聯盟」名人堂,當他到台灣加盟「義大犀牛」,每次上場前,還是要練最基本的傳接球、揮棒。沒有扎實的基礎,有時天賦也無法施展;沒有基礎的建構,創意的發揮也將有限,這幾年台灣「文創」面貌淺層輕薄,少了視覺藝術,或許是原因之一。

7. 只能被交代任務的國美館。

作為國家級美術館的台中「國美館」,因為是國家級,公務資源相對很多,而作為「文化部」 [或文建會]在視覺藝術方面唯一直屬執行單位,往往要被上級交代任務,當這些任務一直累積之後,這個美術館可以自主的就不多了。此外,「國美館」也是台灣美術館當中「雙年展」最多的館,因此,每年,當把被交代的展覽和固定的「雙年展」辦完,一年就過去了,及使有心想辦一些較有自我主張的展覽,剩下空間其實還蠻有限。

所以,國家級,有時候是好聽而已,不一定就很幸福美滿。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