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李俊賢 / 以原子筆練功的少年達摩 ──曾雍寧的入定藝術
分享 | 瀏覽數: 2287

以原子筆練功的少年達摩 ──曾雍寧的入定藝術

李俊賢

李俊賢    高苑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兼藝文中心主任

 

 

青年藝術家曾雍寧的體型頗大,酒量很好,擅長用筆尖很小的「原子筆」[或其他書寫性筆]畫圖,把上課時無聊塗鴉的無意識動作,發展成為令人看了眼花撩亂以至於心曠神怡的藝術。

 

這樣的事情,有一部分還要歸功當代書寫工具的發展,想當年二戰結束,「滾珠筆」被介紹到台灣來的時候,為了引起台灣人注意,刻意取了「原子」的標題,使台灣人聯想到才發生不久的廣島原爆,結果真的立刻見效,方便使用的「原子筆」就很快成為當時的流行時尚,被大量的使用起來了。

 

當年的「原子筆」,基本上以「普魯士藍」的藍色為主,因為傳統上,書寫上使用的文字,還是以藍色為主,另外,還輔以老師改作業用的「腥紅」色的紅筆。

 

在那個「普魯士藍」和「腥紅」「原子筆」當道的年代,藝術家很少會用那兩種筆創作,因為,那個「深藍」和「深紅」年代,其實就是戒備森嚴的戒嚴年代,藝術家使用「深藍」和「深紅」,有時是有危險性的事情,或許是那樣的原因,當時的藝術家,甚至連草稿塗鴉都很少用「原子筆」,至於把「原子筆」當成正式創作的材料,更是絕無僅有。

 

似乎是一種冥冥中的注定,也或許真的有因果關聯,台灣書寫工具色彩開放,竟然和台灣政治解嚴的時間差不多,那是大約1990年代的事情,本來多半只有「普魯士藍」、「腥紅」、以及後來加上黑色「原子筆」的台灣「原子筆」系統,在那段時間瞬間暴增了大量色彩,同時,同屬書寫工具的「簽字筆」[水性,也叫彩色筆]、「麥克筆」[泛油性],也同樣有了多樣色彩。

 

從那個時候開始,台灣的書寫色彩進入了「廣色域」年代,以台灣人以為吉利的「紅色」而言,就有「桃紅」、「艷紅」、「豬肝紅」、「紅龜紅」、「日日春紅」---等等的「紅」,等到後來再加入「螢光彩」、「珍珠彩」等等新開發的色料,書寫工具的多樣性更達到一種全新的境界,比較有敏感度的藝術家就開始使用這種新世代的工具材料,並發展為很有當代性格的藝術作品。

 

近年來,藝術家用書寫性工具創作的人不少,其中的曾雍寧則發展到幾乎「練功」的境界。

 

曾雍寧的作畫方式,基本上就是無止境的「畫圈圈」,先以手腕為軸心基準,一圈又一圈,畫了幾圈之後,稍微間隔一點距離,然後又開始畫,等到圈圈大到一個程度,超過手腕可以畫的半徑,改成用手肘畫,等到連用手肘都不能畫了,就使用大臂畫,一直畫一直畫,畫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爛還是畫,畫到風雲變色日月無光還是畫,這樣子近乎偏執也近乎宗教的創作方式,和藏傳佛教五體投地行進百里的模式,其實相去不遠。

 

無窮盡而且強制性的「畫圈圈」,千百次千萬次精準的「畫圈圈」,全程全神貫注,沒有一點凸錘落漆的空間,眼觀筆、筆觀心,單純絕對到了極點,到了最後,人整個被昇華了,清淨明了到了極點,極乾淨、及空明,幾乎都通了佛性。

 

因為這種苦行式的創作方式,曾雍寧的作品就「煥發」出一種「光明境界」,像五彩蓮華、七彩琉璃、九陽極天-----,而且花生花、物生物、無中生有、有又化無-----,瑞氣千條、千變萬化、萬紫千紅-----,好像一種浮屠境界的令人心嚮往之。真是以最小的筆,’以最大的堅忍,成就光彩炫目的圖,聚沙成塔、集原子為物質、用極簡的樣式,成就極豐富絢爛的空間。

 

對一個正當青壯時期的男人,選擇了最單調苦行的方式創作,帶給觀者色彩斑爛、幻化無窮的無邊天地,如果不是身帶佛性,似乎也看不出其他理由了,當然,那些小小的「原子筆」[或其他書寫性筆],也是成就藝術家作品的「法器」,那些筆的進化,或許也幫助藝術家成就了這種藝術。

  

 

圖版提供│李俊賢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