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屆第一季提名名單
第1季(1月1日- 3月31日) |
||
作品名稱 |
作品呈現時間‧地點 |
提名理由 |
滿山春色──黃海欣個展 |
時間︰2021/12/18 –2022/1/29 地點︰双方藝廊 |
黃海欣以繪畫反映當代視覺文化中自我傳播的景況,尤其透過登山這種時髦的活動所展現出來的內在矛盾。自然於當代人而言,彷彿只是自我展示的另一個舞台,這種人與環境的關係,逸出了典型的心神嚮往、崇高等面對自然的心境。其繪畫的筆調一反翔實描繪的專業者姿態,而以粗疏、反學院的樣貌呈現,有種「不說教」、「眼見為憑」的率真。 |
傾聽島嶼的聲音(選自「2022馬祖國際藝術島─島嶼釀」,策展人陳宣誠、協同策展人廖億美) |
時間︰2022/2/12 – 4/10 地點:馬祖南竿53據點、馬祖民俗文物館 |
本展以場域系譜的研究與調查為基礎,將馬祖地景化為檔案,包括視覺的、聽覺的、觸覺的等不同感知的蒐集。這項藝術計畫採取長期的田野調查為方法,作品在展陳上與空間場域有高度連結,展現出「只應存在此處」的場所特性。藝術做為開啟對話的一則邀請,在這項展覽中是成功的;面對沉重且場域特殊性極高的戰地遺址,作品能與之和諧共鳴,觀眾置身其間並不感覺刻意,透過作品,能專注於感官的覺察,進而和此地的環境脈絡對話。 |
地下工事(選自「2022馬祖國際藝術島─島嶼釀」,策展人林怡華) |
時間:2022/2/12 – 4/10 地點︰馬祖南竿77據點、山隴排練場、軍人紀念園區、北竿后澳民宅 |
本展運用坑道空間的特殊性設置作品,回應馬祖的氣候、在地文化。展覽中尤其出色的是兩件現地製作的裝置〈漁火〉與〈珠螺村藝術裝置〉。位於山隴排練場劉致宏的〈漁火〉,運用場所現有的器材和特質為基礎,以象徵的方式敘說馬祖在漁汛期捕撈黃魚的「聽音辨位」漁業文化,在造形手法上展現藝術家一貫的詩意作風。廖建忠的〈珠螺村藝術裝置〉矗立在南竿軍人紀念園區,以衝突的意象擾動馬祖當地長期軍管與戰地文化與居民之間的關係,寓意著地方的未來應交付居民決定的開放需求。這兩件作品以深刻的方式掌握並表現場所特質以及造形語彙,是「地下工事」一展中雖未於坑道呈現,卻以隱喻的方式回應地下工事展覽態度的創作。 |
畫那顆頭,及其軀體的記事──許哲瑜個展 |
時間︰2022/2/19 – 3/31 地點︰尊彩藝術中心 |
許哲瑜個展中提出一套拆解影像政治的方法論。他使用翻模與數位技術複製對象,將對象轉化為物或檔案,並在影像的編製中翻開對於歷史事件重新建檔並閱讀、詮釋的可能裂口。這些歷史事件著根於個人,但透顯出綿密且無法切割的社會組成,乃至抽象的民族或文化。一切看來都在複製之後就能加以解剖,並將事物完全攤開而無疑義;事實上,他所指出的正好是對反的境況──關於真相、原本、檔案,都啟人疑竇。 |
眼如月──洪瑄個展 |
時間︰2022/3/19 – 4/24 地點︰赤粒藝術 |
洪瑄的彩墨創作思考繪畫媒介的特性,除了創新的技法實驗之外,畫面結合古典書畫和大眾文化出版品等當代視覺圖像的空間邏輯,創造一個既屬於個人、又具有時代共感的空間敘事。本次個展作品於線條的構成表現相當豐富而出色,對於生活細節充滿趣味的解讀,躍然於筆墨之間,呈現屬於這個世代的活潑視野。 |
走光的紙月亮──賴九岑個展 |
時間︰2022/3/5 – 4/16 地點︰林舍畫廊 |
本次個展的畫作,可以視為當代平滑美學的某種展現。賴九岑的繪畫以精湛的技巧演繹了這種當代新興的審美取向,壓克力顏料的平滑塑膠感透過各種層疊與打磨的創作過程(幾乎可謂工藝性的雕琢),反映了極高的物質性。這樣的物質性美感與創作題材相互呼應,改作自不同文化脈絡下的各種圖像拼貼,放大成為某種符號式的宣告,但一如平面本身所揭示的,其並未挾帶更高深莫測的寓意,而是徹底成為一片截斷意義的薄膜。邊緣層層擠壓交疊的顏料殘跡,隨機蓋上了來自消費生活的各種印記或標章,物質到底的世界,在這些極顯物性的繪畫中表露無遺。 |
線下真實 (策展人:馮馨) |
時間︰2022/2/19 – 3/19 地點︰福利社 |
本展探討疫情流行之下,視覺藝術必須回應的展覽觀看問題。當網路技術成熟、展覽的體驗因故無法現場完成時,展演即被理所當然地「線上化」。本展反思當一切線上化,實體展覽的不可替代性何在?也可以說,這項展覽以各種作品的形式如何作用於感官形成體驗,某種無法取代的、此時此地之「靈光」的復返,成為受到疫情威脅的當代藝術與觀眾關係的新議題。 |
寫給妳的情書──許瑜庭、鍾舜文雙個展 |
時間︰2022/2/28 – 3/31 地點︰東海大學藝術中心 |
本展以兩位膠彩畫家二十餘年的創作歷程為內容,在「給妳的情書」展題之下,呈現的除了她們做為女性膠彩畫家長期以來對於彼此在生活及創作的觀照、陪伴之外,也各自在作品中展開了屬於她們對家族、土地,以及自我的述說。此次展覽之中,策展人梳理她們長期創作的脈絡,並且在展場規劃上以並陳但相互對話的方式呈現。她們對於家人和自我關係的詮釋、對自我從20歲至40歲這一生命階段的歷練和養成,如何與土地相關,又如何將之反映於創作修養之中,有了充分的體現。膠彩做為相對較少藝術家投入的創作媒材,她們在台灣以長時間的實踐各自開展出清晰的創作關懷,即使風格殊異,但都透露出自信且踏實的創作觀。本展不僅是藝術家個人創作歷程的展現,也可看到同一世代的膠彩創作者相互的應對關係。 |
生生Lives ──生命、生存、生活 |
時間︰2022/3/19 – 7/31 地點︰忠泰美術館 |
這項由鄭慧華、蔡宏賢策畫的展覽以「生」為題,透過當代藝術創作,從生物性、社會性的各個層面,展開關於生命的多向探問,是一個在科技與社會(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面向上開展豐富討論的展覽。戰爭和疫病橫行的今日,人類面臨科技和倫理重新評估的挑戰。本展在虛構已成真實的今日,再度提醒我們仍須面對的重重未解議題,生之奧妙與沉重,在本展的各件作品中有互異的開展。生命該如何存續?這個看似基本卻難解的問題透過藝術家的探問和質疑,導引出許多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