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陳惠湄 / 一個美好的錯覺:2016臺北國際現代音樂節
分享 | 瀏覽數: 3918

一個美好的錯覺:2016臺北國際現代音樂節

陳惠湄 | 發表時間:2016/12/31 23:53 | 最後修訂時間:2017/01/12 10:31

評論的展演: 2016臺北國際現代音樂節《當代樂舞的頑.美契合》與《東西交融.二重奏》

觀賞的演出時間:2016/12/02(五)19:30/2016年12月4日(日)15:00
演出地點︰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臺北市十方樂集
圖版提供:2016臺北國際現代音樂節
攝影羅賴煊

自2012年起,「國際現代音樂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ontemporary Music)台灣總會(Taiwan Section)[1]固定於每年秋季舉辦「臺北國際現代音樂節」(Taipei International New Music Festival)。2016年的音樂節邀請的國外音樂家是日本作曲家原田敬子(Harada Keiko)、德國手風琴演奏家史戴芬.胡頌(Stefan Hussong)、日本鋼琴家迴由美子(Meguri Yumiko),以及瑞士的現代二重奏(UMS’n JIP, 由直笛演奏家lrike Mayer-Spohn以及男中音 Javier-Ignacio Palau-Ribes組成)。從12月2日到8日,在短短的幾天內共舉辦八場音樂會以及兩場專題講座。今年比較特別的是,以往大多商借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松怡廳舉辦的音樂節音樂會,今年開幕音樂會卻選擇在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其他場次的音樂會與專題演講則在臺北市十方樂集。開幕專場《當代樂舞的頑.美契合》(2016/12/02星期五晚上19:30)邀請了台灣知名舞蹈團體光環舞集,率領新竹縣私立忠信學校的學生舞者一起參與。這場音樂會總監,同時也是剛卸任不久的臺灣現代音樂協會前理事長-作曲家李子聲,邀請光環舞集的舞者(楊宛蓉、王憲彬、姚凱蕾、蕭靈鳳)定期指導忠信學校的學生,在演出之前還與學校合作,特別舉辦學習活動(忠信與大師有約:原田敬子&史戴芬.胡頌講座),讓這場開幕音樂會成為學習成果的呈現。

李子聲:《憶師憶友》/長笛:林薏蕙  / 舞者:余承婕 

音樂會上半場的曲目一開始是作曲家盧炎(1930-2008)與光環舞集創辦人劉紹爐(1949-2014)的舞樂作品《無言》,帶有向兩位大師一生的藝術成就致敬的意味。分別是給盧炎寫給鋼琴獨奏的《前奏曲四首》,還有給大提琴獨奏的《歌》(編舞:劉紹爐,光環年度展《無言》)。光環舞集舞者(王憲彬、姚凱蕾、蕭靈鳳)在地板爬行、緩慢地疊羅漢,以及翻跟斗等近似截取自體操的動作,這些都將在後面年輕學生們的動作中重現,成為舞蹈的基本元素之一。應邀為此場音樂會創作的有曾毓忠、馬定一、李子聲這三位同為盧炎門生的國內知名作曲家;在這場音樂會中與老師的作品同台演出,具有傳承的意義。曾毓忠的《秋日遣懷八段》以長笛(林薏蕙)為主奏,將預先錄製的電子音樂用來烘托情境與輔助音樂的張力;戴著白、黃、橘色輕紗的光環舞集舞者跟著音樂進行變換身體節奏,切入到快速的動作。馬定一所作的《消逝的聲音》將源自排灣族《勇士歌》(Kal Jaziyanan)的曲調作為主要創作元素,使得樂曲有著較具旋律與規律節奏的感覺。下半場是李子聲寫給長笛獨奏與獨舞的《憶師憶友》,追憶盧炎與劉紹爐。長笛獨奏林薏蕙邊走邊吹地從舞台左方出場,舞者余承婕則從右方舞出場,並幫音樂家調整譜架;兩位演出者有些互動,在中段還有一小段共舞(演奏者仍持續吹奏),顯示出作曲家專為此場演出而作、將動作也設計進去的考量。最後一首曲目是今年特邀的日本作曲家原田敬子(Keiko Harada),她是光環舞集劉紹爐、楊宛蓉夫婦的知交,帶來的是創作於2012年的《F-碎片》(F-fragments)。這是為表達日本311大地震後福島核電廠汙染事件的強烈感受而寫的樂曲,是此場音樂會中最長的一首,總共有十一首短曲,寫給手風琴與鋼琴,每一首短曲都有不同的探索,是現代感較強的樂曲。

原田敬子:《F-碎片》(F-fragments) /鋼琴:迴由美子(Meguri Yumiko)/手風琴:史戴芬.胡頌(Stefan Hussong)/舞者:光環舞集、忠信學校舞者

在上半場與下半場的後半,都有忠信學校的學生加入舞蹈表演,由楊宛蓉編舞。學生們或穿著與光環舞者相同的服裝,或穿著制服,有分別展現的段落,大部時間則是群舞。他們的動作俐落,表情專注,在與專業舞者一同演出光環舞集的基本動作(地板爬行、翻跟斗、緩慢地疊羅漢等等)時算是頗為到位,在特別為他們設計的舞蹈動作時也洋溢著青春活力,表現得可圈可點。一般來說,視覺走在聽覺之前,難得的是,此場表演雖是音樂與舞蹈共同演出,但兩造似乎勢均力敵,至少原本應該是更為搶眼的舞蹈並不奪取觀眾對音樂的注意力。或許一開始由作曲家提出邀約,編舞家有著與作曲家共同合作的經驗,又或許是忠信學校與編舞家都對作曲家有著絕對的信任與尊敬,使得這場展演中,音樂並不淪為舞蹈的配樂,整場表演令人看到舞,也聽到樂,樂與舞共同存在。

馬定一:《消逝的聲音》/大提琴:鄭伊晴/鋼琴:簡美玲/楊宛蓉編舞/舞者:忠信學校舞者

2016年12月4日下午場原訂於15:00開場的《東西交融.二重奏》音樂會,因為前一場13:30的《德國手風琴大師史戴芬.胡頌獨奏會》延遲結束,使得小小的十方樂集咖啡廳擠滿了等待進場的人潮,散場和等待入場的觀眾讓十方樂集人潮洶湧,出現了久違的熱鬧氣氛。作為推廣臺灣現代音樂重要推手的十方樂集,是留法打擊樂演奏家徐伯年以打擊樂團為基礎而發展出來的室內樂團演奏團隊,同時也是個以法國咖啡劇場(café théâtre)的概念而打造的,結合演奏場地、錄音室以及咖啡廳的複合式空間。多年來十方樂集以製作精緻現代音樂為理念,積極發表國內外經典作品,藉音樂會傳達最新資訊,也擁有專業錄音技術,藉著錄音出版,推廣臺灣作曲家的創作,已成為臺灣現代音樂的代名詞,原本舉辦許多音樂活動,如此熱鬧景況其實是習以為常的,不過現今十方樂集已進入半停擺的狀態,今天這種熱烈狀況反倒予人久違了的感受,令人唏噓。在這場音樂會中,曲目包含了顏君如寫給琵琶與鋼琴二重奏的《落花吟》(2016)、李政蔚寫給小提琴與古箏的二重奏《墨.行草》(2016)、董昭民寫給琵琶與打擊的二重奏《牽》(2016)林京美寫給中音薩克斯風與琵琶的《夜思》(2016)、連憲升以王維的《輞川集》為靈感來源,寫給長笛與古箏(兩台不同定弦的古箏)的小品集(2016),以及王韻雅寫給箜篌(預製錄音)與豎琴二重奏的《合二為一》(2016)等。這是一場委託創作首演音樂會,受邀的作曲家們多為目前國內青壯世代的活躍作曲家,主題是《東西交融.二重奏》,可看到每位作曲家選擇了不同的中西樂器組合的編制,作出風格各異的樂曲,十分有趣,而且都是新創作,筆者覺得非常有意思。從每首創作之中,似乎也可聽出每個作曲家自己的個性與所追求的、各有所好的音樂世界。以西方訓練出來的技巧結合傳統樂器的音樂創作,在亞洲已經是行之有年的方式,然而,到底要將傳統樂器視為一種發出不同聲響的聲音元素,還是以傳統樂器的發音與演奏原理、本質出發,思考創作的形式,還是有更多其他可能性?這些是創作者們仍不斷持續努力的摸索。

雖然今年一如以往,在一張海報裡面擠進了這麼多資訊的音樂節紙本宣傳品,在快接近演出時才在大專院校相關科系的小角落得以匆匆一瞥,而關心這個音樂節的應該也仍集中在作曲主修、研究者等相關人員,但是今年的音樂會參與人數卻令人感到很明顯地不同於往年,有增多的傾向。觀察到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開幕專場《當代樂舞的頑.美契合》邀請了台灣知名舞蹈團體光環舞集,率領新竹縣私立忠信學校的學生舞者一起參與。忠信學校可說是全體總動員投入這場音樂會,演出當天整個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一千多個座位座無虛席;從校長、董事會、家長到學生,全校的師生與關係人士應該都出現在當晚的音樂會中了,這可真是臺灣現代音樂發表會中難得的奇景,他們的熱情投入令人感佩。李子聲提出這個合作的構想,可說是一個高招。除了演出的音樂家們之外,這場展演獲得忠信學校以及光環舞團的協助,順利圓滿地演出,不但讓國際現代音樂節一開場就氣勢萬千,成功提高了音樂會的參與率,同時應該也可以讓年輕學子藉由親自參與[2],不再視現代音樂會為畏途,可說是一舉數得。而台北的場次選擇在十方樂集演出,也讓觀眾集中,氣氛更為熱烈。以往在比十方樂集容量大上許多的東吳大學松怡廳中,聽眾往往顯得不夠多;但在十方樂集的音樂廳中卻擠得滿滿的。筆者當天聽到後排的年輕學生,除了讚嘆第一次進來的十方樂集場地有多酷之外,還為他的同學解說:「這種音樂不是要去聽旋律,而是要去聽整體出來的音響…」等等,令筆者十分感動。據說有許多國中、高中學生是當天發表作品的作曲家李政蔚將他兼任的學校學生帶來的;可以讓這些年輕學生們願意進音樂廳來欣賞音樂,對現代音樂發表會來說真是一大福音。每年現代音協的活動,除了作曲家們努力創作之外,還得靠著上台演出的敬業又專業的演奏者們大力幫忙,也動員了許多幕後行政人員幾乎是義務性的協助, 才讓活動順利進行。比起往年來,今年音樂節又邀請其他單位一起加入,同心協力,讓活動更圓滿。這次音樂節的不少做法似乎是非常成功的。

在即將卸下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人這個責任的現在,回顧最近幾場現代音樂發表會的熱烈狀況,以及2016/10/21法國現代音樂合奏團EIC[3] 在臺北國家音樂廳的盛況,幾乎要令筆者有一個錯覺,感到現代音樂在臺灣似乎有很多發展的可能性。即使心中的某處很清楚,這是個美好的錯覺,但是,隨著新年的到來,不禁祈禱這個錯覺終將成真。



[1] 「國際現代音樂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ontemporary Music)台灣總會(Taiwan Section)由作曲家潘皇龍發起並擔任首屆理事長,歷年來舉辦過為數眾多之活動,例如學術研討會或者作曲比賽、音樂會等。可參考「中華民國現代音樂協會官方 Facebook 網頁」的介紹。

[2]   見自由時報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台北音樂節新竹首演當代樂舞-忠信學生與大師初體驗〉。2016-11-30。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902835

[3] 陳惠湄Artalks網頁評論。〈見證歷史的一刻:EIC 2016「向 布列茲 致敬」音樂會〉。發表時間:2016/10/31。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