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郭強生 / 意見你去死啦
分享 | 瀏覽數: 1813

意見你去死啦

郭強生 | 發表時間:2016/04/27 21:03 | 最後修訂時間:2016/04/27 23:29

 

     不是我在爆粗口。

     《純屬張愛玲個人意見》中的〈傾城之戀篇〉,除了又再一次喚醒觀眾曾被新聞八卦吵得不耐至極的記憶,興致勃勃搬演政客與演藝界劈腿醜聞後各種當事人的說法如「去摩鐵只是看影片討論公事」、「肚子痛找不到廁所才進了旅館」……把這些全都套在了范柳原與白流蘇身上不算,更加碼讓我們的白流蘇一開口就是接范柳原的話尾,以台語加上「XX你去死啦」。一段戲重覆了十餘遍「你去死啦」,顯然編導覺得這是把張愛玲娛樂化八卦化的一個好梗哩!

     那麼容我再把這齣《純屬張愛玲個人意見》的梗發揚光大,「意見你去死啦」,有何不可?

     我不知道張愛玲的這些短篇小說為何需要如此被凌遲?〈心經〉中的小寒綾卿芬蘭成了偶像女神三人組,上綜藝節目玩起「真心話大冒險」。〈金鎖記〉的曹七巧成了變態的網路人氣女王與其他婚姻兩性專家別苗頭。〈鴻鸞喜〉中的嫁女成了電視名嘴們爆料的素材……不是說張愛玲的作品不能拿來諧擬,而是做法弱智的程度實在太令人匪夷所思。

     直接從那些淺碟式的電視取經,模仿主持人的聲腔,重翻出那些陳年八卦,除了偷懶且缺乏創意之外,更是低估了劇場觀眾的智商。我想不通為什麼編導認為,願意走進劇場的觀眾是想重溫那些令人疲憊生厭的新聞?誰還能再忍受模仿周玉蔻的鼻音?走進劇場難道是為了體驗一下,坐在家中不停轉按電視搖控器是什麼樣的感覺?

     坐在家裡看電視,至少我還看得到原版,為什麼要來看這些垃圾節目被當做新鮮牙慧,還被嚼得津津有味?

     沒有自己的劇場語言,是《純屬張愛玲個人意見》的最大敗筆。都是套用與回收。什麼是諷刺?什麼是嘲謔?顯然編導無心深思。所以才會把「XX你去死啦」重覆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全場再也沒人覺得好笑。

     同樣的思維貫穿整齣製作,就是把我們不知聽過看過多少回的電視與網路八卦再一次又一次地給觀眾洗腦。這與張愛玲的作品中間的關聯為何?是批判張愛玲?還是消費張愛玲?反正這年頭任何偶像都可以被KUSO或消費一下,為什麼不來弄一下祖師奶奶?「生命如一襲華美的袍子」這段張語也被引述不下五次,難道入門張愛玲的途徑就是把張KUSO化?

     我甚至不能稱這是一齣戲。幾段十到十五分鐘不等的短劇,用了張愛玲的名義勉強串起。最近看到不只一齣這樣做法的劇場作品,讓我不禁懷疑,台灣劇場新一代編劇已經完成不了一個有頭有尾的結構。上一次我們在劇場裡看到角色心理起承轉合的完整刻劃是什麼時候?

     如果張愛玲是個舊衣大賣場,人人可以在裡頭淘寶,為什麼最後淘出的不是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意,而是這些飽受污染的廢棄物?

     問題顯然不是出在張愛玲身上。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