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郭強生 / 原創音樂劇《女人的中指》突破窠臼
分享 | 瀏覽數: 2876

原創音樂劇《女人的中指》突破窠臼

郭強生 | 發表時間:2017/04/30 23:22 | 最後修訂時間:2017/05/03 13:38

評論的展演: 躍演劇團《女人的中指》


圖版提供|躍演劇團

      標榜大型製作的本土原創音樂劇一直讓我有一種卡卡的感覺,因為音樂/歌唱這個既是形式、也是內容的重要元素,彷彿在這些製作中一直居於插花的尷尬位置。一方面是由於導演個人缺乏音樂舞蹈歌唱的背景,二來曲詞作者經常並非最初發想的靈魂人物,所以這些本土原創音樂劇常會出現了劇本與音樂各自為政的現象。

      在音樂劇的劇場中,詞曲創作者的名字永遠凌駕於劇作家(甚至導演)之上。關於《國王與我》與《真善美》,我們記得的是漢莫斯坦與羅傑斯(Oscar Hammerstein & Richard Rogers)這個詞曲搭檔。不然,導演本人也得是一流的舞者與編舞家,如《芝加哥》與《爵士春秋》的鮑布佛西(Bob Fosse)。再者,一齣音樂劇即使詞曲不見得優異,卻可能因舞台上那位歌舞奇葩而留名,如《我愛紅娘》的卡洛錢寧(Carol Channing)、劇場版《窈窕淑女》的茱莉安德魯絲(Julie Andrews)……連在音樂劇的電影改編版,《芝加哥》的導演勞勃馬歇爾(Robert Marshall)也是劇場舞者/編舞出身。

      反觀台灣本土音樂劇的發展,至今沒有一首專為該劇所作的歌曲能夠流傳,演員也常為電視藝人來跨界插花,所以歌曲的難度都偏低,太多團體唱遊而少有讓演員單挑大樑的一鳴驚人之作。有時,甚至會讓人覺得劇情中途跑出一首歌來不甚自然,因為歌曲的出現並未傳達出那些難以訴諸台詞的、更豐富細膩的意義與情感,反倒像是把已說過的台詞又再重覆一遍。所以多年下來,「音樂劇」在台灣劇場裡予人的印象總是綜藝性大於藝術性。

      《女人的中指》這齣小品之作之所以令人耳目一新,因為它的內容與趣味與音樂密不可分,讓人終於重溫了在觀賞了真正的音樂劇後,會不自主哼起它的旋律的那份美好。

      全劇只有兩位女演員,而且若不是張世珮與曾思瑜這兩位女演員的唱功,作曲康和祥的音樂也無法有如此準確的詮釋。故事雖然簡單,一點點《慾望城市》,一點點《越來越愛你》,但卻用中文詞曲演繹出了純戲劇所無法表達的層次。它是一齣喜劇,但也是一齣帶了感傷的諷刺寫實劇。寫實劇基調的音樂劇有它的難度,因為人物不能卡通化,所以詞曲必須忠於人物的心理狀態,不能只為了歌舞而歌舞。

      在這一點上,《女人的中指》常有一些神來之筆。比如其中一位女強人角色回到獨居的小窩,正準備為自己做一份簡單的晚餐卻遇到停電,在純戲劇中這稱不上什麼高潮或衝突的爆點,但是在音樂劇中卻提供了為角色畫龍點睛的絕佳情境。康和祥為此情境寫了一首好歌〈給我一點光〉,唱完了,停電也結束了,女人繼續做飯。這就是音樂劇能做,反而純戲劇做不到的效果。雖然是齣小製作,但不乏類似可圈可點的處理,音樂、戲劇、角色、演唱之間渾然一體,讓一個可能很容易淪為鬧劇的概念(「女人要自強!!」),最後充滿了藝術性的肌理。

      全劇採「無道具」(pantomine)、也無佈景無換場的方式,所以導演兼編劇的朱育宏在有限的空間條件下,讓劇中同時數線進行的劇情轉換能如此流暢,也功不可沒。但是,最後我要再為這兩位女演員張世珮與曾思瑜鼓鼓掌,能演又能唱的她們,是不可多得的人材。尤其在這齣劇中,我們看到了台灣劇場中少有的女性雙人組,這種說唱式喜感的表演以往都是男演員的天下,但這兩位為新一代的「女性喜感」下了不同註腳。不是方芳郎祖筠,不是王彩樺小甜甜,她們的喜感是時尚的,也是生活化的,擺脫了諧星或相聲慣有的誇張表演方式,亦莊亦諧,點到為止,即使伸出了女性的中指,還真讓人無話可說!

  圖版提供|躍演劇團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