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楊美英 / 2016年度觀察報告
分享 | 瀏覽數: 1770

2016年度觀察報告

提名觀察人: 楊美英 , 2017年03月21日 12時26分

評論的展演: 2016TNAF城市舞臺 河床劇團《開房間計劃-人生如是》 、 2016 臺北藝術節《停格》 2016 TAF " Still Life " 、 2016TNAF城市舞臺 莎妹劇團《百年孤寂》 、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一瞬之光.How Long Is Now?》 、 2016「松菸Lab新主藝」:黃懷德╳ 林宜瑾╳ 周瑞祥 、 驫舞劇場2016全新製作《我知道的太多了》 、 2016原舞者國家戲劇院年度製作「Maataw浮島」 、 十三聲、 布拉瑞揚舞團《漂亮漂亮》世界首演 、 《038》莊國鑫原住民舞蹈實驗劇場2016年度公演 、 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燕青》 、 海筆子TENT16-18 帳篷劇《七日而渾沌死》 、 2016 松菸Lab新主藝─林宜瑾《彩虹的盡頭》


台新藝術獎2016年度觀察報告:「跨」之驅力現象

2015、2016連續兩年第三度擔任台新藝術獎年度提名觀察人,在「掛一漏萬」的命定悲劇性壓力之下,勉力完成現場展演觀賞作品合計約兩百,強烈感受到台灣當代藝術創作發表的活力,還看見表演藝術界明顯出現越來越多樣而強勢的商業操作、娛樂導向、策略聯盟等企畫製作與行銷手法,因此,若干藝術性、社會性參與公共議題的堅持與實踐,於票房、資源方面相形拉鋸,對於整體生態的影響與其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一如之前,每年都有許多新作發表,致力藝術領域內各種推陳出新的可能,回溯近年台灣表演藝術發展,大抵與台新藝術獎設置後的時間同步,「跨領域」的藝術創作取向可說風起雲湧,2016年更顯蓬勃而多元。

筆者認為此處所說的「跨」,除了既有不同藝術形式媒材的合作模式之外,還表現在表演空間、表演者組成屬性、跨國長期結盟等更多跨越疆界的精神,例如:《人生如是》—河床劇團將表演帶進了台南老城區小巷弄,運用在地素人與劇場人,結合散步和搭車、密室等線性移動,可說翻新了「開房間計劃」;《停格》—河床劇團導演郭文泰與台北中山女中學生共同製作演出,寫下業餘/素人表演者現身專業舞台的新記錄之ㄧ。又如《百年孤寂》,莎妹劇團導演Baboo 重演周曼農改編拉美小說的同名劇本,刻意選擇在台南七股的鹽山上演出,留下了獨特絕美的影像式劇場奇觀。

簡言之,2016年的「跨」,方興未艾,同時表現於多元領域的創新,諸如雜耍特技、魔術表演的跨域變身之作:福爾摩沙馬戲團《ㄧ瞬之光》、周瑞祥《Animator》,前者的去身體、去技藝,後者的返歸魔術表演行為的核心意義,恰恰反映二者的成就方向各異,也勾引出近年「跨領域」如火如荼的洪流之中所存在的問題:劇場表演本是環環相扣的總體藝術,從形式到文本、從動作到語言、從表導演到舞台美術服裝燈光、音樂設計等,不容許任何鬆脫或失衡、破綻;爾今是否漸漸的「跨」儼然成了ㄧ種護身符,包裹了整個作品藝術與技術的不整齊,甚至連想說的故事、該有的身體,偶有薄弱不足,應啟危機意識。

綜觀2016年的表演藝術新製作,舞蹈類作品的表現顯得突出,譬如:《我知道的太多了》編舞劉冠詳從失恃的痛苦深淵取材,以簡約舞台視覺、癲狂嘲謔的肢體語彙刻劃出巨大而悲慟、詩意而陰暗的生死功課。其他舞作如《浮島》、《十三聲》、《漂亮漂亮》、《038》、《織布∣男人×女人》、《彩虹的盡頭》等,也多和個人的(童年)記憶、族群生存歷史有關,且以俯身貼近台灣土地或部落生活之姿進行創作,探尋集體情感、發掘或轉譯田野行動與文化儀式符碼等,成績亮眼。

再者,從傳統戲曲出發的創新嘗試也頗精采,諸如:柏優座《惡虎青年Z》將京劇武生戲導入現代社會寫實情節,暢快淋漓,走出新路;奇巧劇團《鞍馬天狗》大玩歌仔戲、武俠、搖滾樂、豫劇、寶塚風格的混融,寫出時代悲歌,「李清照私人劇團」以歌仔戲結合藍調爵士的《燕青》,繼續走向暗黑香豔的感傷動作派;拾念劇集《蓬萊》重新想像上古奇書《山海經》,重新建構具有當代性的南北管神話音樂劇,引發熱烈討論。

最後,就2016年度入圍名單而言,我個人想到的遺珠之憾為第一季觀察提名的《七日而渾沌死》,後來婉謝參加複選。該作品可說是「海筆子」成立多年迄今,最為精煉的帳篷劇演出,以豐沛的語言、意象流動,及熟成的演員,交錯出繁複而強力的情境象徵,用力發出來自世界底端、社會低層的吶吼,能量湧動,讓人不由凝神傾聽、感受深刻。如是堅持站在邊陲的藝術發聲,也是ㄧ種從劇場傳統定義出走、叩問慣性體制框架的「跨」。期待後續。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