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于善祿 / 生命政治與生存正義——評布拉瑞揚舞團《#是否》
分享 | 瀏覽數: 2598

生命政治與生存正義——評布拉瑞揚舞團《#是否》

于善祿 | 發表時間:2019/06/12 01:36 | 最後修訂時間:2019/07/23 15:55

評論的展演: 2019雲門劇場-布拉瑞揚舞團《#是否》

圖版提供|布拉瑞揚舞團      版權|林峻永、楊人霖

時間:2019年5月25日,週六19:30

地點:淡水雲門劇場

一堵巨大的木造高牆,就佇立在舞台上,在一般成人可以搆得到的高度範圍裡,寫滿了一堆恨世與厭世的字句,以及一點點的塗鴉,舞者正式開演前,這個視覺意象的衝擊是巨大的,仔細看,裡頭透露出絕望、自我否定、怨恨、不順遂、渴望愛、孤立無援等非常嚴重的負面情緒,不禁讓人好奇,是甚麼樣的人會留下這樣的字句與塗鴉?他們曾經或正在遭受怎樣的人生?

正在感受這些字句與塗鴉的暗黑能量時,舞台右上方的觀眾席,傳來台東阿美族都蘭部落的年輕創作歌手Sonlay(吳元楷)清亮的歌聲,慢慢走過觀眾席,進到舞台上的表演區,抱著吉他,自彈自唱,曲調清純不複雜,有一點遼遠的抒情搖滾,還帶著一絲絲海風的徐徐柔順,讓人不禁會隨著他的歌聲輕輕搖擺。在整個演出當中,他除了開場與壓軸之外,也在表演的中間偶爾穿插國語或族語的歌曲,如〈最靠近太陽的的地方〉,有時甚至只有輕輕撥動著哀愁的琴弦,托襯著舞者表演的低盪情緒,安撫而療傷著。

事實上,整個演出將整個雲門劇場當作是一座大型的台式卡拉OK,亮片球高掛且緩緩轉動,折射出來的星光點點,佈滿整個空間。感受到許多觀眾都是準備來跟著表演內容歡唱的,他們似乎已先得到了某些訊息,而且許多都是一小團一小團的捧場應援,如此已和若干表演者之間微微地熱絡起來,為後續整個演出與劇場氣氛的活性鋪墊了很好的基礎。

圖版提供|布拉瑞揚舞團      版權|林峻永、楊人霖

右舞台擺置了一台電子琴,琴架腳邊一側放了一具大聲公,已經預示了一切。果不其然,在吳元楷的演唱之後,頭戴金閃紅色假髮、身著勁辣服裝、腳踏高跟鞋的Ponay(曾志浩),以「中年大姐頭」的形象出場,調侃了吳元楷的歌聲毫無感動,不嬌嗲亦不深情,並誇張而「適切」地示範了「正確」的聲情表演,加上了嬌媚的眼神與姿態,立刻博得觀眾的滿堂喝采,就此翻轉了抒情搖滾的文青風格。隨著曾志浩快節奏、大聲量地彈奏電子琴,每一首流瀉而出的旋律,全是觀眾熟悉的流行歌曲,大多為上個世紀八、九零年代的暢銷金曲,也有部分是近年的中文流行音樂,觀眾跟著唱,情緒相當高昂,獨樂樂絕對不如眾樂樂。

倘若說流行歌曲代表著社會情感文化的縮影,應不為過,這裡頭至少有各個年代的浮世情懷,親情、友情、愛情,自然不在話下,有時甚至承載著感時憂國的沉重,抑或對於人生與命運的體悟。創作及演唱的人是一種表達與詮釋,聽的人又會各自投射移情,套入自我的情感經驗;因此,當源起於日本的卡拉OK在1980年代傳入台灣,或者是1990年代台灣業者將其結合MTV的包廂制而形成KTV,近年有些鬧區的街頭騎樓,更出現了專給一人或兩人獨享的「寂寞包廂」;這些讓人聚眾歡唱或藉歌(通常也會加上藉酒)澆愁的音樂空間,就承載了更多的情感文化與人生故事。看起來,《#是否》便是在這樣的脈絡下,展開了舞蹈的構作,不禁令人聯想到《詩經》序有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圖版提供|布拉瑞揚舞團     版權|林峻永、楊人霖

音樂與K歌之外,更應該會看到的是這群男性舞者所呈現出來的身體圖像與風景。在歡快的音浪與節奏裡,他們依序、交叉地出現在舞台上,有不斷奮力用手搥打自己的,神情悲憤而痛苦;有群聚且狀似一言不合,繼而互相扭打者,其中似乎帶點嘲弄身材肥胖、霸凌的意味;有穿著漂亮服飾、長筒馬靴,快樂跳舞的;有光頭、赤膊,穿白色蓬蓬裙,腳踩厚底高跟鞋的;也有努力想要好好跳舞的。沒有印象中美美優雅的舞蹈,反倒是在他們的舞動身體中,強烈地感受到壓抑、火爆、憤怒、恨世的情感,甚至是對於社會、政治、教育、家庭等等的控訴。

每一位舞者的身體都蘊含著豐富的故事能量,透過身體的盡情舞動而得到釋放,並在舞蹈構作中,起起伏伏,許多段落都可算是舞者自身坦誠的吐露,看得出來,在成長的過程中,不被肯定、自我否定、家庭失能,像是在「大風吹」那一段,更可以感受到社會分類標籤對他們的影響,尤其是無法歸類、獨自一人承受者,自己必須面對身體與心靈的傷口及痛楚。經過這一大段的情緒低迷與暗黑能量,安排了讓舞者一個個對著麥克風,大聲說出自己是誰,自己的原生家庭與家人,想要感謝的對象,藉此慢慢返回現實,並重新找回當下的自己,肯定自我與感恩,似乎達到了某種藝術治療與心靈療癒的效果。 

有趣的是,明明是一首又一首的流行歌曲串燒,明明舞者很賣力,觀眾也很亢奮,但偏偏整個作品就是有一種潛藏的哀傷與控訴,表面的歡樂暢快,並不能掩飾台灣社會底層的真實與殘酷,這一個個舞者,甚至是作品之外千千萬萬的許多生命,都是一路走來,始終奮勉地想要活著,但卻得時時與生活、環境、制度搏鬥;這個舞作之所以感人,這樣的生命政治與生存正義,不能不被彰顯,實在令人省思再三!

相關評論

2019年度「台新藝術獎」觀察報告 --- 吳介祥

《#是否》無論是或否,都不是全貌 范姜泰基(台藝大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生)

以卡拉ok為基底的一杯舞蹈調酒-布拉瑞揚舞團《#是否》 --- 魏琬容

《是否》有一首歌,代表著你的曾經? 陳王湘瑜

唱歌的身體繼續奮力前行──《#是否》 --- 白斐嵐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