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張晴文 / 當一切都觀光化之後──評「滿山春色──黃海欣個展」
分享 | 瀏覽數: 3088

當一切都觀光化之後──評「滿山春色──黃海欣個展」

張晴文 | 發表時間:2022/01/25 10:10 | 最後修訂時間:2022/01/27 00:58

評論的展演: 滿山春色 - 黃海欣個展

【按:本文轉載自《藝術家》雜誌561期,2022.2】

只剩下觀光客

      在2005年的一場研討會上,法國學者尚.朗希(Jean Lancri)提問道:「21世紀邊際的當代藝術中,繪畫還剩下什麼?」當繪畫似乎已完全消失在西方大型的藝術盛會,並且被裝置、錄像、攝影、表演藝術等所取代,只剩下少數的繪畫仍然倖存,然而此時的繪畫仿若也墜入了現成物的陰影,意思是,這些繪畫只能依存在所謂觀念的範疇之下。他認為這個危機必須放在政治、社會、文化的背景中看待。他從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的觀點出發,認為群眾社會是一個消費社會,而「我們這個時代的藝術似乎沒有其他的目的,除了滿足那些日益增多的,並且不斷想要再消費得更多的觀眾;這些觀眾以最快的方式達到娛樂的目的,而不願意只是搬把椅子坐下來。」[1]鼓吹沉思的繪畫已經不流行了。接著,尚.朗希更近一步以伊夫.米修(Yves Michaud)的說法來論述繪畫在當代的轉變跡象:「在一個藝術可以以任何形式出現的時代,藝術可能從它所屬的領域中蒸發掉。〔……〕群眾的美感好奇心從此是一個無法滿足且匆忙的觀光客的好奇心:對他而言,需要的是快速地在時代的氛圍中『吸一口藝術』。」[2]面對藝術,專注且長時間的注視變得不可能,但也因此建立起一種原本不存在於藝術本質中的「瞬間」時刻。過去的繪畫以獨一無二之姿吸引觀眾在它面前沉思默想,今天的繪畫將在要求短暫美感經驗的年代裡,蒸餾,變成氣體狀態,變成各種當代版本的化身。

     在這樣的情態之下,我們看到許多繪畫性轉移在其他創作形式的例子;而另一方面,也確實能看到不少以繪畫既有形式試圖捕捉當代狀況的嘗試。回應快速的時間感,回應生活中各式各樣新興媒體的視覺經驗,同時透過繪畫獨有的身體感,展現畫家對於繪畫本身的思考與實踐。

體驗與當下的展演

     觀光與登山,都是現代生活的產物,也都強調身體對於現實的體驗。19世紀的登山者在涉險求取巔峰經驗的過程中,落實啓蒙主體的身分,並且透過書寫來形成某種自我的感官教育。作家吳爾芙(Virginia Woolf)的父親萊斯禮.史蒂芬(Leslie Stephen)也是一位作家、歷史學家、登山家,他曾在〈一個登山家的悔恨〉(1867)一文中倡言登山的價值,在於「能夠帶領一個人接觸人類天性中最高的一面,享樂絕非終點、亦非目標,而是協助一個人間接吸收昇華的影響力,灌注進人格裡。」[3]他也分析道登山家的運動書寫,有的縱情於文藝腔的描述,有的語調趨近於冷言諷刺或故作詼諧,以另一種想像力回應自然經驗。他強調,享受山景或者認識群山,理性的數字無濟於事,重要的是置身其中,「感受重壓在想像力上的質量」[4]。這個質量來自具體的形象。

     而另一方面,談及觀光,社會學家約翰.厄里(John Urry)曾歸納幾項觀光活動的特質。在現代社會中,工作和休閒被區分為兩個不同的範疇,人們動身前往目的地,並稍作停留。某些地方之所以成為觀光之地,吸引世人凝視,是因為人們預期自己能從中獲得極大的快樂,特別是透過幻想與做白日夢,無論快樂的理由是基於不同規模,或因為可以親身體驗平日生活根本無法觸碰的感官刺激。[5]這些預期心態靠著各種非觀光技術一再強化、建構觀光凝視,以長久維持。其間,觀光客對自己凝視的這一切留戀不已,時常將之變成具體的視覺物件,這些作為皆能使凝視的對象跨越時空,一次又一次地重新複製、捕捉和散佈。[6]厄里也在《觀光客的凝視》書中進一步分析觀光中的視覺與攝影。他指出,社群網站上的影像與每日生活潮流緊緊相繫,每張照片充分反映「瞬時一刻」,體現「即時文化」,民眾分享的不是回憶,而是正在發生或發生不久的經驗。照片就是當下的展演。[7]

自然之愛

     上個週末,我終於來到藝廊看了黃海欣的個展「滿山春色」。去年疫情爆發以來,黃海欣回到台灣長居,這段期間她曾幾次登山,並以這些登山經驗作成了本次個展的主要作品。早在網路上看到這些創作影像的同時,我就已領略了她畫作中向來的幽默和銳利冷眼。然而現場觀看作品,更覺繪畫的物質性為這些描繪網路時代風景的畫作添了幾分作用力。當所有時髦的登山者忙著上網更新自己的動態,黃海欣則是退一步將這些「當下的展演」做為描繪的對象,其實並非嘲諷,只是道出了這一年代的某種登山情調。黃海欣〈登象山〉2021,油彩畫布,162x130cm (圖版提供:双方藝廊)黃海欣,《登象山》,2021,162 x 130 cm,油彩畫布         圖片來源|双方藝廊

     此次個展之作,一本她向來的速寫風格而成。快速的筆觸,未多加細緻刻畫的人事物,保留了簡筆的造形和隨意描繪的風格,總有點扭曲或者歪斜,在外形不精準的勾勒下,讓所描繪的人事物變得荒誕。這樣的荒誕倒不至於醜化,反而有展現出事物本色之感。那些有點歪斜的俗世人生其實也談不上什麼大罪大惡,只是看來有些不堪。「滿山春色──黃海欣個展」展場(圖版提供:双方藝廊)黃海欣展場一隅        圖片來源|双方藝廊

      就展覽的動線而言,數件較大尺寸的群像或風景排開,穿插著幾件尺幅較小的風景或動植物特寫。在主要的登山景致之外,小幅的畫作打破展場中規格一致化的視覺場景,為整體展覽帶來節奏感,多少也讓展場增添幾分山林的情境,畫布錯落,引導觀者的視線在各個不同的高度之間游移,回應了「滿山春色」等待觀者進入遊覽的意象。而我們在展場之中也變成了觀光者,只是在這裡黃海欣已替我們找好了凝視的對象——高山上的蕨類植物,路邊的狗兒,以及峽洞中到此一遊的打卡照片。這些圖像從人們的手機轉移到了牆上的畫布,有些景物的再現展露了異地獵奇的關愛眼神,有些則是充作在場證明而細節不重要。至於幾件較大的畫作,把登山在今日成為某種時髦活動的矛盾,以單格漫畫似的特徵化手法放大。在這裡,速寫式的圖像風格成了捕捉微妙感知的關鍵,我們清楚看見驅動一切繪畫的因素,某些被刻意突顯的目標,某些選擇省略處理的細節,究竟是什麼誘使著畫者表現,而某些沒畫出來或者看不見的東西也一併被召喚了出來。

     展覽從〈攻頂〉展開。穿著入時的登山者們在帳篷外圍坐,各自看著自己的手機。手機螢幕的亮光在黑夜中取代了星光,這群人迢迢上山之後仍盯緊手機,露營或者山林似乎只成了某種讓人自豪的背景氣氛。在廊道轉彎之處,小尺幅的兩件〈海芋〉在觀眾的腳邊挺立。轉進展室,一隻黑狗迎面而來,友善地和人們對看。人們在郊區登山的重點,似乎不是健身或者親近自然,而是將自己置身自然的佈景之前宣告在此登場。山林之間的縱走或野營,也無法拋下手機。當代人將自己丟到一個陌生艱難的環境中,穿著昂貴的名牌戶外裝備,重新學習生存的技能,並且是象徵性地學習。自然始終呼喚著人們親近,只是19世紀以來登山者口中那「自然與我深切相關」的感覺,在當代登山觀光客的經驗中,有了不一樣的註腳。

黃海欣,〈黑美人〉,2021,油彩畫布,35x27cm (圖版提供:双方藝廊)黃海欣,《黑美人》,2021,35 x 27 cm,油彩畫布         圖片來源|双方藝廊

城市登山者的畫像

     黃海欣像是一個觀察者,在登山之際描寫山友,也描寫景物。顯然,她採取的不是那種浪漫描繪某種崇高體驗的創作路線,而是帶點自嘲地透露了當代人面對自然的某種矛盾。在較小尺幅的畫作中,我們仍可看到做為一個(觀光式的)登山者對於自然的好奇和嚮往之情,特別是反向地回應風景這一畫類的傳統,黃海欣在此提出了一個屬於當下的版本。

     整體來說,「滿山春色」個展的主題並非風景,而是群像,在自然的背景之中展露了「都市人視角」現形的後台。另一方面,展場中小幅的風景對於登山的繪畫者而言,是觀察和體驗的紀錄,有別於按下快門並且能馬上處理畫面甚至刪除影像的紀錄方式,在有限的小尺寸平面上透過油彩的塗刷,富繪畫性的筆觸之間,展現了相當個人的感性刻畫。山景不被以巨大宏偉的面貌再現,黃海欣的描繪興趣亦不在此;山中景物,那些動人的或者值得留下的一瞥,僅只需要一張小小的畫布即能滿載。小巧的尺幅也讓這些微小風景能夠被戀物式地珍愛。而她花費更多的篇幅,把廣闊山林之間顯得奇詭的人們指認出來,在這些畫面之中,風景被以近乎簡陋的方式處理,例如〈登山者〉身後的樹木,僅剩象形程度的寥寥數筆。風景之於人,成為一種意象式的存在,道出了當今某種面向上人與自然關係的淺薄。黃海欣的「滿山春色」,是當下展演式的登山實錄,藉著繪畫回應一切觀光化的世界,也包括觀看繪畫這回事。黃海欣,〈登山者〉,2021,油彩畫布,162x130cm (圖版提供:双方藝廊)黃海欣,《登山者》,2021,162 x 130 cm,油彩畫布         圖片來源|双方藝廊



[1] Jean Lancri,〈二十一世紀的當代藝術中,繪畫還剩下什麼?〉,陳貺怡 譯。收錄於陳志誠主編,《當代藝術中的繪畫課題:2005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大學,2006,頁127。

[2] 同前註,頁128。

[3] Leslie Stephen,〈一個登山家的悔恨〉,劉麗真 譯。收錄於詹偉雄 編,《攀登的奧義──從馬洛里、尼采到齊美爾的歐洲山岳思想選粹》。台北市:臉譜出版,2021,頁39。

[4] 同前註,頁46。

[5] John Urry、Jonas Larsen,《觀光客的凝視3.0》,黃宛瑜 譯。台北市:書林出版,2016,頁25-26。

[6] 同前註,頁26。

[7] 同前註,頁245。

相關評論

與媒介同行的小確幸:看黃海欣個展《滿山春色》 --- 曾少千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