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曾少千 / 與媒介同行的小確幸:看黃海欣個展《滿山春色》
分享 | 瀏覽數: 2012

與媒介同行的小確幸:看黃海欣個展《滿山春色》

曾少千 | 發表時間:2022/01/24 21:10 | 最後修訂時間:2022/01/25 15:43

評論的展演: 滿山春色 - 黃海欣個展

在充滿未知和騷動的時代中,人們普遍有追尋小確幸的心態,意圖把握簡單而真切的幸福感。近年來黃海欣的畫作即關注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捕捉和品嘗飄忽短暫的小確幸。她以往幾個重要的系列,包括《小確幸之河》(2013-2015)、《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2013-2018)、《公園裡》(2015-20),皆敏銳洞察各地人們尋覓小確幸的行為舉止,詼諧揭示奇異荒誕的身體語言。黃海欣最近在双方畫廊展出的《滿山春色》新作,進一步以台灣風景為主題,發掘大自然的靈性及氣息,並探索踏青登山者如何迎向小確幸。

《滿山春色》勾勒出台灣風景具體的時空座標,鋪陳綠意盎然的氛圍,也傳遞大地甦醒的生命力。作品高低錯落在展場牆面上,邀請觀者轉動頭頸和目光,瀏覽蔓生角落的海芋蕨類,近觀幼苗萌芽和藤蔓纏繞,走進蒼鬱的樹林和朦朧的霧中古道。黃海欣以細膩的實景寫生(或參考轉譯照片),再現亞熱帶海島特有的動植物和生態環境。她悉心畫出太魯閣的峭壁、蘭嶼的岩洞、黃金瀑布的泉澗,時而運用巧慧的直覺和輕盈的造型,勾喚椰林月色和山巒濕氣,放大了地質紋理和葉脈圖案。

黃海欣,蘭嶼3,油畫、畫布,45x38 cm,2021黃海欣,《蘭嶼3》,2021,45 x 38 cm,油彩畫布         圖片來源|双方畫廊

除了生動描繪自然景觀之外,黃海欣更饒富興味地點出數位複製時代下的旅遊行徑。她選擇網路社群相傳的熱門景點為題材,如金面山、抹茶山、象山,指出大自然已蔚為人類舞台佈景之現象。穿戴著流行服飾、墨鏡和背包的都會男女,在彷如伸展台的山陵磐石上,展示健美體格和休閒時裝。川流不息的人群湧現在城郊山丘,隨時隨地和相機(或手機)形影不離,熱衷彼此拍照或自拍。這些畫作採用靈活的場景調度和多重的視線切換,一一凸顯每個遊客的裝束打扮和動作神態,煞是精彩好看,令人莞爾。如此亟欲出遊和狂熱拍照的集體行為,一方面反映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國旅熱潮,另一方面也指涉當代「我拍故我在」的生活風格。

此展覽有幾幅大型畫作,聚焦在年輕人登山露營的夜晚時刻,特別著墨在手機螢幕散發的強勁藍光,頗有獨到之處。《攻頂》顯現眾人在攀峰之後,沒有插旗歡呼或眺望美景,而是忙著用手機打卡和分享動態,而此時此刻在背景群山中,竟也閃爍著其他登山者手機的冷冽光束。《認識火之後》描述大家在營火晚餐後的餘燼中,各自沈溺在眼前的手機螢幕上,人造藍光波長穿透了每人的臉龐,構成了形似面罩和呼吸器的配備,甚為滑稽。黃海欣營造出詭異逗趣的畫面,以瑰麗深沉的色調烘托登山客凝望手機的面容。滑看手機是大多城市人慣常的就寢儀式,在露宿山頭的漫長夜晚似乎有助於消緩浮躁和寂寥。結伴上山共遊的群體,其實早已各自出神,在螢幕裡的另一方解散下山了。

黃海欣,攻頂,油畫、畫布,162x130 cm、2021黃海欣,《攻頂》,2021,162 x 130 cm,油彩畫布          圖片來源|双方畫廊

黃海欣簡潔有力的圖像,帶有插畫和漫畫的濃厚趣味,富含油彩筆觸的豐富質地和色澤。其直幅的形制,類似手機快照的視像。如此的創作手法產生了繪畫和攝影之間的連結和辯證,同時也引人思索自然和感官意識的媒介化(mediatized)情形。她從不妄加評斷或置身事外,而是開拓一個想像思辨的空間,讓觀者揣測:陷溺在手機世界的畫中人物,是否患有網路成癮、科技冷漠、手機焦慮症,或是在追逐寶可夢精靈、美肌修整照片?當人們安排旅遊行程時,是否受到社群媒體的制約和輿論話題的左右?畫中使用手機(或相機)的人們,身處在大自然又高度依賴影像媒介,基本上他們是以一種攝影式的觀看來收集和散播自然的影像,藉以建構及證實小確幸經驗的存在。

黃海欣,認識火之後,油畫、畫布,162 x 130 cm,2021黃海欣,《認識火以後》,2021,162 x 130 cm,油彩畫布          圖片來源|双方畫廊

昔日,人們為了洗心滌慮而親炙大自然,欲遠離凡俗單調的日子而尋幽攬勝。從日治時期到戰後的現代化社會發展中,政府部門和新聞媒體莫不推動觀光產業,掀起一波波名勝景點的旅遊風潮。如今,在數位傳播的效應下,人們更常前往已被媒介化的度假地點,並透過攝影和社群媒體,即刻分享和傳遞小確幸的情境,愈加形成了經驗和視覺媒介共生和循環不息的現象。媒介就像雙面刃,它將世界拉近到人們眼前,但是卻讓使用者和身邊的自然疏遠了,和周遭的人群隔閡了。今日人們還能夠從跋涉山林和海岸行旅中,獲取獨特深刻的本真體驗嗎?

就當代繪畫而言,黃海欣個展提出有關小確幸和媒介化的問題意識,開闢了一個交錯真實和遐想的新境。以往的台灣風景畫常講求地方色彩、土地認同,或強調自然意象中的審美感性、精神寓意。顯然地,別出心裁的《滿山春色》跨越了風景畫的類別和格局,以雅俗混融的畫風,細看媒介所濾選的自然景色,從科技浸染意識的關懷旨趣,刻劃出媒介帶給人們的親密和疏離。

相關評論

當一切都觀光化之後──評「滿山春色──黃海欣個展」 --- 張晴文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