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陳惠湄 / 油桐花的淡淡哀愁:客家音樂歌舞劇《香絲‧相思》
分享 | 瀏覽數: 3303

油桐花的淡淡哀愁:客家音樂歌舞劇《香絲‧相思》

陳惠湄 | 發表時間:2016/06/30 23:49 | 最後修訂時間:2016/07/05 07:13

評論的展演:客家音樂歌舞劇《香絲‧相思》

觀賞的展演時間:2016/6/4(六)19:30

地點:兩廳院臺北國家戲劇院

主辦單位:客家委員會

 

圖檔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客家委員會在推展客家藝文方面可說是不遺餘力,在表演藝術方面,持續辦理音樂、戲劇等展演。《香絲‧相思》是繼2007年《福春嫁女》後,客委會所製作的第二部客家音樂歌舞劇,這次同樣也委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負責策劃並執行。根據北藝大音樂學院院長吳榮順在節目單中寫的,「殷鑑不遠,避免重蹈覆轍,接下《香絲‧相思》的製作之後,在音樂學院、舞蹈學院以及戲劇學院,分別開設了客家音樂、客家歌舞劇合唱、客家問話與社會、客家語言與戲劇等課程,以儲備此劇的製作、設計與演出人才」[1],可見此劇動員程度之廣以及籌備之早。不同於之前改編自莎翁名劇《馴悍記》的《福春嫁女》,此次的《香絲‧相思》以客籍作家龔萬灶的散文《油桐花》為藍本,由現任職國光劇團劇藝編創小組的林建華改編劇本,並由國家文藝獎得主李小平執導。如此,比起改編自莎翁經典名劇、懸掛客家意象標籤、難逃客家文化符號置入性行銷的首次製作《福春嫁女》,立基於客籍作家原創的《香絲‧相思》,對編劇與導演來說應該都有更大的創作空間,從各方面來說也都更有意義。

此劇描述劉家女兒滿妹愛慕製炭學徒李木生,兩人萌生情愫,但患有小兒麻痺的她懷著自卑情結,不能確認李木生的心意。偏偏自小離鄉學習的李木生(由海馬樂團的徐灝翔飾演)木訥靦腆,一番情意未說出口,勤奮老實的他認為自已應該獨當一面之後才能成家,因此就遠離滿妹,出外打拼。苦苦相思等待的滿妹身體日漸衰弱,在沒有等到李木生的情況下就離世。多年後,在劉家人掃墓之時,李木生姪子造訪,才知道李木生早在工作意外中喪生;兩人在同一年離世,離開時仍思念著對方。在管弦樂的序曲拉開序幕後,場景是劉家人清明掃墓,由童養媳平妹懷念與她一同長大、感情深厚的滿妹開始,再倒述回當初春雨滂沱,對面山頭的黃頭家偕同燒炭工人到劉家躲雨,劉家人盛情接待,滿妹與木生一見鍾情開始,故事緩緩展開。隨著四季的流轉,整劇分為序場春分/第一場穀雨,第二場炭窯,第三場白露,第四場冬至,第五場油桐,第六場千家詩等。編舞家董怡芬設計的動作簡潔流暢,對演員來說應該不會造成太多負擔。在喜宴的場面中(滿妹的哥哥與童養媳平妹成親的場面,以及滿妹與木生最後在另一個時空中攜手結為連理的場面),舞台上安排了真正的傳統客家八音樂團演出;傳統山歌與現代客家詞曲、棚頭唸白,還有老山歌、山歌仔、平板等傳統客家三大調及童謠、諺語等,都紛紛自然地融入劇中,讓觀眾藉由整齣戲劇的進行,一窺客家音樂之豐富。

 

圖檔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音樂創作部份由北藝大專任作曲老師顏名秀負責。顏名秀與林京美同一年考進北藝大擔任專任作曲老師,當時兩位都是剛取得美國作曲博士學位的年輕女性作曲家,她們一下子補足了懸空多年的北藝大專任作曲教師的缺額。一路受學院派訓練的嚴肅西方音樂作曲家,難得有機會接手如此大型的歌舞劇,想必花費了許多時間與精力,不只在音樂創作上,更困難的是與戲劇、舞蹈的配合。顏名秀認真地研究客家詩詞發音,不懂的就查字典、詢問,努力地配合客語詩詞的平仄音韻譜曲,使得演員演唱時字詞清楚;不過分困難的旋律,即使是非音樂專業的演員,也能演唱得自然順暢。沒有演唱、只有樂團演奏的部份,例如開場、間奏或終場段落,樂器間的配置時而顯示出分明的層次,時而展現出磅礡的交響樂聲響;西洋短笛的獨奏竟像是傳統竹管樂器的聲音;在劇中人物演唱時,樂團的部份不過份突顯,能伴奏著演員的歌唱,這些都充分展現了作曲家的配器與原創音樂的功力。作為一位現代音樂創作者,顏名秀可以寫出如此動聽又簡潔的旋律,讓歌聲配合著戲劇的進行打動人心,讓觀眾心情隨著劇情起伏感動,這一點可說是非常難能可貴,也顯示出作曲家不急著彰顯自己,而是謙虛地配合整個戲劇的心態。

負責演奏的是北藝大音樂系管絃室內樂團,雖然是由在學學生組成,但是這次的表現十分盡責搶眼。領軍的是國內搶手的指揮張佳韻,受到樂團愛戴、經驗豐富的她,於戲劇、舞蹈、音樂之間居中協調的能力,在這次展演也發揮了很大的穩定軍心的作用,可說是音樂成功的一大功臣。除了管絃室內樂團之外,傳統音樂系合唱團和臺灣客家山歌團也扮演了襯職的角色。

 

圖檔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舞臺上雖時常出現多人同台的熱鬧畫面,佈景也不少,整劇的舞臺畫面都經常處在很滿的狀態,但場面調度仍算流暢。在此劇中也出現了導演李小平的一些個人印記,例如從天花板垂掛而下的布簾(在此劇中的喜事場面,也懸掛了紅燈籠),或者是結束前大量的灑花瓣等等,但是他在劇中刻意壓抑如客家花布等文創產業中常見的客家意象標籤,而以引用客家詩人的詩作與客家山歌,或透過劇中人物的對白互動與內化的情感表現,以及情節的鋪陳等,來表現客家民族的文化習俗與人情,讓人感受到客家民族熱情待客、知天樂命、勤奮打拼的特質,可說是不落俗套的選擇。童養媳文化盛行於早年的客家民族以及閩南民族,此劇透過平妹與滿妹情同手足的情感來表現這個文化習俗,讓人對女性長輩自然湧出敬佩與感念。劇中結尾經由男主角姪子的到訪,讓人得知互相思念牽掛對方,卻從未真正表白心意的男女主角,竟在同一年離世;壓抑著說不出口的愛情所造成的命運,不禁令人感動落淚。劇本的故事情節雖簡單,卻自有動人的力量。或許就像李小平接受客家電視台訪問時所說的:「客家好像不需要特別去賺人眼淚,這個族群本身的共同記憶,就帶著淡淡的憂鬱」[2]

劇中演員除了已活躍於舞台上的專業演員之外,更包含了在學的學生,都是經過甄選而來的,聽說在甄選時就必須以客家語演唱與演戲。演員在台上或演或唱,表現不俗;據說台下的客家長輩觀眾們可以無須看字幕就聽得懂台詞與歌詞,相信這對演員們以及整個製作團隊來說,應該是最好的鼓勵了。雖說委由一個包含戲劇學院、舞蹈學院、音樂學院的藝術大學製作,有其便利之處,但是,牽扯到每個領域專業的不同屬性,在籌備排練中,調整、磨合、互相折衷的過程,想必仍然是非常艱辛的。牽涉到許多人投入的這整個團隊,最後呈現出來的,是頗為令人滿意的一個展演。整體來說,這是一齣好看又好聽的歌舞劇,溫馨感人,除了令人一窺客家民族的生活與文化習俗之外,傳達的感情更具有感染力。在努力整合之後,可以呈現出這樣的結果,相信值得整個團隊欣慰。

 

圖檔提供: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1] 見當日演出節目單。

[2] 〈真心推薦客家音樂歌舞劇《香絲‧相思》〉,客家新聞台,《暗夜新聞》。http://www.hakkatv.org.tw/message/4。最後參閱日期:2016年6月30日。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