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陳惠湄 / 《看見看不見的—依地創作》
分享 | 瀏覽數: 1471

《看見看不見的—依地創作》

陳惠湄 | 發表時間:2016/09/30 18:51 | 最後修訂時間:2016/10/03 11:17

評論的展演看見看不見的—依地創作
演出團隊:壞鞋子舞蹈劇場
觀賞的演出時間:2016年9月10日19:30
演出地點:板橋435藝文特區戶外空間(新北市板橋區中正路435號)

滴滴答答的小雨從天空飄落,在板橋435藝文特區入口處大門旁的白色沙地上,觀眾領了主辦單位準備的巧拼地墊,或在石頭長凳上,或在沙地上席地而坐,輕鬆等待演出開始。看著兩隻中型犬(據說是舞團的)自由地在這戶外空間奔跑,筆者暗忖,沙地堆起的這幾個小丘應該難逃被做記號的命運;果不其然,有一隻就舉起腿在其中一個小丘做記號,令人暗自發笑。從沙地一側的盡頭,悄悄出現緊密粘貼著的兩名舞者(陳彥斌趴伏在王玟甯背上),以非常緩慢的速度無聲地匍匐前進,演出似乎已經開始了;但這時藝術總監林宜瑾卻拿著白氣球出現,邀請觀眾到門口的空地上集合,聆聽演出說明,任由兩名舞者兀自緩緩前進,形成一種頗為詭譎的開場。第一個作品《ㄍㄨㄟ》是目前仍在臺藝大就讀的年輕舞者王玟甯所編的雙人舞。男舞者(陳彥斌)緊緊黏貼在女舞者(王玟甯)背上,兩人就像龜與龜殼般緊密相依、不可分離。在周云蓬(中國民謠創作歌手)《沈默如迷的呼吸》歌曲的吉他聲與歌聲瀰漫出的溫柔氛圍中,兩位舞者繼續緩緩爬行。而後,舌頭樂隊(來自新疆)主唱之一吳吞所演唱的《猜》讓音樂轉成激烈的搖滾,陳彥斌就在此時離開王玟甯,開始獨舞,兩名舞者似打鬥般的激烈動作,讓白沙飛濺揚起並發出聲響,彷彿與音樂一起舞動著。兩人在一陣纏鬥後又以嘴相接,維持雙唇連接的姿態,繼續旋轉與舞動。這樣的兩人就像是親密夥伴間的關係,既激烈爭辯又緊密相連。最後,在義大利作曲家韋瓦第(Antonio Vivaldi, 1678-1741)的雙曼陀鈴協奏曲慢板樂章(Concerto for two mandolins in G major, 2nd mov. Andante)音樂聲中,兩舞者相吻相擁地倒在沙地上。此時林宜瑾手提白色燈籠出現,引領觀眾前往下一個地點,拋下在沙地上一動也不動的兩名舞者,與一開場時的情況互相呼應。雖然這個作品的結構與身體語彙並不複雜,但是這個介於編排與即興之間的舞作,藉著舞者身體動作與音樂段落結合所傳達的能量,似乎讓人感受到年輕舞者熱情洋溢的創造力。

王玟甯《ㄍㄨㄟ》 與陳彥斌  圖版提供|壞鞋子舞蹈劇場  攝影|陳堯

來到被教室般的建築物圍繞著的中庭草地,看到五個白色人型雕像,一直到三位穿著白衣、戴著白色假髮的表演者開始舞動起來,才發現原來其中兩座是原本就設置在場地上的人型雕像,不禁失笑,也在心裡為表演者與雕像姿態的融合鼓掌。看起來像是個搞笑作品的《如果用一個化學方程式不能超度你,就用兩個》,是烏犬劇場藝術總監彭子玲第一次參與舞團的導演作品,她自己也下場表演。蘇聯作曲家蕭斯塔高維契(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令人百聽不厭的動人華爾滋(Jazz Suite No. 2: VI. Waltz 2)是這個作品的主要音樂。音樂設計(李慈湄)將此著名作品完整播放一遍後,再繼續播放,但是讓音樂慢慢開始變調,還穿插一些著名旋律,例如日本卡通《小叮噹》的著名主題曲片段。以默劇般臉部塗白粉造型出現的三位表演者,原本乖乖坐在教室課桌椅上,隨著音樂變調而開始脫序暴走;武術妹(劉昀)表演功夫身段,而男性表演者(杜逸帆)則變身為猩猩,抱住庭院中的大樹;到後來,兩個人還將假髮與身上的白衣脫掉,甚至乾脆離開表演場地,只剩彭子玲獨自堅持地留在雕像中間,彷彿象徵著無法脫離教室、沒有自己意見的乖乖牌。此部作品中的戲劇性與隱喻似乎突顯出作者的劇場導演身份。

彭子玲 《如果用一個化學方程式不能超度你,就用兩個》    劉昀、 彭子玲、 杜逸帆
圖版提供|壞鞋子舞蹈劇場  攝影|陳堯

林宜瑾提著燈籠出現,拋下無法超度的乖乖牌彭子玲,帶領觀眾來到一個像廢墟一般的、只剩四面磚牆的空間。這個空間因為承接了連續兩天的雨水,地上積水直到腳踝。工作人員邀請穿著雨鞋或拖鞋的觀眾們進到磚牆的空間中,或從另一邊積水草地上,透過原本應該是窗戶的洞中觀賞表演。男舞者(劉俊德)獨自一人,猶如雕像一般無聲地定坐於一大片塑膠簾前的折疊椅上。在觀眾聚集完畢後,他開始以極緩慢的速度轉動手部關節,仔細一看,原來他的手上停著一隻蝸牛,蝸牛也緩緩地移動着。劉俊德慢慢地在椅子上舞動身體,有時下半身動作激烈,但手部動作一直維持柔軟溫和,蝸牛似乎並未受到驚擾,兩者的動作令人好奇。劉俊德滑落到地上,在水中爬行;由於空間狹小,位於舞者行經路線上的觀眾們紛紛自動閃避。女舞者(洪婉寧)帶著粉筆慢慢走入,在牆上以粉筆標出男舞者的身形。她將蝸牛接過,放在塑膠布上,蝸牛則繼續在上面兀自緩緩爬行,她跟著蝸牛畫出形狀。男舞者突然動作劇烈地脫掉身上衣物,女舞者抓住他推往牆壁,他用力掙脫,兩人激烈纏鬥一番。掙脫女舞者後,男舞者用螢光燈照牆壁與地板,一個字一個字唸著映照出來的詩文。最後,他掀起塑膠布,和女舞者站在一起,兩位舞者的身影透過燈光在塑膠布上的投射,像是剪影一般,慢慢地漸行漸遠。只有一位擊樂者(薛詠之)在塑膠布幕後現場即興,以簡單的樂器(落地鼓和鈸)演奏所作出的音響效果,只烘托氣氛而不搶過舞蹈表演的風采,音樂「靜靜地」融入周遭自然環境,與當下的情境融合在一起,可說效果很好。種種安排都顯示出林宜瑾的《逝水間》是個充滿詩意的作品。

林宜瑾《逝水間》  洪婉寧、劉俊德  圖版提供|壞鞋子舞蹈劇場  攝影|于庭幼

《看見看不見的—依地創作》是壞鞋子舞蹈劇場藝術總監林宜瑾邀請導演彭子玲、舞者王玟甯共同在板橋435藝文特區的戶外場域中,各自挑選不同的區塊,以身體為主軸所進行的依地創作,也是今年九月份壞鞋子舞蹈劇場「親近土地雙製作」的一部份,另一部是以素人為主的新北市在地舞蹈創作《春泥》。 此次展演中的三個作品雖說都是清新小品, 但風格各有不同,而且令人感到每個作品似乎都得在當時那一個場地演出才行,展現了演出與在地環境互動的創意與巧思。由於板橋435藝文特區是個戶外場域,部份空間是公眾可自由出入的公共空間,因此在演出中(例如在沙地上的第一個作品),遛狗、散步的民眾也好奇地駐足觀賞,形成另一種與環境的「互動」。自從2012年創立「壞鞋子舞蹈劇場」以來,林宜瑾似乎一直在追尋與這片土地聯結、互動的表演方式;近期除了這個作品之外,今年七月底在「2016西螺當代藝術季」中,壞鞋子舞蹈劇場擔任開幕演出團體,表演者穿梭在被時代遺忘的西螺大戲院的殘破空間中演出,藉著演出喚起人們對空間的記憶與關注。而這次在板橋435藝文特區的首演當天,因為天候不佳,原本擔心大雨影響演出,曾一度公告將在演出前一小時宣佈是否照常演出,後來決定順應天意,無論晴雨都照常演出,意外地因為豐沛的雨水注入廢墟中,而讓第三個作品《逝水間》演出效果更好。筆者認為,這樣順應天意、「因地制宜」的做法使得創作者、演出者與觀賞者都有另一層體會與思考,也使得這次的展演更符合「依地創作」的本意,讓觀賞經驗變得更為獨特。林宜瑾接下來的創作計畫,據說和田野調查「牽亡歌」有關。走在創作路上,她應該還會有很多不同的計劃將一步一步實現,令人期待。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