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郭強生 / 舒伯特與艾略特都到了——表坊《冬之旅》
分享 | 瀏覽數: 2068

舒伯特與艾略特都到了——表坊《冬之旅》

郭強生 | 發表時間:2016/06/25 18:08 | 最後修訂時間:2016/06/29 17:12

評論的展演: 【表演工作坊】《冬之旅》


圖版提供|表演工作坊

        表演工作坊與大陸劇作家萬方合作所推出的《冬之旅》,導演賴聲川的手法簡潔流暢,但是就劇本台詞與戲劇結構而言,只能算是通俗的小品。

       要講記憶、歷史、背叛與寬恕這個主題,以猶太大屠殺或中南美洲殘暴政權為背景的歐美劇作已不乏佳作。但畢竟這是中國劇作家的作品,對於他們如何處理他們在文化上、人性上遭遇的這道難以抹滅的傷痕,我們樂見像《冬之旅》這樣溫柔敦厚的嘗試。但對於此劇是否發揮了更深刻的思想啟迪與情感療癒,我要打上一個問號。因為,再偉大的主題放在藝術的範疇,若在表現手法與結構層次上缺乏了再創造的勇氣與膽識,是無法達到思想啟迪與情感療癒的層次的。

     《冬之旅》這個劇本究竟是舉重若輕?還是避重就輕?

      先就來談劇名《冬之旅》。全劇都以舒伯特生前最重要的這部男高音演唱鉅作貫穿,雖然也以此為劇名,但始終就像是一個幌子。這部以二十四首套曲構成的悲愴經典,以個人的孤獨與絕望出發,但最後卻成為一個超越了個人而穿透人類靈魂的磅礡交響,幾世紀來多少歌唱家,不論男女後來都改動了音域,就是為了想演唱它。但是,不朽的舒伯特與文化大革命有什麼關聯?對於一個好的劇作家或是小說家來說,這正是他們得以好好發揮創見與膽識之處。但是很可惜的,除了角色之一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是音樂家,老年日日播放《冬之旅》唱片、或在想像中與歌者對話這些流於表象的設計之外,一般觀眾很難有更多的共鳴。

     同樣的問題也出在另一個角色是艾略特研究與翻譯專家這個設計上。為什麼是寫《荒原》的現代主義大師艾略特?也許劇作家是想要做出一古典一現代的對比?那貝多芬對上喬哀斯也行,莎士比亞對上馬勒也可以,因為對於劇情來說一點影響也沒有,不過就是個標籤,表示兩位主角都是「很有深度」。或者,目的是讓觀眾覺得這個劇作家好像「很有深度」?

     或許也就是由於這種「深度」,讓兩位演員難以發揮,因為他們做為舒伯特與艾略特專家所應具備的思想與氣質,完全無法藉由台詞與劇情表露。除非兩位演員努力用私功,比如李立群除了台詞裡念過的那兩句艾略特,他真正去把《荒原》讀完?或從書信(回憶錄)中揣摩一下,錢鍾書、夏濟安那一輩搞西洋文學的人是種什麼氣質?劇本沒做到的,有時可以靠好演員台上補救。但這一次,選角錯誤反而讓劇本的不足更明顯。

     藍天野先生以八十九歲高齡來挑戰這個舒伯特專家這個角色,著實令人欽佩感動。但是他與李立群站在一塊兒,中間近三十年的年齡落差太過顯著,偏偏這兩個角色是同輩而非師生,只好全靠李立群故作蹣跚老態,但肢體歸肢體,聲音卻仍然是我們熟悉的李立群。我看到的首演那一場,李立群的「老態」是間歇性的,時而蹣跚,時而敏捷,好不尷尬。難道是劇場演員荒?放眼沒有一位真正的老牌硬裡子演員堪當大任?還是只是為了票房的考量?李立群總永遠是李立群,沒有艾略特專家的範兒也就罷了,他的口白聽起來總讓人覺得這個角色是戲班子出身的。

     其實,這個劇本根本不需要舒伯特或艾略特。一旦從舒伯特與艾略特入手,反而顯出捉襟見肘。而這樣並不寫實的寫實劇,一切都依樣畫葫蘆的表演,不正是三十年前的賴聲川想要打破的嗎?

 
圖版提供|表演工作坊




相關評論

永恆的舒伯特:「表演工作坊」《冬之旅》 --- 陳惠湄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