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吳瑪悧 / 身體如何動、為何動—在彩虹的盡頭
分享 | 瀏覽數: 3045

身體如何動、為何動—在彩虹的盡頭

吳瑪悧 | 發表時間:2017/01/03 10:44 | 最後修訂時間:2017/01/03 11:15

評論的展演: 2016 松菸Lab新主藝─林宜瑾《彩虹的盡頭》

《彩虹的盡頭》為林宜瑾參與2016年「松菸Lab新主藝」的演出項目 。這個表演以傳統民俗祭儀裡的牽亡陣為藍本,探索身體劇場的可能。演出讓人驚艷的地方在於,選擇以生、死議題作為演出題材,既切入身體本質核心,又透過將民間一般覺得陰晦、避之唯恐不及的喪葬儀典帶入逼人觀視、聆聽的劇場空間,不可諱言的,這是個極具挑戰又很有膽識的演出。

牽亡儀式是道教裡對於靈魂輪迴以及死後審判的想像,為勸世、安頓生靈所發展出來的展演形式。儀式包含引魂-安慰亡靈-勸亡-啟程-過三十六關、、遊十殿-辭生-謝神-送神,這個繁複的過程,再現著傳統文化對於身體、生命、倫理的詮釋觀點。然而神話與敘說如何透過當代身體劇場去演譯?《彩虹的盡頭》演出開始,編舞者對觀眾說,放下身邊的負擔,跟隨舞者移動,若演出過程有任何不適,可以找工作人員協助。這番話,讓觀眾心情忐忑,它似乎警示著,我們即將共同經歷一場未知世界的旅程,戲劇性張力就此展開。


圖版提供|壞鞋子舞蹈劇場、攝影|陳藝堂

觀眾入場時等候的空間,是由民間常見藍白塑膠布篷搭起,四周微微汎著火光影像,暗喻著祭拜、焚燒紙錢的喪葬意象。鈴聲響起,觀眾跟隨引領者穿過木橋,進入幽暗的密室。三個塗抹白粉、衣著鮮艷、妝扮似偶似廟宇剪黏的舞者,以及一位穿著金紙衣如獸如生靈的舞者,為鏡子所包圍(宛若牽亡陣的香亭)。在牽亡樂聲中,舞者們演繹著亡靈超渡的一個個過程。透過節奏輕快的歌樂,舞者身體不斷的甩動,閃爍的光亮與鏡子的折射,也照見了觀舞的眾生,在在令人眩目、恍神、而進入意識停格的狀態。這場援引民俗祭典的演出,可以看到舞者們從牽亡陣所引領的一層又一層空間意涵中,找到身體如何動、為什麼動的語法,並且鋪陳出戲劇性場景的展演模式。而從生到死到靈的幻化,以及神/人/偶的形象轉換,舞者的身體語言展現了精彩、豐富的可能性。


圖版提供|壞鞋子舞蹈劇場、攝影|陳藝堂

也因為過/渡、轉/化是牽亡陣的核心,演出也特別透過空間的塑造,讓人體驗進出多維度的情境氛圍。首先,藍白塑膠布搭起的臨時性建築(軟性空間),立馬把人帶入一個異質空間的氛圍中。演出過程透過紙幕的運用,時而配合光線及表演而有影子戲的效果。當舞者將紙幕一個一個洞的撕開,空間中又有空間的深邃感,讓人更有空間無限的錯覺(畢竟亡靈需過三十六關?)。接著,觀眾又被引入塑膠布所圍塑的迷宮廊道中,最後再穿過人偶般的舞者所立足的戲台,走出空間,回到世界。這個讓觀眾不斷在空間中移動、穿梭的手法運用,某種程度的也讓觀眾參與了整個渡化的儀式。

《彩虹的盡頭》不只展演了不同層次的身體觀、世界觀,也讓劇場表演與習俗儀式在此交遇,提供我們一種距離美感,讓人得以重新去理解傳統禮俗所創造的臨時性劇場,對於生命、對於身體的深刻觀照。

 

相關評論

「壞鞋子舞蹈劇場」《彩虹的盡頭》 --- 陳惠湄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