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提名觀察人 / 吳思鋒 / 莊國鑫的教育劇場《Sakero X 038》
分享 | 瀏覽數: 1599

莊國鑫的教育劇場《Sakero X 038》

吳思鋒 | 發表時間:2021/12/01 14:13 | 最後修訂時間:2021/12/08 15:15

評論的展演: 《Sakero X 038》

若據編舞者所言,「Sakero」是阿美語中最接近「舞蹈」的詞彙,而他藉此命名探問的是「尋找阿美族群對樂舞的動能與真義」,其編舞動機仍不脫儀式與舞蹈的關係美學的再建構。因而無論是上半場的新作Sakero》或下半場的舊作038》,總會出現一些清晰可辨的儀式動作,譬如交叉牽手成圓、跺蹲、滑移等,但也有很多時候,大量運用現代舞的節奏與線條、手部動作,以及舞蹈劇場式的情感身體,輔以過度飽滿的音樂,把劇場當成一個傳遞文化訊息的教育現場。

《Sakero》劇照,取自莊國鑫原住民舞蹈劇場Facebook

ilisin而來的舞蹈動作,就此和西方現代舞的舞蹈技術並行,在舞台上並置為文化混血的肢體景觀,另外在舞作的開始,幾名舞者輪流進場,走至下舞台的麥克風前,用刻意不漢譯的族語各自獨白,誦唸天主教聖母經》,不諳族語的觀者不會知道舞者究竟講了什麼,只會接收到族語被說出來的,特有的韻律和語感。據此,西方宗教與部落的祖靈信仰、西方舞蹈與部落祭儀,成了Sakero》的兩個根本的拉扯;而材質較為堅韌,多做為建築、器皿材料的楠竹,則由舞者集體握住,作動的力便通過與粗長的竹相互制衡、對抗,在原本編舞的風格與物的材質便顯硬的基礎上,又變得更陽剛,無論其象徵意義是否指向對文化傳統的趨近,在女舞者居多的舞台上,似乎背後更有一種看不見的拉扯。

在近未來感的藍光影像層幾乎覆滿全場的籠罩下,舞者從齊整、用力的動,到群體類接觸即興為非人化的雕塑,猶如時間的倒轉,與握竹的「傳統」意味同義。因此,當下半場端出的是五年前的舞作038》時,兩部作品的並置,也有了另一番對照的寓意。

影像上,空拍的紀錄影像,導覽的是從自然的稻田、河流到工業化的水泥廠,以及花蓮的地景輪廓,在間雜火車上錄放的到站音訊與祭儀歌謠下抽搐、痙孿的肢體,傳遞著部落族人在離鄉與返鄉、現代與傳統之間的拉扯張力,但舞者跳得越用力並不等於越能顯現「根本的拉扯」,同樣的,齊整劃一、情感豐沛的編舞法,反而可能單一化了拉扯的張力背後,複雜的差異處境。以至於最末舞者背對觀眾向海的影像前行,雖然給出了一個抒情、開放的結尾,但若原民的現代性傷痕在舞作中是不可避免的身體描寫,「向海」究竟是回歸自然、重構文化時間,還是划向南島或更遠的彼方?在缺乏實在的上文」的前提下 ,其實頗為模糊。 

進一步說,如果舞團最為人所知的,便是其兼含教育劇場的動力,舞者從小到大一路走來,向心、凝聚、持之以恆,這個部份的確非常珍貴,令人尊敬,只是以整齊、對稱做為舞蹈調度的形式結構,會不會反向造致另一種「教育」限制?即便此樣的編舞表現讓人聯想到「年齡階層」的文化訓練及部落場域,但與第二段所述類同,在女舞者居多的舞台上意味著什麼?甚而,到底這些通過舞蹈表現出來的「根本的拉扯」所反映的是,一部含有教育劇場意涵的舞蹈作品,在編舞者的意志與舞者的差異經驗之間,如何權衡?

 

 

【觀看場次】

製作團體:莊國鑫原住民舞蹈劇場

演出場次:2021/10/22 7:30pm

演出地點:水源劇場

使用 Disqus 留言服務